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譯勻
摘? 要: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提升其思想覺悟。在這一過程中,創新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是一項重點內容。目前國內開展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旨在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相關院校還要積極對現有的學生黨員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基于此,本文簡單闡述了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創新的有關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黨員;培養模式;創新;高校
中圖分類號:D267.6;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1-00-03
高校學生黨員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在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高校還需要積極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創新現有的黨員培養模式。這是目前加強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在開展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過程中,高校還需要堅持黨的領導,明確正確的政治方向。可以說,開展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是目前貫徹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除此之外,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大學時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學生往往會面臨諸多選擇。基于此,高校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幫助學生黨員克服各類困境,并不斷強化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使其能夠樹立模范作用,幫助更多高校學生朝著更為積極的方向前進。開展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其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1]。
一、高校學生黨員培養現狀
(一)黨員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并沒有配備專業的黨員教師,大多身兼數職,這對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這類兼職黨員教師往往只會處理一些較為日常的工作,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導致最終效果差強人意。改革措施:在對黨員學生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建設專業的教師隊伍。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現存的黨員教學制度還存在一定缺陷,且教學方法也缺乏科學性,因此高校還需要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創新更加科學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明確黨員教師的任務,從而保障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培養方式缺乏有效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黨員的培養效果,還需要對黨員學生進行更為系統的培養工作。然而在部分高校中對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開展比較零散,缺乏有效的培養機制,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黨員具備不穩定性。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內容的灌輸,卻忽視了實踐意義,教學方式過于刻板,長此以往容易脫離黨員培養的重要方向,使整體教學內容過于空洞。對于改革措施而言,高校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自我培養與高校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機制。一方面,讓學生黨員能夠通過高校培養這種具有一定固定性的培養方式定時學習有關課程;另一方面,學生黨員也可以通過自我培養這一比較靈活的方式,在生活中不斷增強自身的黨性修養,時間較為靈活。
二、創新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
(一)基于“兩學一做”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創新
第一,“黨建+”模式創新。通過“黨建+”培養模式的創新,可以更好地把黨建內容和各類志愿服務等實踐內容有機結合到一起,使學生黨員能夠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其綜合能力。“黨建+”的培養模式,可以和志愿活動以及創業、團學活動等內容有機結合。在這一過程中,黨員學生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開闊眼界。通過“黨建+志愿”這一模式,能夠更進一步發揮黨建的模范作用,使志愿活動的整體有效性得到提升。而通過“黨建+創業”這一模式則可以讓學生黨員在創業過程中走在前流,進一步加強了高校學生黨建的積極作用[2]。
第二,“新媒體+”模式創新。網絡媒體發展迅速,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開展相關培養工作。高校可以通過較為便捷的網絡平臺,上傳相關學習內容,讓學生黨員依照自身的課程安排,選擇合適的時間觀看。除此之外,通過網絡這一形式讓學生黨員學習相關內容,其內容可以更為生動形象,積極性得到提升。
(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黨史可以說是黨發展過程中的一本家譜。因此,在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黨員了解黨史的有關內容是十分重要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把黨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作為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需要對黨史有一定研究,并且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發展歷程,了解自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帶領下我國人民所取得的各項歷史成就等,使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化理論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幫助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堅定自身信念,提升綜合素養。另外,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還需要通過各項實踐活動,來不斷提升自身以及學生的思想素質,使思想政治課程和黨史教育能夠更為充分地結合到一起。
第二,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需要做到的幾個堅持。第一個堅持是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在學習黨史的有關內容時,最為根本的一項內容就是黨性教育。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黨性與人民性不是對立的,而是相統一的。第二個堅持是堅持圍繞黨來進行理論創新。通過黨史的學習,能夠幫助高校學生黨員增強自身的民族自信,而經過不斷學習,可以使黨員學生的政治能力以及政治執行力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三個堅持是堅持統籌制度建設與黨史學習教育。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通過這二者的有機融合,可以幫助學生黨員在工作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時刻檢視自己的初心,培養出更為崇德向上的良好品質。第四個堅持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整體視角上來幫助學生理解歷史、觀察歷史,使其樹立正確黨史時觀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增強工作的可預見性以及系統性。
(三)從基礎到關鍵再到傳承的創新路徑
第一,基礎創新重點,學習扎實的政治理論與信念。為了培養出具備扎實理論基礎與正確政治理念的高校學生黨員,高校還需要不斷開展基礎培訓工作。首先,在高校中需要進行分層工作。對預備學生黨員開展理論教育工作,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在學生黨員實習階段,可以逐步加強有關政治理念的教育工作,并且需要做好學生黨員實習期間的過渡工作,使其在實習過程中也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并且形成正確三觀[3]。除此之外,當今網絡發展迅速,高校可以利用各類社交軟件等,為學生黨員建立一個交流平臺,使其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相關政治理論,從而不斷加強其自覺性。
第二,關鍵創新重點,堅持開展各類服務實踐活動。作為學生黨員應該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活動,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通過此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全面了解學生黨員的綜合素養,并能夠更為全面地對學生黨員進行考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黨員的毅力以及黨性也能夠得到提升。另外,為了使服務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開展此類工作的過程中,學生黨員還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可以把活動過程中發現的感人事跡做成相關作品集等,進行后續觀看,不斷豐富學生黨員現有的教育方式。
(四)工程模式創新
第一,實踐工程創新。在高校進行學生黨員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把實踐與理論放在同等地位,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黨員參與其中,不僅能夠提升其黨性修養,還能夠培養其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學校可以通過對紅色基地進行參觀以及義務支教等方式展開實踐教育[4],學生黨員的公民責任感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積極探索學生自我管理與教育的新模式。在高校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主體應該是學生,因此高校可以嘗試把最終管理以及教育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比如,學校可以開通學生黨員服務熱線,也可以嘗試設立學生黨員示范崗位等,使其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從而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模范作用。
第二,理想信念工程創新。在開展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始終堅定不移地把政治理論教育放在主要地位。在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娛樂化教育現象出現。高校也可以積極利用校園中的電子屏幕以及各個宣傳欄等,對有關內容進行宣傳。除此之外,高校需要給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入黨價值觀念。高校可以定期讓學生黨員進行面對面的思想匯報工作,及時幫助其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各項困難,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黨員開展政治信念教育工作,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五)創新活動形式
第一,建立校內學生黨員服務基地。高校能夠在學生宿舍中建立學生黨員之家,并可以設立相應的模范寢室等,請學生對學生黨員進行監督。通過這種無聲的監督方式,來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高校可以由一名黨員來帶動整個宿舍乃至整個樓層的學生,通過這種由點到面的形式,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學生黨員在服務廣大學生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校內學生黨員服務基地的建立,能夠為高校學生黨員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帶動周邊學生一起進步。
第二,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為了進一步豐富高校學生黨員的社會實踐能力,對高校而言,還可以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使學生黨員能夠走出校園。通過這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高校黨員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目前社會現狀,進一步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學生黨員也能夠對自己產生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能夠更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高校可以嘗試在校外建立起多個實踐教育基地,具體形式可以志愿服務、實踐鍛煉等內容為主。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到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幫助學生黨員進行心靈上的洗禮與精神上的升華。
(六)三全育人背景下學生黨員培養模式創新
第一,全員參與黨員學生培養。可以說,高校各個課程實際上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而每個教師身上也都具有一定的育人責任。因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開展學生黨員的培養工作,也需要全員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一些能夠利用的資源,尤其是高校中的教師資源。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覆蓋黨政管理人員、思政教師、專業課教師以及輔導員等,實現全員參與的黨員學生培養體系。為了進一步加強全員參與效果,高校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明確各崗位教師與職工對黨員學生培養的責任。例如,思想政治教師在對黨員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主要培養黨的理論知識。行政管理人員在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的時候,主要培養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與創新理念等。而對輔導員來說,則需要在日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時刻留意學生黨員的思想變化等,要積極配合其他教師開展黨員學生的培養工作。除此之外,對校園的服務工作者人員,在開展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要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積極參與黨員的培養工作。通過這種全員參與的形式,使學生黨員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二,課堂聯動,實現全過程黨員培養。所謂的課堂聯動全過程,主要是通過“一二三”課堂的方式,來開展學生黨員培訓工作。第一堂課的重點是教學的主渠道。對高校而言,還需要對現有各類培訓資源,例如師資資源、材料資源等進行整合,建立高標準教學課堂,并嘗試利用信息技術來創建網絡課堂,進一步提高高校網絡黨課的資源。第二堂課的重點在于通過鑄魂活動輻射育人。高校在開展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尤其是需要注意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培養工作。高校需要讓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幫助學生黨員養成良好的團隊意識,能夠不斷充實大學生活。比如,對高校來說,可以通過當日活動等,來幫助學生了解理論內容以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黨員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三堂課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來進一步錘煉學生的黨性信仰。在第三堂課構建的過程中,高校還應該要立足于大學生的特點,來構建更為系統的育人模式。例如,高校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黨員成長。在第三課堂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高校要對學生黨員進行正確引導,從時代的發展特點出發,不斷創新現有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可以把愛國情懷等內容,合理科學地融入其中。另外,高校也可以在高校內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黨員通過各類社會服務來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愛國情懷與黨性修養。
第三,線上線下,打造全方位學生黨員培養平臺。構建多元化學生黨員培養平臺,需要整合學校、企業等多方資源,實現全方位的育人工作體系。首先,需要由校內進行主導,來搭建黨建的教育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的建立,能夠使黨員培養等工作的開展更為有計劃地實施。在這一平臺中,學生黨員能夠切實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夯實黨建基礎。與此同時,這一平臺的建立,也能夠讓學生黨員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帶領身邊的同學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不斷前進。其次,需要校企雙方進行合作培養。高校可以嘗試與一些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發展培養黨員的機制,使學生黨員獲得更為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這種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企業實習時由學校黨組織與企業黨組織進行聯合培訓,進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黨員的專業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最后,對高校來說,還可以把黨員的培養工作與行業資源結合到一起,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來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行業的了解,在服務過程中不斷深入了解黨的有關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熱情。
三、結語
高校黨員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也是黨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在開展學生黨員培養的過程中,高校還需要與時俱進地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工作,結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積極發現學生黨員培養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正與創新,進一步促進高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的展開,使學生黨員可以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鐘錫威.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的創新培養模式探究[J].山西青年,2019(17):228.
[2]周蓮.“兩學一做”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員培養創新探索[J].科教導刊,2019(7):109-110+131.
[3]郭曉雯,黃寒微.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模式的創新及路徑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24(1):59-62.
[4]郭曉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四大工程”模式創新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4):26-27.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