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艷 秦媛媛 李曉嵐 劉希璞 郭倩蓉 吳勉華
(1.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南京 210029;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省中醫藥防治腫瘤協同創新中心,江蘇南京 210023)
放射性肺損傷(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主要是由放射治療引起的肺毒性損傷,常發生于肺癌、食道癌等胸部腫瘤的放射治療過程中,急性損傷以放射性肺炎為主,慢性損傷則多出現放射性肺纖維化,臨床可見干咳、呼吸急促、胸痛、發燒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1]。RILI的發生受患者年齡(高齡被認為是RILI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2])、性別(女性發生RILI的幾率明顯高于男性[2])、體質狀態、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放射劑量、腫瘤位置(肺后中部和腫瘤周圍區域放射性肺損傷發生概率高[3])等多種因素影響[4]。目前西醫預防RILI的主要途徑有:減少放射劑量、縮小放射野、改善放療技術、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預防性使用輻射保護劑,治療以激素、抗生素等為主。國內外專家對于RILI的防治尚無有效、標準的治療方案[5]。
RILI可歸屬于中醫學“喘癥”“咳嗽”“肺痹”范疇,嚴重者可歸為“肺痿”[6]。RILI早期以邪實為主,晚期以正虛為主,熱毒貫穿疾病始終[5]。研究提示早期RILI模型大鼠有肺泡萎縮、肺間隔增寬、炎細胞浸潤等特點,與熱傷肺絡相吻合[7]。放射線在中醫理論中屬火、熱、毒邪,可不經三焦、衛氣營血傳變而直中臟腑,其病變部位主要在皮膚、黏膜、血絡及臟腑組織[8],主要病機為熱毒傷陰、瘀熱相搏,以益氣養陰、涼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大法[6]。中藥對于RILI具有一定防治作用。RILI的發生是一個多種機制綜合調控的動態反應過程,涉及細胞、細胞因子等不同層面。本研究收集近5年相關研究,對中藥防治RILI的細胞、免疫學機制綜述如下。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引起RILI的細胞因子有兩類:一類促進炎癥反應及局部損傷(促進作用),主要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8和IL-10等;另一類參與組織修復及肺纖維化(抑制作用),以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為主。王雷等[9]研究發現機體TNF-α及IL-10水平可以預測肺炎的轉歸;鄭芳芳等[10]發現TGF-β1的早期升高、IL-8的晚期升高與RILI炎性反應密切相關。XIE C H等[11]發現經射線照射,小鼠肺組織TNF-α和TGF-β1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未經照射的小鼠(P<0.01),提示TNF-α和TGF-β1表達的增高和TGF-β1信號通路傳導的激活與RILI的發生密切相關。
1.1 中藥單藥提取物李嘉斌等[12]研究表明荔枝核醇提物對RILI模型大鼠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炎癥因子IL-1β、IL-6、TNF-α、IL-8及促纖維化因子MMP-2、TIMP-1的表達有關。陳東基等[13]選取了80例胸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川芎嗪預防RILI效果較好,可有效抑制TGF-β1和TNF-α表達,保護患者肺功能,減少RILI的發生。林希熹等[14]發現腫節風能下調TGF-β1的表達,抑制相關炎癥因子的釋放,減輕RILI,保護肺功能。薛琦等[15]發現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通過降低IL-6、IL-10、INF-γ、TNF-α水平來發揮輻射防護作用。
1.2 中藥復方制劑及中成藥孫興華等[16]發現自擬益陰清熱解毒方(北沙參30 g,麥冬、玉竹、百合、天花粉各15 g,桔梗、桃仁、地骨皮、杏仁、扁豆、桑葉各10 g,甘草6 g)可通過下調TNF-α、C反應蛋白(CRP)、TGF-β1水平來改善肺癌急性RILI患者肺功能。郭曼等[17]發現防纖湯(蒲公英、連翹、枇杷葉各12 g,川芎9 g,地龍9 g)治療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機制是上調肺表面活性物質蛋白質(SP-A、AP-D)水平,抑制炎癥因子IL-3、IL-6、IL-7的釋放。簡小蘭團隊[18-19]在實驗中發現地塞米松組及放炎方(丹參15 g、牡丹皮15 g、當歸12 g、川芎9 g、紅景天10 g、黃芪12 g、麥冬10 g、南沙參10 g、款冬花9 g、浙貝母10 g、魚腥草15 g、桑白皮15 g、黃芩9 g、豬苓15 g、茯苓15 g、甘草5 g)各劑量組RILI模型大鼠的肺部炎癥、肺泡間隔增寬、炎癥細胞浸潤、炎癥滲出、血管損傷等RILI病理學改變均明顯輕于模型組,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降低TGF-β1、IL-6因子的表達水平。林賢雷等[20]發現加味麻杏石甘湯可通過下調肺泡細胞A549內TGF-β1、自噬相關蛋白(LC-3、Beclin-1)水平,調控自噬過程,減輕RILI。肖雯婧等[21]發現大劑量桑杏護肺顆粒可有效改善大鼠繼發性纖維沉積,并指出其有望作為RILI輔助治療藥物。孫芳初等[22]發現中藥血府逐瘀膠囊可降低RILI患者血TGF-β1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RILI的發生率。
細胞損傷是介導RILI發生的重要因素,電離輻射引起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細胞之間的連接被破壞,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細胞外基質沉積過多,進而出現肺纖維化[23],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肺功能喪失[24]。ZHOU J等[25]研究發現細胞外基質(EMC)衍生的水凝膠可通過減少肺組織上皮-間質轉化、炎癥和氧化損傷來預防RILI的發生。
2.1 中藥單藥提取物李成城等[26]發現生地黃和甘草兩味中藥常用于治療RILI。生地黃中的環烯醚萜苷類成分可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從而減輕肺組織生物膜氧化應激,甘草中的甘草苷可上調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達,從而減輕RILI的發生。陳巖巖等[27]發現丹參提取物對RILI大鼠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降低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水平,降低肺組織MDA含量、核轉錄因子κB(NFκB)p65表達和右肺系數實現的。
2.2 中藥復方制劑及中成藥王文龍等[28]通過實驗發現復方苦參注射液能夠改善RILI模型小鼠肺纖維化,其機制可能與抑制上皮間質轉化(EMT)相關的TGF-β1、Smad3、GSK-3β和β-catenin mRNA及通道蛋白表達,進而促進E-cadheren表達、抑制Vimentin蛋白表達,最終抑制EMT的發生有關。張朝寧等[29]認為大補脾湯(人參、炙甘草、干姜各15 g,白術、麥門冬、五味子、旋覆花各5 g)對RILI大鼠具有防護作用,其機制與抑制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調控PI3K/Akt信號通路相關。
Th1/Th2失衡在RILI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0],GHAZY A等[31]發現當小鼠暴露于5 Gy或10 Gyγ射線時會出現免疫刺激狀態、細胞增殖增強和IL-12產生增加、IL-10釋放減少(Th1偏倚);暴露于20 Gyγ射線時則會表現為免疫抑制狀態,即細胞增殖減少和IL-12釋放減少,IL-10產生增加(Th2偏倚)。提示IL-10和IL-12與RILI的發生密切相關。CAO K等[32]研究發現虎杖苷可抑制TGF-β/Smad3信號通路、上皮-間質轉化的上調、輻射誘發的炎癥及Th1/Th2失衡,從而減輕RILI晚期急性炎癥和肺纖維化。WANG J等[33]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過抑制NF-κ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徑,發揮RILI小鼠肺保護作用。
近年來,隨著微觀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對RILI發生機制有了進一步認知,在臨床防治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對將行胸部放療的患者應進行綜合評估、積極處理基礎疾病、提高體質狀態,對于放射野以肺的后中部為主、同步配合化療的患者盡量減少放射劑量,除上述預防措施外,還可積極使用細胞因子抑制劑、祛痰劑、中藥復方制劑、中醫外治法等。
由于RILI的發生機制錯綜復雜,且尚未完全闡明,其防治仍比較棘手。中醫藥防治RILI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部分缺陷,如:在中醫辨證論治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不利于臨床廣泛應用;中藥復方制劑的臨床療效受中藥材質量、醫師用藥習慣、煎煮方法等多重因素影響;中藥復方制劑多為臨床觀察,缺乏進一步實驗研究;臨床療效與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密切相關;等等。目前仍期待更多相關實驗研究以盡快闡明RILI發生發展機制,同時從放射性肺纖維化相關通路與差異代謝物等途徑探索中藥防治RILI的作用機制,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切實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