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儒
互聯網技術與教育領域的高度融合既是教育領域劃時代戰略發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在“互聯網+教育”引領的革命性教育風暴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以育人為目標,把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特點,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
一、“互聯網+教育”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機遇
(一)網絡平臺集成思維
“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網絡授課、名師講壇、線上慕課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漸興起。“互聯網+教育”是指利用網絡平臺整合不同的教育資源優勢,形成互聯網平臺集成化思維形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采用線上網絡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質信息資源,整合不同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師資力量、教學信息等方面的教育資源,實現互聯網教育資源價值的最大化,推動高?;ヂ摼W平臺集成思維的發展,激發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積極性。
(二)網絡圈群共享思維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電腦已成為大學生交流溝通的主要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利用這一鮮明時代特點,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大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發表個人感悟和情感,學生可借助視頻、圖表、文字等網絡信息手段分享個人心得體會,使班級內的大學生能夠共同領悟其他同學的思想感悟,形成以班級為單位的網絡圈群共享思維。有效整合優秀師資力量,進一步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展空間,以有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進程。
(三)文化跨界融合思維
“互聯網+”是一項集社會各類信息資源于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由于“互聯網+”可以融合各類社會信息資源,“互聯網+教育”能夠有效整合高校優質教學資源,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效開展?!盎ヂ摼W+教育”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使大學生了解更多時政熱點,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跨界融合多元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發展特點,將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融入線上課程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境界。
二、“互聯網+教育”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的挑戰
“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依托互聯網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但互聯網上越來越多的信息資源不僅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極大便利,而且無形中提高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由于各地教育資源狀態不盡相同,不同地區的教育資源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區高?,F有教育資源不能與先進的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相匹配,部分高校的硬件設施、計算機設備、師資力量、教育經費投入等教學資源還無法達到現代化、自主化的教育水平,即使擁有豐富的互聯網信息資源,也難以將其高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因此,如何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收集高質量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信息資源,是現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的挑戰
在“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大數據、新媒體等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充分挖掘、分析大學生的學習愛好和學習行為,結合大學生學習特點,圍繞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目的、學習動力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大數據技術基礎知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不同學生個性特點制訂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案,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精細化管理。
三、“互聯網+教育”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策略
(一)突出理論課教學的社會現實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必須結合主流思想和潮流思想,精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立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現實性,突出思想政治課程的鮮明時代特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關注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成長特點,切合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選取大學生遇到的實際案例,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融入大學生實際學習生活中,進一步提升理論課教學的社會現實性。這就要求理論課教師在提高個人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同時,提升業務實踐能力,創新思想政治時代課題,用思想政治理論回答社會現實問題,引導大學生深入思考新時期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是學生與教師依托微課、慕課等微載體形式,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屬交流平臺,完善網絡線上資源,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的過程。這種交流平臺創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微載體打破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受空間、時間限制的局限性,使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受時空影響,保證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交流溝通的順暢。學生在看到教師制作的微課、慕課等線上課程時,內心深處會增進對理論課的親近感,增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信服力。學生如果在線下遇到學習困難,也可以隨時向線上教師提問,教師給予解答。另外,教師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線上組織學生展開話題討論,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實現線下布置作業、線上批改,使教師能夠精準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情況。
(三)教學資源呈現多維度供給方式
“互聯網+教育”視角下的思想政治課一改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以多維度供給方式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再受時空因素的限制,將理論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實現大學生知識情感價值認同的有效轉化?;ヂ摼W媒介通過圖片、視頻、文字等傳播形式,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架起現實與理論之間的橋梁,使教師能夠基于豐富的網絡資源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吸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將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采用新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挖掘現代大學生的媒介偏好,通過影視畫面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多維度呈現出來,不僅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模式,而且為大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情境,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供給方式的互補性、多樣性。另外,教師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活動,線上布置任務,線下開展活動,并將教學成果進行線上展示。教師可直接在線上對學生進行評分及給出評語,將不合格的活動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可以重新提交實踐作業,使學生逐漸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學習。
(四)結合個性與共性深挖教學資源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實效性較強的高?;A課程,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特點,不斷補充并調整教學內容,結合教材內容的共性和學生的個性,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學資源。教師可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情班級特點,挖掘網絡資源并將其適當引入教學中,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例如,對于學習氛圍積極活潑的班級,教師可收集一些時下流行的互聯網話題,并設置搶答;而學習氛圍不太好的班級,則可圍繞話題進行投票或討論等,也可利用微課或慕課,展示與專業相關內容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在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吸引力、感染力的同時,逐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結語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將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教學改革中是大勢所趨。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優勢,明確“互聯網+教育”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通過互聯網進一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理論課教學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社會現實性,從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2019年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參考文獻:
[1]趙慶寺.“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化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4):66-71.
[2]周方曉.“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化路徑[J].智庫時代,2019(21):7+11.
[3]黃瑞新.“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動模式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105-107.
[4]王文舉,李亞楠.“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性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79-180.
[5]鄭麗娜.大學生網絡素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探究[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5(11):63.
(作者單位 1.寧夏職業技術學院;2.寧夏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