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技術在中國林業生態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先進技術,對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林業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提高木材質量及成活率。同時,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提高物種多樣性,減少病蟲對樹木的危害。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溫室效應加劇,保護生態環境已迫在眉睫。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積極宣傳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林業技術水平,減少了林業病蟲害,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傳統的林業種植過程中,由于林農文化水平較低,教育水平有限,只采用傳統的方法種植林木,但這種種植方式缺點較多,成效也不明顯。在一些農村地區,林木病蟲害比較嚴重。由于農村種植人員缺乏相關的生物知識,并且在林業工程樹苗培育過程中只對樹苗進行基本的除草撫育,缺少驅蟲及營養液供給的工作,造成樹木死亡。
2.1病蟲害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中國地域遼闊且植被覆蓋面積較大,很容易爆發病蟲害,嚴重影響林業生態建設。中國林業病蟲害常見類型包括毛蟲,蝗蟲等。由于病蟲害具有不確定性,無法有效對病蟲害進行根治。因此,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漫長的工程,且具備突發性,在具體工作中很難預測爆發源。
2.2病蟲害發生地域較廣
中國林業用地綜合狀況與城市用地、耕地狀況不同。林業用地較為集中,容易爆發大面積的病蟲害。由于中國林業區域性和集中性較為明顯,因此,某一類病蟲害在特定區域內具有廣泛傳播的效果,一旦發生病蟲害,很難快速根治。同時,在日常防治工作中,還受到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導致防治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2.3耐藥性增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的殺蟲劑被應用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但仍存在隱患。一些病蟲害容易產生耐藥性,很難根治。
3.1科學制定病蟲害防控方案
當下,各地在林業建設初期,需分析病蟲害類型,整合現有資源解決各種病蟲害問題。此外,在使用防治藥劑時,技術人員應根據害蟲耐藥性及環境污染等因素,適當使用化學藥劑。合理制定預防方案,完善病蟲害防治體制,形成有效的病蟲害監測、預防、處理管控機制。
3.2提高林業技術標準
在生態林業發展過程中,應當有效結合當地林業資源的實際狀況,合理分析樹木及土地狀況,全面落實樹木混交建設工作。合理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盡可能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積極引入林業技術,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環境。各級林業主管部門還需對一線員工進行培訓,加強對公民林業保護意識的宣導。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林業和草原局薄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