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衛 韓林露 白牧鑫 杜長明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南京 210014)
血液透析臨床多用于終末期腎病的治療,為主要腎臟替代療法之一。皮膚瘙癢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發生率為60%~90%[1],也是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皮膚瘙癢直接影響了患者的舒適度,也容易引起患者的焦慮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及生活質量,同時又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破損及感染發生機率。有研究報道,繼發皮膚瘙癢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會增加20%~25%[2]。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在臨床中越來越得到重視。皮膚瘙癢可歸屬于中醫學“逸風癢”“風瘙癢”等范疇,中醫外治多以祛風燥濕、活血止癢為法[3]。近年來,筆者將《備急千金要方》卷五的苦參洗湯化裁為苦參洗湯加減方,聯合氯雷他定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膚瘙癢患者,獲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相關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72例血液透析伴皮膚瘙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件號:2021-0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版)》[4]和《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血液透析皮膚瘙癢診斷標準,診斷為血液透析伴皮膚瘙癢。
1.3 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規律血液透析3次/周,持續不少于3個月;符合頑固性皮膚瘙癢診斷標準,即皮膚瘙癢病程>3個月[6]。
1.4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肝、心、肺疾病者;其他皮膚病患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存在交流溝通障礙者。
2.1 對照組予氯雷他定(拜耳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74010,規格:10 mg/粒)口服,1粒/次,1次/d。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苦參洗湯加減方外洗。藥物組成:苦參30 g,黃柏15 g,連翹15 g,金銀花15 g,蒲公英15 g,蜈蚣15 g,黃芩15 g,黃連15 g,甘草10 g。中藥浸泡10 min,煮開后文火再煮30 min,煎成500 mL藥液。待藥液溫后,擦洗皮膚瘙癢處,擦洗20 min,1次/d,對于瘙癢癥狀較為嚴重的部位,擦洗后將藥液浸濕紗布,外敷20 min。
2組均連續治療1個月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但癥狀較輕且能耐受者予以對癥治療,不良反應嚴重不能耐受者藥物減量或停用藥物。
3.1 觀察指標
3.1.1 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評分[7]瘙癢程度評分:1分,無需抓撓;2分,需要抓撓但無抓傷;3分,抓撓后瘙癢仍存在且無緩解;4分,抓撓后瘙癢仍存在且伴有抓傷;5分,抓撓后瘙癢仍存在且有抓傷和煩躁不安。瘙癢分布范圍評分:1分,單部位瘙癢;2分,多部位瘙癢;3分,全身瘙癢。瘙癢發作頻率評分:瘙癢每4次短時間發作(少于10 min)或1次長時間發作(長于10 min,無法忍受)計為1分,最高計5分。瘙癢睡眠干擾評分:因為瘙癢蘇醒1次計2分,最高計14分。瘙癢程度、分布范圍和發作頻率于上午和下午分別評分,相加得出最終評分。
3.1.2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評分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心理狀況、生理狀況、軀體狀況、社會參與情況與一般健康狀況5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8]。
3.1.3 不良反應記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嗜睡、頭痛、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病例數)×100%。
3.2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皮膚性病學》[9]中皮膚瘙癢癥療效判定標準擬定。臨床控制:治療后皮膚瘙癢臨床癥狀及睡眠干擾明顯改善;顯效:治療后皮膚瘙癢臨床癥狀及睡眠干擾減輕;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減輕甚至加重。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連續變量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運用 t 檢驗,組間比較運用獨立樣本 t 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運用配對樣本 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運用中位數和上、下四分位數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當四格表資料有單元格的理論頻數≥1且<5時,采用連續性校正的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3.4.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上述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4.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SF-36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SF-36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5 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治療期間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皮膚瘙癢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之一,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與患者微炎癥狀態、血漿組胺水平升高、透析成分的過敏反應、甲狀旁腺激素增高等因素有關。西醫對本病的治療一般采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以及激素軟膏外用。氯雷他定主要的藥理作用是競爭性地對組胺H1受體進行抑制,并對患者體內白細胞介素、蛋白酶等多種毒性物質的釋放進行抑制,然而療效有限,止癢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尋找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認為“諸癢皆屬于風,皆屬于虛”,故有“無風不作癢”之說,《諸病源候論校釋》[10]曰:“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于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氣血俱虛、肌膚失養、風邪內生,進而引起皮膚瘙癢。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氯雷他定治療基礎上加用苦參洗湯加減方治療血液透析伴皮膚瘙癢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及睡眠干擾,提高生活質量。“苦參洗湯加減方”方中苦參的主要成分苦參堿有較強的止癢、生肌、清熱燥濕作用[11];黃柏瀉火除濕、清熱燥濕、解毒療瘡[12];連翹為瘡家之圣藥,有抗菌、抗炎、解熱、抗內毒素等作用[13];金銀花補虛療風、清熱解毒;蒲公英清熱、消癰、散結、解毒、利濕消腫;蜈蚣鎮靜解痙,有鎮痛和抗炎的功效;黃芩和黃連都具有清熱、瀉火、抗菌消炎作用[14]。苦參洗湯加減方外洗可借助中藥藥力和水溫的聯合作用,將藥物透過皮膚傳導至經脈血絡、四肢百骸,從而改善患者經絡氣血的運行,達到祛邪扶正的治療目的,及時清除積聚在皮膚的各種毒素及代謝廢物,改善皮膚的微循環狀態,減輕各種毒素對皮膚的刺激,達到治療皮膚瘙癢的目的[15-16]。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使用氯雷他定聯合苦參洗湯加減方治療并未增加不良反應,提示中西醫結合療法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病例數偏少、療程較短,未來可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并進行多中心療效觀察,同時延長觀察期,并對用藥時機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