金艷 丁如梅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的常見類型[1],目前發病率呈明顯的遞增趨勢,以高惡性度、預后極差為病種特征[2-3],五年生存率僅為1%~5%[4],根治性切除為胰腺癌唯一具備治愈希望的治療策略[5-6],術后引流管路眾多且需帶腹腔引流管出院[7],故對長期院外專業護理支持質量與力度要求頗高。延續護理是應患者所需所提供的住院護理延伸服務[8],在幫助患者解決出院后健康管理問題方面具備顯效[9-11],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延續護理是該類患者延續護理的重點內容[12]。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指依托于一定的遠程延續護理工具向患者供給無時間空間縫隙的照護支持,本研究將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應用于胰腺癌帶管出院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醫院就治的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年齡20~80歲,有能力使用微信工具,認知溝通無障礙,知情同意。排除條件:臨床資料不全,認知溝通障礙,拒絕參與。按基本特征匹配原則將100例胰腺癌帶管出院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3.62±4.36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3.37±4.54歲。兩組胰腺癌帶管出院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理論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遵常規模式行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延續護理,出院時對患者行腹腔引流管留置價值、管理方式的宣講,叮囑其妥善固定嚴防引流管路彎曲打折,出院后責任護士每月1次定時行電話訪視了解腹腔引流管留置使用現狀,就管路管理疑難問題給出指導。
1.2.2 觀察組 接受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構建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小組:由專科高年資專科5名護理人員組成小組,包括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均具備良好表達溝通與協調協作能力,可熟練運用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平臺諸操作功能,對胰腺癌術后帶管護理知識技能及相應延續護理技巧等經驗豐富、掌握度高。
(2)創設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微信群:責任護士在帶管出院患者出院前將其加為微信好友并邀請入群,就微信群創設目的、服務項目、服務方式等告知患者,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小組在群內定期推送腹腔引流管院外護理知識技能課件,提醒患者可通過該微信群與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小組成員就院外管路健康管理問題進行互動。
(3)管路健康管理推送內容與呈現方式:以文字、圖片、視頻、語音、流程圖等形式對管路院外健康管理知識技能加以呈現,內容包括:腹腔引流管長期留置必要性及重要性,管路基本管理知識,帶管期生活護理,帶管期飲食管理,管路復診計劃與復診時需提供信息準備等。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小組成員以輪值方式,每日定點定時行微信群內消息查看并給出院外管路管理相關咨詢解答釋疑,引領患者于群內表達帶管生存感受、管路健康管理經驗分享,注意正性情緒引領與正確經驗總結。群內患者可借助文字、視頻、語音、圖片等行院外管路健康管理問題反饋。對于有必要提供管路健康管理上門支持的患者做好預約并按時入戶提供服務。
(4)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知識技能內容:①固定。管路長期留置者,在縫線皮膚固定基礎上,加用透明敷料二次固定,嚴防管路滑脫事件,引流袋以繩子/別針等穩妥固定于衣物/床邊,注意預留一定長度,體位更換前、下床活動前,先將引流管路固定并做適宜調整,然后再更換體位或緩慢下床活動,嚴防對管路形成牽拉導致導管脫出。②引流管通暢度管理。每日對引流管定時捏擠、檢查,維持引流暢通狀態,嚴防管路被壓及出現打折、扭曲。③切口管理。始終注意維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度,滲液污染或者有污跡時隨時加以更換,切口周圍皮膚保持清潔,每日對相應皮膚區進行清潔,沐浴時可用保鮮膜密封包扎敷料和引流管口,嚴防敷料被水浸濕,一旦有浸濕情況則立即更換。就切口周圍皮膚滲液、紅腫等異狀行嚴密監控,早期發現、早期處置。④引流袋管理。坐、立、行走、平臥位時均時刻注意始終維持引流袋位置在引流管口位置之下,前三種情況下引流袋位置需低于腹部切口,后一種情況下應低于患者腋中線,引流液傾倒定時執行,嚴防逆流事件,引流袋更換頻次為每周1次。
(1)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以自制測評量表評價兩組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包括腹腔引流管留置價值、固定、通暢度管理、切口管理、引流袋更換管理等知識,滿分為百分,分值越高提示該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越高。
(2)留置管路意外事件:包括管道牽拉與管道脫落、管道扭曲與管道重疊等。
(3)延續護理滿意度:以自制量表對兩組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的延續護理滿意度進行測評,包括延續護理理念、延續護理工具、延續護理內容、延續護理頻次以及延續護理成效5個維度,均以0~10分計分,分值越高提示該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的延續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分 )
觀察組干預后留置管路意外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留置管路意外事件發生率比較
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管路延續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延續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微信具備強大遠程信息傳遞與互動功能,為現代延續護理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措施。常規電話式延續護理存在節段式指導、碎片化管理缺陷,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皆無法實現無隙效應,延續護理效能較低。本研究以微信即時通訊技術成功搭設了實用高效型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平臺,成本低廉,實時精準,容量龐大,形式多樣,互動高效,突破了常規電話模式延續護理的諸多局限[13],將醫院管路專業支持與院外管路專業支持進行無隙式緊密對接,所納入腹腔引流管院外健康管理知識技能全面系統,可幫助該類帶管出院患者管路院外健康管理知識體系的構建和鞏固,護理小組成員輪值行管路院外管理疑問查看與釋疑,及時向帶管出院患者提供疑難管路護理問題的可行性解決建議,帶管出院患者可在群內與同病患者行體驗交流與經驗分享,同伴教育優勢效應得以成功發揮。基于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的上述教育優勢,有效提升了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的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管路管理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留置管路意外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與張星星等[14]結果一致性研究意見。胰腺癌術后腹腔引流管需長期留置于患者體內,對管路的安全有效性維護要求極高,居家管理稍有不慎即可能出現管道牽拉與管道脫落、管道扭曲與管道重疊等意外事件[15]。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依托微信即時通訊技術進行管路院外健康管理支持,一方面可大幅度提升帶管患者管路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開展管路管理行為查看評估,提高管路管理行為率[16],維持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長期管路管理活動于正確、精準、有效狀態,實現對管路意外事件風險的全方位堵漏[17],故而可取得較為可靠的管路意外事件管控效果。
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管路延續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在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中的認可度較高,這是因為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與常規模式延續護理相比優勢較多,如以無縫隙護理為延續護理理念,體現了護理理念的先進性,以微信這一強大、即時性通訊技術為延續護理工具,符合延續護理工具實用高效性要求,利用微信大容量信息載體優勢進行管路管理知識技能推送與長期信息互動,可滿足全面系統化延續護理內容的納入與釋放訴求[18],微信可實現實時、密集化高頻次溝通目標,大幅度增加了延續護理頻次,遠程無縫隙延續護理的實施顯著提升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者專項健康管理知識掌握度、降低管路意外事件發生率的護理成效,故而贏得了胰腺癌術后帶管出院患者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