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生長過程中,極易發生病蟲害,特別是蔬菜根、葉等部位,極易受害蟲啃食,影響蔬菜生長,給種植戶帶來經濟損失。為了保證蔬菜的正常生長,農戶往往會使用農藥殺蟲,使得蔬菜上殘留農藥,降低蔬菜安全性,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無公害蔬菜對農藥使用的要求較高,同時在相應生產標準中也明確規定不同蔬菜的施藥量及次數等,避免農藥殘留。
1.1選地
在種植無公害蔬菜的過程中,對種植環境具有較高要求,即要確保種植環境與蔬菜種植要求相符。第一,種植人員需因地制宜選擇無公害蔬菜種植地,遠離嚴重污染的區域,如工廠等。第二,要保證種植地區環境條件優良,具有充足的水源、光照、通風條件,地面平坦、環境整潔等。第三,注重土質檢查,確保土壤營養豐富、酸堿度適宜,明確劃分無公害蔬菜及非無公害蔬菜種植區,同時在種植前期應檢查種植環境。例如在福建省武平縣,大白菜及甘藍適宜種植在東留及城廂等中高海拔區,而黑青皮冬瓜、盤菜等適宜種植在中山、東留等地區。
1.2種子預處理技術
在處理無公害蔬菜種子過程中,溫水浸泡及低溫冷藏是主要的處理方式,在完成上述處理后進行淘洗,這一過程需根據蔬菜類型來確定具體淘洗方式。在選擇無公害蔬菜種子時,應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及適應性的種子,同時優選本地優質品種。避免種植單一蔬菜品種,應將不同種類無公害蔬菜種植在同一區域,避免發生病蟲害,在必要情況下,還可選擇套種或輪作等方式,例如大白菜可與玉米進行套種,提高抗蟲害能力。
1.3膜下滴灌技術
在使用膜下滴灌技術時,需以種植區氣候特征為主要依據,福建省夏季溫度較高,土壤水分流失現象明顯。膜下滴灌技術可節約水資源,同時經濟及環境效益較高。此外,還可選擇多功能棚膜降濕技術,添加多種表面活性劑,保障水滴能沿薄膜面滲入地面,進而確保良好的滴灌效果。
2.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術包括燈光及顏色誘殺法等。首先,種植人員可根據害蟲趨光性,設置誘蟲燈有效捕殺害蟲,但應避免益蟲出現時開燈。顏色誘殺法是將黃色及藍色燈黏蟲板懸掛在田間地壟中,誘殺蚜蟲及白粉虱,控制成蟲繁殖。毒餌誘殺是將農藥添加到害蟲食料內,選擇人工方式噴灑蔬菜,還可將添加農藥的食物鋪放在某些區域,借此引誘害蟲舔食。
2.2化學防治
目前,病蟲害防治中較常用的方法就是化學方式,化學防治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防蟲害的目的,但殘留農藥會給蔬菜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在無公害蔬菜種植過程中,種植戶需正確使用化學藥物,避免選擇較強毒性和較高殘留濃度的農藥,可選用生物農藥、苦參堿及礦物油等,此類農藥并不會有較多殘留,同時也不會危害蔬菜質量,病蟲害防治效果較好。
2.3生物防治
可選擇天敵治蟲的生物防治方式防治病蟲害,例如貓頭鷹及蛇等是鼠類天敵,螳螂等是節肢動物天敵,赤眼蜂等是菜青蟲等天敵。其次,病毒治蟲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昆蟲病毒,此病毒一般在麟翅昆蟲中寄生,而經過昆蟲口中的病毒,可被昆蟲胃液逐漸消化,此時就會產生病毒粒子的游離現象,入侵昆蟲健康細胞,使得健康細胞慢慢被感染、吞噬,最終導致昆蟲死亡。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莆美鎮人民政府方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