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坤
摘要:高考作文真題的導向性為高三準考生指明了作文訓練的方向。分析全國乙卷真題的命題特點是涉考地區學生高三作文復習的起點,作為師者,更應從學生的作文真題寫作實戰中反思切實可行的備考策略,腳踏實地地制定可以提分的幾個寫作訓練的關鍵點。
關鍵詞:全國乙卷作文; ?作文復習; ? 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2021高考語文全國乙卷的作文命題以立德樹人為考查導向,把傳統文化和生活情境中蘊含的理性思辨,生發到考生對理想信念的思考中,對青少年的品德修養又一次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近些年,高考作文依然整體秉持“立意入類”“立意為先”的評判原則。學生在訓練作文時需要明確一類好文的三大特征,即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因此,通過對學生實戰寫文情況的反思,我為2022年作文備考提出五點提分的訓練方法。
一、審題要全面又契合,論點表述扣題準確更要完整。
議論文主體段落的分論點結構要“眉清目秀”,脈絡清晰。從全國乙卷作文看,作文分論點的表述至少要明確“二元關系”,要明確所論關鍵詞與“理想”之間的關系。一些學生寫作時忽視材料中第一句就明確提到實現理想的“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的明示,在立論時更缺失了揚雄的射箭之喻“弓”“矢”“的”,“奠而后發”與“理想”之間關系的闡述。
可見,論點扣題的契合度,是作文入類定類判分的關鍵。評分標準有梯度有區分度,多元關系的分論點要準確扣題,表述完整。完成了命題所給的任務與指令,才能得到平均分以上的分數。
二、議論要以理服人,關鍵詞的內涵指向要明晰。
今年全國乙卷作文立意的核心詞是“追求理想”“實現理想”,對“理想”如何實現進行分析、評論、說服,有必要明晰這個“理想”是什么,至少有范圍。
從命題意圖來看,這個理想是符合“義”的理想、目標。“義”可以是信義至上、誠信至上、公平至上、和諧至上等“小我”的核心價值,更可以是民族解放、民族復興、國家尊嚴、國家富強等“大我”的核心價值。顯而易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是“立義”。青年人追求理想,規劃人生未來,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因此,行文中論點關鍵詞的“詞達”顯示了思維的嚴謹性,觀點的深邃透徹有哲理性,來源于思維的嚴謹和縝密,走向思想的獨創與批判。高三學生在作文備考訓練中應該增強思維能力訓練的主動性,注重寫作理性思辨的光芒。
三、論據要語料豐鮮,在儲備充足的基礎上求新求異。
高三準考生要能在習作中訓練占有并利用典型材料來更好地闡述自己的主張、觀點、態度的本領。如能把握乙卷材料中“追求理想”這個很重要的典型任務限制,在論據中的“人例”應該選用有家國情懷,具有奉獻犧牲、求真務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等榜樣力量。而材料中“當代青年”的限制也說明論據素材最好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更好的例子是鮮活的“當代”青年,他們的風采更有時代性,典型性,新穎性。
考生不寫袁隆平、黃旭華、黃文秀、張桂梅、雷鋒、愛迪生、張海迪、周恩來,還可以有許多優秀且品質高尚的人物可寫。 歷屆風華正茂的“十大杰出青年”優秀人才可寫,“天問一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常曉飛、李達飛、于新辰們……都是我們可以大書特書的“理想”榜樣。
因此,要建立大語文意識,從課本、試卷、課外讀物、社會生活甚至親身經歷中積累語料;還要把握時代脈搏,多關注國家主流媒體人民網、光明網、中青在線等媒體上的時評。當然,理解語料和時事新聞也是必需的,在考場上靈活地將已積蓄的“源頭活水”巧妙整合,結合論點解讀,才能翻新出彩。
四、表達有審美價值,巧妙裝扮語言展現文采
恰當使用比喻、化用、引用、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讓高考作文從標題開始,就展現出飛揚的文采,奪人眼球。如“九萬里風鵬正舉,揚鞭奮進不負春”“前路修遠自求索,聊以平凡報家國”等。其中“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追理想”一題出自宋朝葉夢鼎的《蓋蒼喬木》,將“自擔當”三字巧妙換成“追理想”,音韻和諧,抑揚有致,對仗有度,緊扣材料關鍵詞。
分論點結構緊湊,化用詩文、名言等,也能因別致文采,合理加分。如某生文章的分論點是一修身以為舟,日省月修載夢向彼岸; 分論點二是矯思以為槳,正身清心躬親逐夢來;分論點三是立志以為岸,力爭上游志高岸更寬。化用成語兼有比喻,句式整飭且音韻和諧。
由此推理的是,跌宕起伏的長短句,點面結合的鋪排句,對比類比假設比喻的論證句都能顯示出思維之火的璀璨,語言之花的亮麗。
五、行文有舒展文氣,以感情的熱度增強憾人的論證力度。
百年黨史生輝,青年一代從自身角度寫“對自身發展的思考”,應樹立家國情懷,感悟歷史,思考未來。明確高考作文的出題導向,就能夠抒發出自覺接力奮斗,把自身的發展融入時代洪流,獻身祖國發展事業大潮的情感。因此,盡管學子千萬各有文風,但大處落墨應該更有慷慨激昂、舍我其誰、時不我待、吾輩當自強的氣勢與情懷。有的高三學子在寫文時談理想,卻只能舉出背記300個單詞的理想,這多少有不合“時”宜的尷尬,失了時代責任、歷史使命所需的擔當和氣度。而寫出“鐵血家國義,傲骨撼忠魂”這樣的好題目好文章,怎能不令閱卷人生出“文如其人”之感,為之擊節贊賞?
時不我待,2021年全國乙卷作文有無數學子已經揮毫而就,有無反思考場寫作的要義,首先看有無認清作文命題者們的出題意圖。他們是要通過思辨性人文性更強的材料為國家選拔有理想有卓識有文采的未來棟梁。那么做好準備的2022屆考生們,也應該拿出“文章千古事”的精神,修身矯思,文道立義,平日錘煉文字,考場震鑠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