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紅
摘要:幼兒園數學教學除了基礎數學知識的傳授以外,其核心教學目標仍然是以幼兒數學學習興趣以及理解能力培養為主,繪本教學作為如今幼兒園較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不僅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生動、便捷的數學知識理解方法,還可以極大地緩解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心理,對幼兒學習興趣、探究興趣以及思考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繪本;大班;數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使用數學繪本對幼兒進行教學,在西方許多國家中已經相當普及,并且對語言社會和科學等方面也進行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就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幼兒園教學當中,還并沒有普及繪本,對數學繪本的普及,也僅僅表現在語言領域上,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就更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實踐。數學繪本作為一種比較現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可擴展性,對學前幼兒的教育工作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數學繪本對學前幼兒教育的作用
數學繪本是一種現代化教育方式,對學前幼兒的教學來說,不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而且其根本上也與其他教學模式不同,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具有的效果和作用。它是一種新鮮的血液,首先通過五彩的繪畫刺激幼兒的視覺,在此基礎上,抓住幼兒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習的興趣。由于幼兒本身就具有愛玩的天性,教師也可以合理地運用繪本對學生進行一些游戲的安排,讓學生可以通過游戲來學習到知識。由于繪本可以將數學和生活很巧妙地結合起來,因此就可以將所要教學的知識寓意到生動有趣的繪畫當中,讓學生通過繪畫中的故事展開學習,這樣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數學繪本對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說,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它不僅運用了圖畫和圖片的方式,而且能夠用更直觀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表達出來,也能夠將數學和生活進行銜接,對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思維來說,也有一定的融入,因此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數學的理解難度,使幼兒能夠更加容易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繪本融入大班數學活動的實踐策略
(一)繪本的選擇要切合教學內容
根據《幼兒園工作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數學認知領域中關于5~6歲幼兒數學學習的目標與內容,確定了大班數學教學內容為:數概念與運算、比較與測量、圖形與空間、集合與模式這四個部分,由于幼兒處于低學齡階段,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選擇數學繪本時,還要注意幼兒普遍的特性和接受能力。如繪本《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以模式排序為知識點,需要幼兒運用對規律的感知,探索身邊存在的規律性,尋找隱藏在生活的角落中的數概念;繪本《15只老鼠的禮物》涉及了分類、計數、統計;繪本《小房子》涉及了年與日、感知時間關系及四季的變化……這些繪本的內容切合大班數學教學內容,在閱讀中就能讓幼兒感知其中的數學知識。
(二)提高對師生互動的重視程度
良好的師生互動能拉近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對于幼兒主體地位的提升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教師為了有效引導幼兒理解繪本中蘊含的數學道理與知識,可以向他們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加強師生互動,以此保證課程教學工作的正常推進。例如,教師指導幼兒進行《蜘蛛和糖果店》這一繪本的閱讀時,當蜘蛛得意地拿出洋洋的買糖記錄表時,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如“大家一起數一數,洋洋一共來了幾次啊,并買了哪幾種糖呢”?將幼兒的數學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不僅能推動幼兒思維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增強幼兒的參與意識,對于幼兒自身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借助兒童繪本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
幼兒園借助繪本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可以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幼兒教師通過繪本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并通過語言引導以及師生互動等方法將數學知識合理融入教學情境中,不僅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例如,幼兒教師在利用《森林里的時鐘》這一繪本開展數學教學時,可以先用時鐘道具以及多媒體設備構建繪本中的故事情境,再為幼兒簡單講述故事背景以及內容,并通過語言引導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境中的時鐘上,然后通過師生互動和課堂疑問引導幼兒對繪本中的數學元素進行思考和表述。比如,“時鐘上都有哪些數字?它們是怎么排列的?”“時鐘上的指針有什么區別?它們的作用是什么?”等,通過較淺顯的探究疑問加深幼兒對故事情境的理解。這種借助繪本構建故事情境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更加直觀、鮮活的方式提高幼兒的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并促進幼兒數學思維和自主思考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對幼兒園數學教學成效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四)正確把握繪本中的圖文關系
作為教師對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所使用的重要工具,繪本中不僅有圖片,還有文字。圖片是繪本的精華部分,圖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而在文字的幫助下,有助于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提升理解能力。因此,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對于幼兒的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利用繪本對幼兒進行數學課程的教學指導時,要正確把握繪本的圖文關系。
(五)續編表演繪本,趣化數學經驗
繪本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著幼兒,教師可鼓勵幼兒表演繪本游戲,在輕松的氛圍中傳授數學經驗。比如繪本《十只兔子去野餐》,表演過程中每當不同數量的兔子發生變化時,教師都會讓“小兔子”留在臺上,并詢問幼兒“小兔子的數量發生了什么變化”,同時引導幼兒對繪本進行適當的續編,讓幼兒在游戲化的過程中,直觀地理解增加會變多,拿走會變少的概念,更好地理解加減法。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充分發揮兒童繪本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還需要幼兒教師綜合數學教學內容、幼兒實際情況等各方面因素,對繪本進行合理選用,并結合繪本內容規劃更加適宜的教學活動和語言引導方案,從而促進幼兒思維以及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慧.思考繪本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有效運用[J].幸福生活指南,2018(5):125.
[2]李艷.探究繪本在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小品文選刊:下,2019(11):1.
[3]葛平永.淺談繪本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