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色環保理念背景下,農業也向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構建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已經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人類發展息息相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但是近年來人們在農業生產中運用了大量的農藥和化肥,破壞了生態環境平衡,導致很多土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農業監管可以提高農業活動的規范化,通過強化農業監控力度,可以實現農藥減量控害,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對于山東省滕州市而言,在新時期加強農業監管,實現農藥減量控害的需求極其迫切,山東省是農業大省,每年會使用大量的農藥,要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強化農藥減量控害工作,合理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減少農藥的使用,有利于構建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發展,利用農藥減量控害,協調農業環境與農業資源統籌發展,有利于減少環境和資源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業良性發展和循環[1]。另外,通過農業監管可以對農藥用量進行控制,從而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2.1農業質量監管對農藥減量控害的作用
農業質量監管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監管,可以有效控制農藥的過量使用,加強對農藥質量、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環境質量進行監管是必要的。第一,對農藥質量的監控,農藥質量不僅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還會影響到當地環境,如果農藥質量不合格,殺蟲效果較差,農民會多次噴灑藥物,從而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因此需加強農藥質量監控,為農業生產安全提供基本保證,相關部門要對農藥質量進行監管,保證農藥質量,避免出現多次噴灑藥物的問題。另一方面,農藥質量不達標會影響農藥控害效果,繼而影響農作物生長,不僅會加大農業生產成本,還會浪費時間[2]。第二,要重視對農產品質量的監控,監管農產品農藥殘留,農藥殘留過高會影響農產品質量,損害人民生命健康。第三,農業監管對農業環境質量的控制,農業環境質量不僅包含了空氣質量,也包含土壤質量、水體質量,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農業生產,大量使用農藥會對空氣、土壤、水質造成一定破壞。
2.2農業市場監管對農藥質量控害的作用
市場監管是農業生產中的關鍵環節,通過農藥市場交易的監管能夠減少農藥用量,繼而達到控害的目的:第一,對農藥企業的監管,農藥市場利益較為可觀,農藥售賣直接影響農業活動、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當市場處于穩定狀態時,不需要引進資本,不能犧牲農民利益而擾亂農藥市場,通過對農藥企業的監管,從根源上減少了農藥增量問題。第二,對農藥市場監管,加強對可交易的農藥數量的監控,可以從體量上減少農藥用量,在控制農藥價格的基礎上,對農藥數量加以控制,要保證價格處于適當范圍內,不能為了達到農藥減量控害的目的就提升農藥價格,否則會增加農民成本。控制農藥用量是指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單人購買農藥的數量,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和使用頻率[3]。第三,對農藥品類的控制,在農藥推廣過程中,一些無良企業為了增加企業效益,生產出很多農藥品種,從而加大了農民農藥使用量,在選擇農藥時,應選擇有針對性的農藥,不能選擇單一的殺蟲類農藥,同時也要綜合考慮農藥的毒性,盡量選擇毒性較小的農藥。在市場監管過程中,應該加大對農藥廠商的監控,嚴禁質量不過關的農藥進入市場,農民在購買農藥時,要對農藥生產商、包裝進行檢查,嚴防購買不合格產品。農業監管部門對農藥生產者的生產許可證、農藥登記證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對農藥成分要進行嚴格的檢驗。
2.3農藥數據監控對農藥減量控害的作用
在農業監管過程中,依靠農業監管系統可以高效完成農藥減量控害工作,而農業數據則是實現農業監管的重要依據,可以從數據中直接了解到農藥的使用情況,從而為農藥用量控制和農藥污染控制提供基本依據。第一,利用農業監控系統可以對農藥銷售數據進行監控,實時了解到農藥生產和售賣情況,農業監管部門就可以依據售賣數據了解農藥使用情況,更好地應用農藥,并分析出農民在購買農藥的過程中是否選擇低毒農藥,從而為監管部門調解農藥生產提供基本依據。依靠農業監管系統還可以對農藥廠商進行監管,進而約束廠商行為,促使其規范生產。第二,依靠農業監管系統還可以對農藥效果數據進行控制,當農作物噴灑農藥后,除了直觀了解防治效果外,對農作物質量都要予以監控。
綜上所述,加強農業監管可以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平衡,通過監管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肥料、農藥的使用,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丁樂坤.夯實監管服務“最后一公里”[N].農民日報, 2021-09-01(7).
[2]農文.農業農村部:加強拖拉機駕駛培訓事中事后監管[J].中國農機監理,2021(7):15-16.
[3]本刊訊.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加強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監管[J].中國水產,2021(2):23-24.
(山東省滕州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倪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