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摘要:有效是和無效相對立的一種概念,也就提示了教學工作者在地理教學工作中少做無用功,而是要帶領學生一起構建有效課堂。打造地理有效課堂能夠全面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與效率,然而有效課堂的構建并不取決于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努力,它取決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成果以及配合情況,學生要對地理學科有基本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用對教學方法,用良好的教學過程才能導向良好的教育結果。本文圍繞著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概念及其相關性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有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文:
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學好地理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走遍天下,了解地理學知識和概念常識,培養地理核心素養,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在教育過程中若要打造有效課堂要以課堂教學為最基本的渠道和組織形式,地理教學要充分借助新課標的組織張力,改善傳統教學的無用弊端,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獲取有效課堂的教育結果。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地理學科內容的理解,從宏觀的角度培養學生學科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地理學科的學習潛能。
一、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概念及其相關性
地理學科有效課堂指的是在基本的教學活動中采取正確的方式,提高整體課堂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感受。打造有效課堂一方面取決于學生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采用正確的方式,合理定制教育目標,采用合理的輔助手段幫助教學過程順利推進,有層次、有組織的構建有效課堂,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很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明顯的概念感,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以偏概全,無法從宏觀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地理學思維能力,又比如某些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理解上過于單一化,無法擴展教學內容,也無法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補充和調整,整體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興趣,無法發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而打造有效課堂、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要解決以上問題,從多個方面共同入手,構造地理學科有效教學的整體場域[1]。
二、如何界定地理有效課堂
(一)課堂氣氛要活躍
嚴肅呆板的課堂氣氛將會降低課堂質量,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若要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熱情,挖掘學科潛能,就必須要打造民主平等溝通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計和學生對話創造一種較為輕松的教學場域,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課堂模式,這在地理學科有效課堂的打造中非常重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討論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緩解心理壓力,解決畏難情緒,用完全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地理學習狀態之中。
(二)學生學習要有主動性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必不可少。也就是說學生要自覺自愿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步驟中,愿意跟著老師的節奏走,這樣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真正吸收和內化,也方便教育工作者吸取學生的教學反饋,對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展開創新,使地理學科的瑣碎知識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和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不同,有效地理課堂的打造必須要以學生為課堂中心和課堂主體,而不能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必須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有更大的課堂制度選擇空間與選擇權,這是構成地理有效課堂的前提條件[2]。
(三)學習中心要圍繞著核心素養來進行
在新課標的推動之下,初中地理的教學目標不再單純圍繞著學生的考試分數來進行,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身就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也是打造有效課堂的題中應有之意,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從地理學習的過程之中感受到地理學知識的魅力之所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領悟感受到知識的運用價值,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自主探究與思考能力。在地理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之中,學生能夠掌握空間分布、空間聯系以及人地關系等地理邏輯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端正地理價值觀念,從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兩個不同的角度注重對學科素養的培育,打造新時代需要的人才。
三、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建議
(一)采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化科學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地理學科領域,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式的使用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輔助手段,轉變教學主體和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育,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有著莫大的意義。因此地理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找準切入口,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打造有效課堂,比如在商務星球版地理“世界的居民”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世界不同地區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等不同的內容,用圖像和視頻相互串聯的形式使學生了解分布在世界不同緯度的居民有怎樣的生活習慣,他們有怎樣的膚色和怎樣的語言特征[3]。
(二)舉一反三,進行知識延伸
地理學科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有一定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授地理課本上包含的知識,還必須要把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學知識案例作為模板展開探討與論述,通過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對生活中遇到的難處。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紙質地理教材已經存在著較大的滯后性,如果教師不能夠對知識展開延伸,那么就不利于教材的更新,也不利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例如在商務星球版初中地理“海洋與陸地”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學生會掌握海陸分布和海陸變遷的相關常識,那么教師不僅要把視野放在教材內部,還可以站在知識拓展與延伸的角度,帶領學生一起探討最近世界發生的大地震、大海嘯等自然災害,討論這些地質災害是如何形成的,該如何避免危險。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課下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等不同的渠道找到和課題相關的課外材料,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實地勘察做好觀察記錄,印證教材所學知識的正確性,通過有效的課堂延伸,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會大大增強,能夠形成一場行之有效的地理教學。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學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打造有效課堂。教育工作者要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采取信息化手段作為教學輔助,也可以舉一反三的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完全沉浸在有效課堂的影響之中,提高地理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麗群.促進初中地理有效教學課堂構建的方法[J].智力,2021(03):158-159.
[2]鄒小強.打造初中地理教學有效課堂的方法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7):31.
[3]楊生福.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新課程(中),2019(0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