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旺 劉佳昊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實現了對各類群體生活及工作需求的很好滿足,在高互動性、高準確性以及高實時性等優勢的支持下,各種類型的高科技能夠為人們提供強有力的幫助,使其對諸多信息加以掌握,這與我國現代化社會的不斷進步及其需求的日益發展相契合。不過,對于視覺傳達設計而言,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雖然對其工作的開展與各類作品的傳播形成強有力的推動,但不容忽視的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同樣受到了新媒體藝術的很大沖擊,彰顯出來的各項問題需要業界人士給予高度的重視。怎樣與新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相迎合,通過相應的創新,以新媒體藝術為基礎為視覺傳達設計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所有視覺傳達設計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藝術設計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使其快速地產生了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如視覺藝術、人機界面、信息傳播、多媒體、數字網絡、動畫、廣告、游戲、虛擬環境、虛擬產品設計等,都在21世紀數字媒體的發展范疇內。可見新媒體藝術設計的迅速發展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當下和未來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1.2.1 變異性。伴隨新媒體環境的不斷演變,視覺傳達不管是從設計流程、設計方式還是設計原則,都在傳統的設計基礎上有了明顯的創新和發展變化,既保留了相似的受眾需求,又做到了視覺展示和傳播手段上的推陳出新,使其傳播事半功倍。
1.2.2 發散性。隨著藝術技術的數字化發展,逐漸取代了一些傳統的藝術設計技術,秉持著去粗取精的原則,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數字視覺傳達的方法也越來越成熟和運用廣泛,集結文字、圖片、聲音等,增強了藝術設計的主動性和交換性,使得藝術設計可以真正傳播給受眾。由此,在新媒體這個大環境下的視覺傳達可以真正全方位、寬領域地傳達,這也充分體現了媒介形式的不同特征。
1.2.3 聯結性。新媒體藝術產品的設計和傳統藝術相比,在動態藝術層面更為突出,其表現在通過加入時間的概念,充分運用動態視角實現二維到三維的過渡轉變。和傳統藝術不同的是,新媒體藝術設計對于題材的選擇不再局限于歷史故事、社會現狀等實際的內容,而是跳出具象的圈子,增加了一些虛擬的內容,比如人們的思維想法等,通過數字化手段,將這些抽象的內容展示出來,實現藝術的傳播。
在科學信息技術呈現突飛猛進式發展之勢的今天,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型藝術形態呈現于人們眼前。所謂新媒體藝術,指的是那些通過對相應設計手法的采用而重新創造或是加工出來的一類藝術作品,通常,這些藝術作品是已經存在的,在一般情況下,設計人員用到的設計工具以網絡為主,或者是對數字信息技術加以運用,圖1所示為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萬花幻境[1]。在日常的生產與生活之中,人們對于新媒體藝術這一概念,并不會有具體而又清晰的感知,也很難對新媒體藝術做出精準的定位。對于部分人而言,在判斷藝術作品是否歸屬于新媒體藝術范疇之時,他們遵循的標準其實就是看藝術片的播放平臺是否是新興載體。毫無疑問,這種觀點十分落后,若僅是單純地將藝術作品掃描至電腦上觀看,顯然并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新媒體藝術。新媒體要求作品加入創作人員的思想,以先進的網絡技術與數字信息技術為支撐,在藝術作品中對創新性思想加以融合,之后通過新媒體這一渠道進行傳播。通常,新媒體藝術作品可以將創新價值彰顯出來,同時,反映創作人員對于藝術所作的思考。
圖1 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萬花幻境
由此可知,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新媒體藝術都對新穎性以及多元化特點加以強調,受到新媒體傳播優勢的支持,新媒體藝術已然實現了相對理想的發展。在現如今輻射范圍不斷擴大的背景條件下,人們對于新媒體藝術持以越來越高的認同感,受到這一實際形勢的影響,視覺傳達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應的發展困境之中。對于傳統意義上的視覺傳達設計而言,它們較難做到對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新媒體藝術設計發展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的良好應對,這導致部分視覺傳達設計公司面臨著發展困境與經營難題,有的甚至做出轉行發展的選擇[2]。在新的發展形勢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不能忽視新媒體以及新媒體藝術產生的影響,需要充分借助自身與新媒體藝術在設計形式以及定位上的不同,以此發掘視覺傳達設計的新活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要充分發揮視覺傳達的藝術價值,促進視覺傳達的發展和進步,就必須將視覺傳達的理念充分融入新媒體藝術設計之中。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不僅追求寫實的設計作品,而且追求虛擬藝術的審美價值。因此,通過創新的視覺設計來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視覺傳達設計而言,本文所要研究的受到新媒體藝術沖擊及影響的視覺傳達設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在受眾群體上得到了良好的體現。具體的,傳統意義上的視覺傳達設計以大眾為其整個受眾群體,而與之相對應的,在新媒體環境下不斷發展的視覺傳達設計受眾群體則轉變為那些使用互聯網比較多的人,尤其是以年輕人為主。實際上對于視覺傳達設計來說,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藝術的出現及其不斷發展不僅為其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挑戰同樣比較嚴峻。視覺傳達設計要想在新媒體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實現切實而又有效的發展,就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多方有效數據的全面收集,統計與歸納新媒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點,同時,制定相應的措施對這些特征加以迎合,如若不然,要想得到受眾群體的認可與廣泛歡迎,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及其作品而言,是一件非常難以實現之事。出于對這一實際情況的考慮,視覺傳達設計人員可以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設計出來的一些作品,讓受眾在網絡這一大平臺上鑒賞他們的作品。設計人員發布的作品應對多種風格與類型予以涉及,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更加清楚地了解受眾群體的興趣所在[3]。通過讓受眾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作品,并進行投票,視覺傳達設計及其作品發布人員便能夠結合各類作品的實際投票數量,大致了解新媒體環境下不同受眾群體的差異化偏好,這顯然能夠為其后期設計與傳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創造極大的便利條件。總體而言,基于新媒體藝術的沖擊,視覺傳達設計工作的開展必須密切結合新媒體藝術的內涵及其所具有的各種特征,通過不斷地改進與創新,同新媒體藝術保持高度的一致,以此助推視覺傳達設計的成功。
以往,視覺傳達設計會先在紙上進行作品的印刷,之后通過報紙、期刊以及雜志等傳播媒介向受眾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以及新媒體藝術的沖擊之下,傳統意義上的視覺感受已經很難影響到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新的受眾。對此,視覺傳達設計人員應將關注重點放于對視覺傳達設計感受的提升之上,以此為首要目標,在進行具體的作品設計之時,應認真思考作品設計的主題,在主題明確的基礎之上開展設計活動,以此確保設計的作品同設計初衷是相契合的,將應有的主題傳播效果發揮出來。因為以新媒體環境及其技術支持為基礎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傳播媒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意義上的紙質傳播已經向當今的網絡傳播轉變,因此為了更好地優化受眾對設計作品的視覺感受,視覺傳達設計人員應適當地將設計形式進行創新,更好地發揮出對受眾群體注意力的吸引作用。舉例而言,可以對動態化的設計方法加以應用,讓設計的內容動起來,這對于受眾群體對作品興趣的提升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相較于傳統設計方法而言,動態化的作品設計難度要更大,設計的內容需要經過復雜而又嚴謹的構思,同時,還要精心進行畫面的編排,對作品時間線以及運動線做出合理的規劃,這是確保作品動態運動過程能夠更加流暢的關鍵。
有的時候,設計人員在進行視覺傳達作品的設計之時,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的問題,即所用內容素材比較單一,這樣一來,會有一些內容相似的狀況發生,很顯然對于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是不利的。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受到新媒體藝術的沖擊,視覺傳達設計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提高對素材與內容的重視,通過更為豐富的設計內容以及素材的引入,為設計出來的作品增添新的活力。對此,設計人員需要積極而又主動地尋找并融合現代化因素,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持對社會熱點進行查找,將其中一些具有意義的內容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內容及素材。此外,視覺傳達設計人員還可以與設計主題相結合,對作品的創新產生助推作用,通過對新內容與新素材的嘗試,進行視覺傳達設計規律的摸索,最終實現對思想的解放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現如今,數字化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在今后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中,數字化設計將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主流形式。數字化的視覺傳達設計可以很好地呈現出科技同藝術之間的默契配合,在視覺傳達設計過程中對數字技術加以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設計技術的發展,亦能有效豐富設計形式,此外,還能對人們的多元化生活發展形成推動,提高生活質量。在與數字化發展的結合過程中,視覺傳達設計依舊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與工具,融合視覺、聽覺、語言等多種感官,更好地發揮并優化視覺傳達效果,這又是對視覺傳達設計形式進行改革的良好體現[4]。
新媒體與數字化時代發展背景之下,視覺傳達設計所彰顯出來的人性化設計特征愈發地突出。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數字化信息與技術的發展都十分迅速,以致視覺傳達設計環節部分基本條件已經不能做到同現代化社會與群體需求的良好適應,尋求人性化設計發展、不斷提高對人們內心感受的重視已經成為現階段視覺傳達設計尋求更好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視覺傳達設計同受眾群體的支持與關注有著尤為密切的聯系,因而在進行具體的設計之時,設計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人們心理層面的特點以及日常形成的相關生活習慣,以此確保設計出來的作品與人們的日常實際更加地貼近,讓他們真切地感悟到作品的魅力,這對于受眾群體印象的深化以及心理需求的有效滿足均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在現如今數字化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推動之下,視覺傳達設計同樣將多樣化特點呈現出來,行業內部諸多差異化的風格設計理念以及設計觀念陸續出現,總的來說,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表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部分視覺傳達設計人員借助多媒體技術,在平面設計的基礎之上,將豐富的信息融入其中,其中就對靜態圖與動態圖、音頻與視頻予以涉及,通過將它們添加至平面信息承載架構之上,能夠有效拓展視覺傳達設計空間,更好地實現對人們視覺體驗的豐富,同時,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不僅如此,對于廣告工作人員來說,由于計算機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支撐,它們可以更加合理與高效地制作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廣告,對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等方式加以選用實現對作品的有效傳播,這種傳播方式表現出很明顯的低成本優勢,此外,還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對較多受眾群體的覆蓋,宣傳效果非常理想。
受到新媒體藝術的影響,視覺傳達設計人員應持續更新藝術學科專業及設計內容,讓設計工作在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內開展下去。出于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視覺傳達設計表現出來的問題的考慮,今后視覺傳達設計應朝著超越時間、空間以及影像經驗等諸多領域尋求發展,將視覺傳達設計所具有的藝術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以此為設計工作的順利、高效與健康開展形成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