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彩榮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良好思維能力是他們獲取新知識、進行創造性學習和發展智力的核心。新課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將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在課程標準之中,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分析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我幾十年的教學經歷,我總結一下我是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
策略一、創設情境問題,提供思維空間。
1.鋪墊型情境。教師可以以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富有啟發性的、常規問題或已知的數學事實為素材,創設鋪墊型情境。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從而為各種層次的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合理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認知沖突型情境。教師可以以富有挑戰性、探究性,且處于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的非常規問題為素材,創設認知沖突性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學習動機。要讓學生從解決面臨的情境問題出發,不斷地分解、轉化問題,提出新的有關問題,并通過新問題的解決,最終使情境問題獲得解決。
3.思維策略型情境。教師可以以思維策略多樣、解題方法典型、解題過程能體現某種完整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問題作為素材,創設思維策略性情境。當學生的思維受阻后,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次引導學生進行辯證分析,使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啟發,從而使他們產生不同的解法。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解法或策略進行適用性研究,拓展其使用范圍。這對克服思維定勢等原因產生的消極影響,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4.試誤型情境。學生在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的過程中,常因各種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教師如果能從中選擇素材,就可創設試誤型情境,借此為學生嘗試錯誤提供時間與空間,并通過反思錯誤的原因,提出批駁型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們對錯誤的認識與警戒,培養他們思維的批判性和嚴謹性。這不僅能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而且能使他們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受感染、在情境中領悟。
策略二:有效地“說出”數學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從思維的開始,經歷中間過程,再到結果,都要以語言來定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有效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就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通過“說”這條主線,促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說”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設較好的語言環境,改變滿堂講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語言表述思維的過程或結果,并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才能激活思維因素,誘發學生的回憶、想象、分析、判斷、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
在教學概念知識時,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小學數學教材出現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觀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并用自己的語言嘗試概括和表述,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咀嚼體會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為此,我們經常設計一個“說”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觀察比較,并結合某個概念知識的特點的學習、體驗,然后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數學語言嘗試概括這幾個概念,反復說,邊說邊對比一些典型列子,理解概念中的數學定義,還特別對一些準確性難以把握的字詞進行了科學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當、合理。
在式題練習中,教師可以先進行充分的聽說訓練,以形成一個良好的讀題、審題、分析題意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讀讀題目,說一說題中容易引導我們計算錯誤的地方,說一說式題的解答步驟等,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地克服思維惰性,優化其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
在解決問題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數學知識融于最為基本的每位學生都能進行的聽說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實物或線段圖等進行說的訓練,讓學生說出觀察到的表象,在學生動手操作中邊做邊說出操作過程,使外部操作過程與內部的智力活動緊密結合。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動手做開口說結合來培養思維能力
2、引導“說”的規范
準確、規范地運用數學語言流暢地表達數學思維過程,合乎邏輯地描述數學規律或數學發現,既是學生思維深刻性、邏輯性和嚴密性的具體體現,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的深層需求。
3、體驗“說”的過程
數學學習中的觀察、猜想、推理、合作交流及信息技術手段都是開展語言練習,體驗聽說過程的好途徑,教師可以加以揣磨,適當處理,抓住時機,配合展開。
觀察:直觀形象及生動地演示是使小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途徑,并且能從中得到啟示,獲得語言表達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觀察圖、實物和教具演示過程,運用數學語言把圖、實物和演示過程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說清楚,說完整。
推理:推理往往伴隨著說理、解釋。推理可以分為口頭推理和書面推理,口頭推理在教學中運用得比較普遍。數學教學中的“說理”是一種探究數學問題的學習過程,經常開展推理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當然,口頭推理難度大于書面推理,因為其中還要考慮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推理過程的前后連貫性等。
4、鼓勵“說”的新穎
在課堂上,教師有時為了使學生能按照自己設計好的程序“順利”進行,要求學生語言表述只是依照個別學生的正確答案一遍遍地重復,使得思維的發展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說的新穎,要善于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這樣方能通過學生的獨特見解窺視到思維的廣闊空間,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如鼓勵學生聯想多說,就是誘導學生聯想,通過一個條件或特征說出與其有關的其它條件或特征,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在復習分數應用題和比之間的聯系時,往往可以將關鍵句中的分數既表述成分數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比的形式。
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加強語言訓練可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和準確性。但要想真正做到通過語方的訓練,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不但要設法讓學生有目的地“多說”,教師適時給予正確引導,而且更須教師堅持不懈。
總之,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抽象性、系統性的學科。如何使小學生的數學基本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這將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的有意識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點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必將成為我們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