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巨大,關系著農作物產量與質量。化肥的適當使用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但過度施肥會破壞土壤環境,污染農業生產環境。津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緣,地表差異升降明顯,有丘陵和平原2種地貌類型,盛產糧、棉、油料和其他經濟作物。隨著農業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津市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在中低產田改造、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科學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新時期,津市需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綠肥生產、水肥一體化、商品有機肥、畜禽糞便還田、調整種植結構、秸稈還田等技術,實現化肥減量增效。本文分析了津市化肥使用現狀,提出了適合當地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增產提質效果。此外,化肥減量增效技術也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不僅保護了土壤,還增加了土壤活力。另外,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了化肥施用量,避免肥料浪費,降低了農民生產成本。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包括使用有機肥,有機肥不同于化學肥料,在改善土壤板結上效果極佳。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可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實驗證明,在水稻、油菜等主要農作物上推廣測土施肥技術后,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民的施肥習慣,改進了施肥結構和施肥方式,單質肥料的使用量明顯降低,新型肥料和有機肥使用量顯著增加,農民使用綠肥的意識明顯增強。
2.1使用現狀
有機肥來源較少,用肥效率十分低下,主要來源是養殖業(畜禽糞便還田),但養殖業較為分散,無法大規模處理;商品有機肥由于肥效慢,增產效果緩慢。主要由政府免費發放有機肥,農民較少自發購買有機肥。津市肥料使用結構和使用方式有較大程度的改變,居民控氮減磷增鉀的意識明顯增強,但是重化肥輕有機肥的使用現象依然存在。
2.2存在問題
目前,相關部門沒有意識到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性,沒有實施好減量增效措施,無法真正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各單位沒有意識到不合理施肥對農業生產環境帶來的危害及農民經濟成本增加所帶來的壓力,沒有做好宣傳工作。
目前農民普遍認為化肥用量越多,糧食產量越高,沒有意識到化肥使用還要遵循“報酬遞減率”。農民對化肥使用配比了解不夠,無法科學使用復合肥。再者,沒有采取科學施肥的方式,撒施現象普遍存在,化肥利用率較低。
施肥時需要把握農作物生長規律,在適當的時間施肥。目前,當地普遍在農作物出現黃苗現象后再施肥,這時農作物吸收養分的能力較弱,反而會造成肥料的浪費。另外,當地還過度使用氮肥,忽略了磷肥及鉀肥的使用。只重視化肥,忽略了緩效肥的施用。
3.1推進肥料優化升級
大力研發推廣生物有機肥等新型肥料,選擇開設新型肥料試驗田,重點推廣生物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有機肥可提高農產品質量。
3.2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農業生產需將農業用水與施肥結合起來,首先可以向當地民眾示范滴灌施肥及噴灌施肥技術,考慮不同農作物生長規律,根據不同規律確定施肥時間及肥料用量,同時規劃好用水程度,調整灌溉施肥的時間、方式及頻率,提升肥料及水資源利用率。從2008年起,津市就開始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020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達到466 hm2,主要應用在園藝、水果、蔬菜等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上,后期力爭將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到大宗作物上,減少肥料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3.3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津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3萬hm2/年以上,技術覆蓋率95%以上。根據取土測土結果,結合不同土壤質地調整肥料用量,制定出適合具體區域土地情況的配方肥料。另外,配方肥技術要求較高,還需推進農企合作,產出跟需求形成對接;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配方到田;改革服務體系,將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結合起來,政府部門可對這項措施予一定的資金或政策支持,向農民提供完善統一的服務。此外,湖南省測土配方施肥手機專家系統APP通過手機定位后從服務器自動獲取和查詢地塊采樣點土壤養分檢測結果,自動估算作物目標產量、施肥量、單質肥和配方肥施肥方案,方便實用。
3.4實行秸稈還田技術
在農業生產中會剩余很多閑置的秸稈,但是很多地區通常直接采用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這種方式不僅會污染空氣,甚至可能會形成安全隱患,因此,需實行秸稈還田技術。在收獲后使用農業機械將剩余的秸稈粉碎,之后將秸稈殘渣與土壤混合,提高土壤中的鉀含量及土壤活力。秸稈還可以吸引蚯蚓,降低土壤板結程度,津市秸稈直接還田率達70%以上。
4.1加大資金投入
化肥減量增效的實施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利用資金引導該項工作開展,對推進減量增效有極大的意義。津市可以結合農業補貼政策,實行改革試點,從原有的糧食生產補貼政策中撥取部分資金。對積極推行化肥減量增效的主體,例如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及農場等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
4.2強化技術支撐
成立津市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專家指導組,從技術層面上把關,提供相應的爭取國家技術扶助政策支持,積極融入國家的肥效檢測系統,加強對津市本地的土壤肥效檢測和預警。最后要把握相關數據,對肥料使用率等進行調查。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農業農村局廖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