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鳳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些年在中國有一個炒得比較熱的故事,是說外國媳婦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中國婆婆大開眼界。故事的主要內容有三點,第一是孩子不吃飯就餓著;第二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三是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情。當時的我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沒有多少感觸,因為我沒有自己的孩子需要去管理。現在我的孩子也慢慢長大,已經就讀小學一年級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下面就來說說我對孩子教育的理解與想法。我主要想談談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兩方面的習慣培養及重要性。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將成為人一生中的烙印。他的學習、生活、工作及行事風格都會有習慣的影子,習慣會是人一生的存在。
第一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小養成,習慣好壞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家長們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灌輸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例如讓孩子去洗些自己的小件衣物或幫著大人做些家務等。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并非僅是要孩子把這些家務做好,或者是教會孩子做這些事情。其真實目的是發展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礎。
二、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要有規律,要講究衛生。如果衛生習慣不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教育孩子要經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進行公共衛生的教育,讓孩子養成不隨手丟垃圾的習慣。家長要盡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時間里的一致性,那么時間觀念就已經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同時自我意識的控制力與意志力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三、讓孩子學會節儉。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家長沒有注意對孩子節儉這一習慣的培養,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節儉是寒酸的表現。其實想一想一個從小不知道節儉的孩子,長大了又怎么會節儉呢?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第一要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支配這些錢,如果提前花完,不補,不給,不預預支,讓孩子學會節制、學會理財。家長要引領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當然,家長首先不能進行攀比。
四、對于看電視、上網、用手機玩電游的事情,我個人的看法是堵不如疏。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少上網、少玩手機,多讀書,用行動說服一切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導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游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這樣孩子就不會把注意力只放在玩游戲上了。在孩子玩戲之前,要與孩子一起制定玩游戲的規則,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差,家長要多一點耐心,要慢慢導孩子在玩游戲中自己學會控制,最好不要與孩子形成管制與被管制的讓孩子養成自我控制的好習慣。
五、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小就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有的孩子客人來了不知道問候,甚至還有的孩子滿嘴臟話,而家長往往以為孩子小不懂慬事就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要知道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習慣之后,他就不覺得這是一件錯事了,更不會去改正,所以日常的禮貌教育就特別關鍵。
六、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我從小跟孩子灌輸的是遵守雙方達成的共識。無論是玩還是做任何事情,我會和孩子達成共識,這里包含事件、時間、參與人物等。舉個例子,在孩子玩游戲前,我會和孩子定好本次玩游戲的時間,到時間后他自己停下,告知我結束了。如果超過時間要我去跟他喊停的話,那么明天將懲罰不準玩了。我和孩子平時一直灌輸的就是契約精神。通過我的觀察只要家長堅持2-3年的時間,孩子就會在心里慢慢形成這個契約精神的雛形。在很多難以理的問題上就會變得簡單明了。比如,學習、娛樂、鍛煉等時間的分配就和孩子很容易達成協議
第二個方面,培養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決定孩子學習好壞的關鍵因素是孩子這個主體,學習成績優秀絕大多數不昌靠上校外輔導班、或是家長的督促在高壓才取得好成績的。他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是因為孩子這個主體在學習上有較強的獨立性。培養獨立性方面,我個人的做法是: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里做作業,家長在孩子旁邊。如果孩子有不會的題目,就空著不做,等做完會做的題目后再問家長。千萬不能讓孩子做完一道題目就問家長做的對不對,或者家長在旁邊盯著孩子一有做錯的題目就立即指出來并讓孩子立即改正,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感,對自己做的題目沒有信心,沒有家長在身邊就不能安心做作業了。平常孩子放學后,我們就讓孩子拿出小本子,按上面的要求自己做作業,全部做完后,我們再檢查。時間長了,孩子就養成了放學到家后,自己就主動做作業的好習慣。
二、培養孩子專心做作業的習慣。我們要求孩子做作業時,要坐的端正,拿筆的姿勢要正確,桌子上不能放任何可能分散精力的東西,要集中精力在最短的間內做完作業,做作業時不能中斷做其他事情。
三、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分數考得不好時,不要過度責備孩子,而是幫孩子分析為何考得不好的原因,給他講一些他能理解的如何才能學習好的道理。經常與孩子交流他對各門課的喜歡程度,得知孩子對哪門功課興趣不大時及時引導,消除對該門功課的厭倦情緒,想法激發孩子的興趣,以做到各門功課全面發展。
四、培養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我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主要是課余時間的制定。在孩子的學習桌旁貼有孩子的周課程表。們要跟孩子計劃的就是課程表之余的時間。一開始我和孩子起來制定他的《課后學習時間表》。根據孩子每天放學的時間來制定孩子放學后的時間安排,我只列出時間段,讓孩子自己來填該時間段內孩子應該做什么事。我教育孩子時間表一旦填好,就應該按時間表做到,做不到不要填,慢慢的孩子就養成了制定計劃的好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對于他以后的學習,或工作的條理性,可執行性都變得強起來。從而達成目的的可能性會急劇增大。終身受益。完全必要,確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