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櫻樺 任黎歌 劉志偉 崔凱 杜昊
摘? 要:目的? 評價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選擇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臂功能評分、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結果? 術后3個月觀察組腕尺偏、腕橈偏、腕背伸、腕背曲、前臂旋后、前臂旋前、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康復訓練護理有利于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減少并發癥,提高臂功能,改善預后。
關鍵詞:尺橈骨雙骨折;康復訓練護理;并發癥;臂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054-03
尺橈骨屬于人體的長管狀骨,其骨折概率在全身所有長管狀骨中約占7.5%,大多是因交通事故、外傷、暴力所致[1]。患者會出現手腕部壓痛、腫脹及活動限制表現,骨折端易發生側方移位、成角或者重疊、旋轉等畸形表現,需要及時手術,使前臂旋轉功能恢復,但上肢肌力、臂功能等恢復需要依靠術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才可實現。康復訓練護理常用于骨科護理中,且具有針對性。相關研究顯示,康復訓練護理可使患者肌肉力量顯著提高,且關節活動度增大,同時還有預防并發癥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康復訓練護理在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8.56±5.35)歲;骨折部位:中上段、中段、下段分別有15例、11例、9例;骨折類型:閉合性、開放性、粉碎性分別有21例、8例、6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48.40±5.18)歲;骨折部位:中上段、中段、下段分別有16例、10例、9例;骨折類型:閉合性、開放性、粉碎性分別有20例、9例、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線、CT等檢查確診[3];②外傷史明顯;③臨床資料完整;④視聽說功能正常;⑤意識清晰。
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血管神經損害、重癥肝腎疾病、重癥心腦血管疾病;②配合度極差;③伴發其他位置骨折,或屬于病理性骨折;④中途轉院或主動要求退出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了解患者的術后情況,發放康復訓練手冊,囑咐患者依照手冊進行康復練習,有問題及時詢問,并予以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觀察組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康復訓練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體位、功能、感覺等全面的護理練習,促進患者功能恢復。①心理護理:開始訓練前,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交流,詳細介紹康復訓練內容,包括開始訓練時間、訓練頻率、訓練用時、注意事項等,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向其說明,只要術后積極配合康復練習,就可最大限度地恢復各功能。聯系拒絕配合的患者的家屬,一同開導和鼓勵支持患者,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②體位護理:先進行簡單的握拳、手指伸屈等練習,練習患肢肩關節,每個動作保持15 s左右,各項目練習15 min/次。注意患者是否有異常癥狀,如強烈的疼痛感等。③功能訓練:長期臥床者進行主被動功能練習,教會患者正確活動肘關節、腕關節,患側前臂可輕柔并緩慢旋轉,逐漸擴大活動范圍,再過渡到關節抗阻運動、肢體前臂旋轉運動,肘關節保持中立位;主動訓練的同時開展被動功能練習,利用運動器材進行抗阻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5 s左右,每次練習時間控制在15 min左右,3次/d,注意循序漸進。④感覺訓練:讓患肢進行各類硬度、濕度及溫度的物理刺激,同時練習手指和手掌精細活動,活動手指關節,增加肌力,以手握橡皮圈的方式使手指抓握能力提高。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各項臂功能指標,包括腕尺偏、腕橈偏、腕背伸、腕背曲、前臂旋后、前臂旋前,分別在護理前、護理后3個月測評1次,采取5分制等級計分法,分別計1~5分,分數越高表示臂功能越好。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神經麻痹、關節粘連、骨折愈合不良、功能障礙)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自評量表(SF-36量表)[4]評估生活質量,時間與臂功能檢測相同,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臂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臂功能指標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腕尺偏、腕橈偏、腕背伸、腕背曲、前臂旋后、前臂旋前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傳統的常規護理缺乏心理、體位等更全面的指導與干預,患者主動性差,針對性弱。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腕尺偏、腕橈偏、腕背伸等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康復訓練在恢復臂功能上展示出良好的效果。康復訓練屬于臨床治療后期的延續性干預手段,在各種疾病導致的功能障礙康復中非常重要且關鍵,科學并有效的康復訓練能夠促進機體功能改善[5],同時防止功能障礙情況出現,提高運動功能。實施康復訓練護理時,在訓練項目開始前,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全面介紹訓練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作為指導者,需要體現專業性,同時注重患者的心理問題[6],針對不配合或持懷疑態度的患者,做好開導和解釋工作,這期間家屬的參與也非常重要,是患者積極配合開展康復訓練的基礎。
從生活質量以及并發癥的結果分析,觀察組實施康復訓練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發癥明顯降低。康復訓練護理主張循序漸進[7]及主被動相結合的理念,訓練強度從低到高,范圍從小到大,可以防止醫源性損傷事件發生,且注意勞逸結合,以患者耐受為主,否則急功近利,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易引發意外事件[8],還容易讓患者失去信心。訓練活動中的各項目都對應各項功能,如手部抓握能力的練習,可促進關節活動度提高,預防肌肉萎縮[9]。
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期間患者容易因各種因素出現放棄訓練的情況,如不見成效、對生活失去信心等,因此需要在強化康復訓練的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問題,使患者持之以恒。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受肢體功能障礙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無法瞬間恢復到病前狀態,需要通過康復訓練的方式提高各項功能,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康復訓練護理應用于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使訓練效果更佳,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貞艷.尺橈骨雙骨折患者早期康復訓練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4):470-471.
[2]李海燕.早期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1(9):1134-1136.
[3]陳安民.骨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58.
[4]黃彩紅,張立蘭,梁芳倩,等.康復訓練結合優質護理干預對無痛條件下行尺橈骨雙骨折手法復位患者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6):67-68.
[5]莊桂英.早期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7):64-65.
[6]張燕丹,曾迎迎,任慧琳.高齡尺橈骨雙骨折患者行康復訓練護理對臂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9,41(6):941-944.
[7]陳王麗,劉霞,董豐琴,等.康復訓練護理在尺橈骨雙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7):1212-1213.
[8]肖冉.功能康復訓練對尺橈骨雙骨折療效觀察[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0(5):497-499.
[9]代攀英.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的整體應用效果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