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彩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外出旅游的機會不斷增多,在行程中自身疾病發作或者意外傷害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而空乘等服務人員應急救護意識薄弱、所掌握的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相對有限,無法及時有效應對各類頻發的緊急救護,因此,如何應對旅途中各類頻發的意外傷害是高職空乘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1]。
“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以身體訓練為手段,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在空乘專業的體育教學中及早加入急救知識的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和急救技能,也為其后續將要學習的專業急救課程打好基礎、做好鋪墊,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但是就目前文獻檢索、統計和分析的結果來看,國內外學者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課程教學與核心素養、課程標準等普適性內容方面,在課程內容方面,較少關注應急救護技能相關內容,在適用對象方面,缺少針對空乘專業的研究,因此,基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高職空乘專業學生應急救護技能提升的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研究空間。
高職空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均明確規定了學生必須要“具備維護客艙及乘客安全的能力,如遇緊急情況可以進行冷靜思考和果斷處理,熟悉應急處置的工作流程”“具備基礎的醫學知識和進行急救處理的能力”。因此,應急救護技能不僅是當代大學生的通識性技能,更是空乘專業學生的必備技能。
空中乘務服務的環境是在飛行中的飛機客艙,如果遇到旅客突發疾病、意外損傷和飛行事故,很難得到地面專業人員的幫助,而要求空乘人員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患者、傷員或事故進行恰當有效的處理,否則就會嚴重影響乘客的生命安全,無法保證安全飛行。從某種意義上說,空中乘務人員是服務員,也是保安,同時也是醫生。因此,空乘專業應急救護技能是空中乘務的崗位要求,必須要讓學生通過日常教學的課堂訓練,掌握較多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和應變能力,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崗位工作中更好地為旅客服務[3]。
以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一、二年級176名空乘專業學生的調研情況來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充分認識到“應急救護技能”作為未來就業和上崗的必備技能,對于其個人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對于應急救護技能培訓的參加欲望強烈(如表1所示)。但是學校專門的“民航客艙安全管理”和“急救”課程都是在三年級和四年級才開設,時間相對較晚且課時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現有求知需求和未來職業崗位的高要求,因此在低年級的專業課程學習、公共基礎課程、班級日常管理中融入應急救護知識,來提高學生對于應急救護技能的重視、豐富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提高應急救護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體育與健康”作為五年制高職必修課程,特別是在低年級的常規課程教學中,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主要目標,以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傳授為主要內容,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綜合性課程[4]。可以看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與急救能力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并且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形式、開放自由的教學環境等都非常適合應急救護知識教學活動的開展。
但是從調研結果來看,學生雖然非常迫切需要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專業的應急救護知識,但是目前在體育課程所融入的應急救護知識基本局限于中暑、摔傷、扭傷等有限的救護知識,無論是內容廣度還是深度上相對有限,且教學形式單一,與空乘專業的服務范圍和崗位要求有差距(如表2所示)。

表2 空乘專業學生對于急救知識的了解和需求情況
因此,就空乘專業的職業特點及崗位需求來講,傳統體育課程所教授的應急救護知識相對比較籠統簡單,需要加大加深“體育與健康”課中應急救護模塊教學,豐富教學資源,強化實踐操作,并以空乘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為導向,從應急救護技能提升的視角,優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探索空乘專業學生應急救護技能提升的培養路徑,是對新時期高職院校空乘專業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具有重要意義和推廣價值。
首先,空乘專業的半軍事化管理模式為應急救護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由于空乘服務崗位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對于空乘人員的職業素養、身體素質、道德素養和紀律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院校的空乘專業都采取半軍事化管理的模式[5]。比如入學軍訓時間的加長和強度的加大,對于日常的穿著、行走、坐姿等都具有嚴格的要求,經過一兩年的半軍事化管理,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較強的紀律意識和自律能力、堅韌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協作的意識,為體育課堂開展應急救護知識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其次,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為應急救護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優質的先天條件。空乘專業在招生時的體檢標準較為嚴格,對于學生的身高、體重、身材、五官、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健康、精神狀態、道德品質等都具有詳細的高要求,加上入校兩年堅持不斷的專業體能訓練,空乘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高于其他專業學生,這能夠很好地滿足于應急救護人員在身體健康、體能耐力、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要求,為后續應急救護技能的培訓提供了優質的先天條件。
重新編寫空乘專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完善空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專業人才培養職業資格證書1+X的目標,設計“體育與健康”課程應急救護模塊化教學課程標準,開發輔助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并最終綜合運用到空乘專業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實踐中來檢驗課標和教材。重新確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即從原來“強心健體”的目標,拓展為“發展體能,提高應急救護能力,培養堅韌不拔的意識”的課程目標,充分發揮體育課程開展應急救護教學的優勢。另外,需要豐富和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理論,構建更為專業、深入、全面的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為后續“應急救護”專業課程的開設奠定基礎[6]。通過對于高職院校空乘專業體育課程及人才培育方案的學習與梳理,挖掘并提煉空乘專業對于體育課程的特殊要求,在秉承“綱要”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基礎上,以發展空乘職業能力、體育課程教學和高職學生認知規律的關聯性為切入點,從高職空乘專業特點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實際出發,從應急救護意識培養和應急救護技能提升的視角,將原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知識和教學模塊進行重組設計,開發出更為符合高職空乘專業的課程內容。
體育課程并非是大多數人認為的體能訓練、體育競技能力的提升,而是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學、人體保健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因此,高職體育課程對于體育教師素養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堅強的意志、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應對體育課上各類突發事件的果斷性。特別是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往往會面臨著各類運動損傷、意外傷害或疾病發作的情況,本身就需要教師掌握必備的應急救護知識以及具有處理各類應急救護的實踐經驗。特別是作為高職空乘專業體育課程的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和結合空乘專業的特殊性,強化自身的應急救護意識,并通過紅十字會組織的各類急救培訓活動的考核、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應急救護能力,為體育課程應急救護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另外,從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在176名高職空乘專業調研對象中有96.0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普及急救知識,94.89%的學生認為應急救護能力是空乘職業崗位的必然要求,有95.45%的學生非常支持體育課程加入專業急救知識,證明目前高職空乘專業的學生對于應急救護的重要性高度認可。盡管如此,在實際的體育課程教學中,開放、自我、獨立、自信的“00后”學生仍然是對于跑、跳、攀爬、游泳、足球、籃球等興趣濃厚,而對于枯燥的應急救護知識的學習興趣索然,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因此在體育課程開展應急救護知識的教學,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將體育課程靈活性的教學形式、開放性的教學場所與應急救護教學相結合,不斷提高高職空乘專業學生的應急救護意識以及對于應急救護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7]。
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需要從明確空乘專業應急救護能力與外部需求不足出發,精準調研并分析找出目前高職空乘專業學生應急救護能力不足的影響因素,結合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目標、空乘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體系、“00后”學生個性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情況,將貫穿于高職學生培養全過程的體育課程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制定提升空乘專業應急救護能力的方案,開發空乘專業體育與健康課中應急救護教育教學資源,進而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對于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教學資源的拓展,還需要充分網絡化的信息資源,將國內外優秀的應急救護資源、典型的空乘應急救護案例等引入課堂,并通過階段性的考核和成果展示、情境演練等定期回顧和總結,編寫適合空乘專業體育與健康課的校本教材,開創空乘體育課程的新教學模式,形成標準化和體系化的空乘專業體育課程教學體系[8]。比如,2017年5月深航ZH9215南京前往貴陽的航班上,深航乘務長化身醫生為“90后”旅客在客艙接生;2018年3月春秋航空綿陽—上海虹橋航班上,男性旅客突發疾病,全身抽搐幾欲咬舌,春秋航空空姐及時救助,并與醫生進行交接將旅客患者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等各種典型的應急救護案例,借助手機移動平臺以視頻、圖片等視覺化的形式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構建新型的網絡應急救護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體育課程應急救護的教學方法,加強與社會應急救護培訓體系的聯系,充分利用政府在應急救護方面的宣傳引導、急救培訓基地和公共場所急救示范點的優勢資源,加強與航空企業的校企合作,讓體育課程走出操場,全面構建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體育課程應急救護教學體系。比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空乘專業與吳中區紅十字會合作,建立應急救護實訓基地的平臺,開展理論、實訓融合教學,提升學生的體質與應急救護技能,并且將既有應急救護理論和實踐指導能力很強的專業培訓師引入體育課堂,不斷深入細化體育課程應急救護技能培訓教學方法,為體育課程急救項目開發與落實提供了實踐支撐。
綜上所述,基于應急救護能力空乘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從體育課程教學的角度探索高職空乘專業學生應急救護技能提升的培養路徑,對于提升空乘專業學生培養質量、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在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應急救護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師生應急救護的意識,豐富和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應急救護部分的教學內容,創新體育課程應急救護的教學模式,才能全面提升空乘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民航業培養更多優秀的空乘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