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群力院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及作用障礙所致 的代謝性疾病。長期持續性高血糖可導致機體多臟器功能損傷,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居全球第一,且逐年增長[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并發癥之一。我國糖尿病患者截肢(趾)率高達19.03%,遠超發達國家[2]。糖尿病足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血脂、血糖代謝紊亂與其發生密切相關[3]。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亞組份之一。研究發現,與其他亞組份LDL 相比,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致動脈粥樣硬化能力更強[4]。尚無文獻報道sdLDL-C 與糖尿病足相關性。本文主要通過比較非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足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旨在探討sdLDL-C 對糖尿病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的2 型糖尿病患者213 例,詳細記錄所有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的患者[5]。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其他類型糖尿病;嚴重肝、腎疾??;下肢靜脈曲張導致下肢營養不良性潰瘍;多發性大動脈炎。根據是否并發糖尿病足,將患者分為非糖尿病足組160例和糖尿病足組53 例。糖尿病足根據《糖尿病足診治指南》[6]診斷。糖尿病足按照Wagner 分級標準[7]進行分級。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采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使用日立76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使用試劑盒(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檢測sdLDL-C。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進一步兩兩比較用Tukey-Kramer 法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用χ2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體重指數(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煙史、飲酒史、舒張壓(DB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糖尿病病程、SBP、視網膜病變、大血管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足組較非糖尿病足組病程延長,SBP 升高,視網膜病變及大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增高。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FPG、HbA1c、TC 和sdLDL-C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足組較非糖尿病足組升高。但兩組患者TG、HDL-C 和LDL-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s>)
組別非糖尿病足組糖尿病足組t 值P 值n 160 53 FBG/(mmol/L)9.34±3.38 10.39±2.24-3.125 0.019 HbA1c/%9.06±2.56 10.52±1.87-4.832 0.000 TC/(mmol/L)4.09±1.89 5.33±2.12-4.879 0.000 TG/(mmol/L)2.85±1.29 3.01±1.26-0.492 0.597 HDL-C/(mmol/L)1.09±0.28 1.08±0.21 0.859 0.389 LDL-C/(mmol/L)3.02±0.82 2.94±0.87 1.098 0.293 sdLDL-C/(mmol/L)0.95±0.37 1.18±0.43-4.219 0.000
不同Wagner 分級糖尿病足患者生化指標比較,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BG、HbA1c 和sdLDL-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糖尿病足1 級、2 級患者比較,5 級患者FBG、HbA1c 和sdLDL-C 升高(P<0.05),三者水平均隨Wagner 分級升高而升高。糖尿病足不同分級患者TC、TG、HDL-C 和L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Wagner分級糖尿病足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3 不同Wagner分級糖尿病足患者生化指標的比較(±s>)
Wagner分級1級2級3級4級5級F/χ2值P 值FBG/(mmol/L)9.37±1.22 9.98±1.46 10.94±1.52 11.79±0.89 11.89±0.75 4.894 0.000 HbA1c/%9.29±0.89 10.09±1.26 10.23±1.79 10.46±1.84 10.51±1.96 10.059 0.000 TC/(mmol/L)4.86±1.32 5.22±1.94 5.17±1.67 5.24±2.17 5.16±1.35 0.086 0.895 TG/(mmol/L)2.89±1.16 2.94±1.23 2.92±0.96 3.12±0.87 3.22±1.12 0.876 0.473 HDL-C/(mmol/L)0.99±0.14 1.07±0.23 1.04±0.19 1.06±0.22 1.08±0.25 0.284 0.798 LDL-C/(mmol/L)2.84±0.91 2.92±0.84 2.98±0.79 2.86±0.93 2.91±0.95 0.019 0.954 sdLDL-C/(mmol/L)1.08±0.33 1.12±0.39 1.16±0.42 1.18±0.47 1.21±0.21 13.472 0.000
將是否發生糖尿病足作為因變量,糖尿病病程、SBP、FBG、HbA1c、TC和sdLDL-C作為自變量,進行一般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病程[=3.424(95% CI:1.976,7.934)]、FBG[=3.302(95% CI:1.154,7.473)]、HbA1c[=3.971(95% CI:1.982,6.131)]及sdLDL-C [=5.996(95% CI:3.019,11.897)]均為糖尿病足危險因素,其中sdLDL-C 對糖尿病足發生的影響最大。見表4。

表4 糖尿病足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參數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機體靶器官損傷,足部常易受累。糖尿病可引起足部皮膚到骨關節各層組織損傷,嚴重者可發生壞疽[8]。糖尿病足治療困難,截肢是最終治療手段。因此,深入了解糖尿病足發病機制,尋找有效防治靶點具有重大臨床意義。目前認為,高齡、病程長和高HbA1c 水平是促進糖尿病足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9-10]。研究發現[11],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率高達25.83%。下肢血液循環暢通是預防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手段。血脂異??纱龠M動脈粥樣硬化發生。sdLDL-C 是LDL 亞組份之一,其致動脈粥樣硬化能力強。本研究結果表明,sdLDL-C 是糖尿病足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隨著sdLDL-C 水平升高,糖尿病足嚴重程度增加。
大量研究證實,血脂異常與糖尿病足密切相關[12]。2 型糖尿病患者典型血脂異常譜表現為:TG水平升高、LDL-C 水平接近正常、HDL-C 水平降低及餐后高脂血癥。與健康人群相比,雖然2 型糖尿病患者LDL-C 水平無明顯改變,但LDL 粒子結構發生異常,主要表現為粒子體積變小、氧化修飾、非酶糖基化作用等。sdLDL-C 是一類強致病膽固醇,在冠心病及頸動脈狹窄等患者中呈高水平狀態[13-14]。因不受常規心血管藥物及患者基礎疾病影響,被作為心血管疾病有效生物標志物[15]。既往研究[16]發現,與非糖尿病人群比較,糖尿病人群血清sdLDL-C 顯著升高。糖尿病患者膽固醇酯轉移蛋白被TG 激活,使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向LDL-C傳遞TG,從而形成富含TG 的LDL-C 顆粒,該顆??稍诟沃缸饔孟滤庑纬纱罅縮dLDL-C。然而sdLDL-C 與糖尿病足相關性有待探討。sdLDL-C 具有體積小、穿透動脈壁能力強、與LDL-C 結合力弱、血管內皮黏附力強等特點,從而更易促進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17]。下肢血管功能障礙是糖尿病足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機制之一。這可能為sdLDL-C 是糖尿病足發生獨立危險因素主要原因之一。
既往研究證實,糖尿病病程、FBG 及HbA1c 與糖尿病足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研究再次證實該結論,與非糖尿病足患者比較,糖尿病足患者病程、FBG 及HbA1c 均顯著升高。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水平可使神經纖維水腫、壞死及神經髓鞘損傷最終導致外周神經病變[18]。此外,高血糖可通過氧化應激和炎癥使血管內皮功能障礙[19]。神經血管病變不僅促進糖尿病足發生,還增加足部感染及傷口愈合不良風險,從而加重糖尿病足發展。
綜上所述,血脂代謝紊亂可促進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發生,積極控制血脂有助于糖尿病防治。sdLDL-C 作為糖尿病足危險因素,與其嚴重程度相關。同時sdLDL-C 具有穩定性良好、檢測方便等優點。可作為糖尿病足有效防治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