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
近些年我國的子宮肌瘤發病率呈現出了年輕化態勢,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醫療衛生問題。一般子宮肌瘤患者的預后良好,但是所導致的不孕以及月經不調等問題會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確診后需要及早治療[1]。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多樣,其中以手術治療的效果更滿意,其中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因為具有微創、康復快等優勢得到了廣大醫生患者的信賴。但是根據現有的臨床經驗發現,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可以有效清除子宮肌瘤,但是患者的復發率無顯著改善[2]。因此為了能夠有效解決單一手術療法的弊端,本院將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曲普瑞林用于治療子宮肌瘤,現為分析聯合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本文以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6例子宮肌瘤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入院癥狀包括月經量改變、尿急尿頻等,影像學檢查可見子宮增大,發現至少有1 個肌瘤;②病理檢查結果為子宮肌瘤;③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支持。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合并其他盆腔疾病患者;③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④妊娠期患者;⑤隨訪期間失聯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6~43 歲,平均年齡(35.85±4.02)歲;肌瘤直徑1.3~8.7 cm,平均肌瘤直徑(4.82±1.46)cm;肌瘤數量1~9 個,平均肌瘤數量(4.91±1.83)個。對照組患者年齡24~44 歲,平均年齡(35.91±4.09)歲;肌瘤直徑1.2~8.9 cm,平均肌瘤直徑(4.85±1.42)cm;肌瘤數量1~10 個,平均肌瘤數量(4.95±1.80)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接受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麻醉效果滿意后消毒鋪巾,于臍上緣位置做10 mm 切口后置入裝置,建立氣腹,維持氣腹壓力12 mm Hg(1 mm Hg=0.133 kPa)。之后分別于患者左右兩側做兩孔,置入腹腔鏡器械后觀察子宮形態,若發現肌瘤蒂,則可用雙極電凝處理肌瘤蒂再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若無肌瘤蒂,則可以按照一般方法實施治療,穿刺放置套管后,經套管針自腹壁位置注入垂體后葉素,直至肌瘤漿膜蒼白;用電鉤從腫瘤隆起位置切開肌層直抵腫瘤機核位置;沿假包膜鈍性分離腫瘤后經操作鉗剔除腫瘤,沿套管取出腫瘤,并雙極電凝止血。若肌瘤體積較大,則可以先破碎后再依次取出,并處理子宮創面并縫合切口。實驗組患者接受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曲普瑞林(Ferring GmbH,注冊證號H20090256,包裝規格:3.75 mg/支)治療,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取1 支本藥物(為白色或淺黃色粉末,應加入20~3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配置成混懸液之后),在患者月經的頭5 d 內肌內注射,在術后每隔28 d 注射1 針,共注射3 針。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性激素,治療前后檢測比較兩組患者LH、FSH、E2水平。②治療效果、復發率,對兩組患者實施為期1 年的隨訪,記錄復發率。效果判定標準[3]:有效:治療后患者子宮肌瘤與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月經量恢復正常;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依然殘留子宮肌瘤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LH、FSH、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LH、FSH、E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性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2 兩組復發率與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5%,復發率2.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率與治療效果比較[n(%)]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婦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因為黏膜下、肌壁間肌瘤造成子宮宮腔性質改變,并干擾受精卵著床,引發子宮的異常收縮;而隨著子宮肌瘤的進一步發展,會引發子宮內膜感染、血管紊亂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并且基于腹腔鏡的微創治療技術出現,有效解決了傳統開放性手術治療中存在的并發癥發生率高、手術創傷大的問題,成為子宮肌瘤的常見療法[5,6]。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不會影響盆腔與腹腔臟器官,因此成為臨床治療的有效方法。
有學者研究認為,單純對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是難以改善復發率高的問題,不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所以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運用了藥物治療,并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LH(7.95±0.52)IU/L、FSH(5.24±0.31)IU/L、E2(94.85±3.45)ng/L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41±0.66)IU/L、(6.51±0.39)IU/L、(112.87±4.08)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5%,復發率2.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曲普瑞林在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顯著。曲普瑞林作為一種具有抑制性腺激素分泌的藥物,通過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受體之間的結合來強化與垂體受體之間的親和性,會影響水體合成,進而改善性激素的相關指標。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雌激素水平過高與子宮肌瘤之間存在相關性,隨著疾病進一步發展,患者性激素水平異常情況越來越嚴重[8]。而曲普瑞林有助于抑制雌激素分泌,可引起急性垂體-性腺系統興奮度,并長效抑制性激素分泌,進而快速降低性激素水平,滿足臨床治療要求。所以在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治療中,將曲普瑞林作為輔助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一種治療手段具有可行性,不僅有助于促使瘤體縮小,也能長效控制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對于降低疾病復發率的意義重大[9]。在本次研究中,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術后注射曲普瑞林的方法,該治療方法可促使子宮肌瘤的縮小與萎縮,因此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理想。也有學者研究認為,曲普瑞林通過調整人體生殖激素水平熱達到卵巢去勢的效果,降低瘤體擴張所需要的生殖激素,通過降低生殖激素水平來加快子宮萎縮,降低肌瘤病灶所需要的血流供應,因此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10,11]。因此根據本文在子宮肌瘤患者治療中的經驗可知,對患者采取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曲普瑞林治療可以充分發揮兩種治療方案的優勢,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能夠在清晰的視野下剔除子宮肌瘤,清除病灶,滿足臨床干預的基本要求;同時通過曲普瑞林輔助治療的情況下能夠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消除子宮肌瘤生成、生長因素,所以可取得長效治療效果,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降低疾病復發率[12]。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使用子宮肌瘤剔除術聯合曲普瑞林治療具有可行性,該治療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與單一的手術治療相比,聯合治療方法能夠降低疾病復發率,滿足患者的臨床治療需求,因此應該成為子宮肌瘤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