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峰,戴興鴻
隨著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和國際籃聯對規則的修訂,比賽中運動員運動空間更大、移動范圍更廣、攻守轉換更快、身體對抗加劇以及比賽節奏加強,對運動員的腳步移動能力和腳步動作靈敏性提出更高要求,腳步動作靈敏性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應變能力和積極性,積極的腳步移動有助于運動員執行攻守中的技戰術任務,靈敏的腳步動作有利于掌握并利用好籃球規則。本研究對籃球腳步動作的靈敏性訓練進行實證,旨在提高運動員的腳步動作的靈敏性以及腳步移動技術能力,為籃球運動的靈敏性訓練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8周繩梯訓練對籃球運動員腳步移動能力以及籃球腳步動作的靈敏性的影響。實驗對象為校籃球隊三級男子籃球運動員3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查看籃球運動專著并在中國知網和EBSCO運動數據庫收集整理關于籃球運動靈敏素質訓練以及籃球腳步移動能力評價的期刊、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料。
1.2.2 專家訪談法
對籃球教練員和專家進行關于籃球運動靈敏素質訓練手段應用以及腳步移動能力評價方法的訪談,了解國內外籃球領域靈敏素質訓練和腳步移動能力評價體系的前沿動態。
1.2.3 實驗法
對籃球運動員進行靈敏性訓練實驗,選取繩梯訓練手段和常規腳步移動訓練手段作為籃球運動員的靈敏性訓練手段,訓練實驗時間為期8周,以期提高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和腳步移動能力。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比分析訓練實驗前后的相關指標,并進行T檢驗,以評價訓練實驗前后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
2.1 實驗目的
為驗證繩梯訓練手段和常規的腳步移動訓練手段對提高籃球運動員靈敏素質的實際效果,對籃球運動員進行為期8周的靈敏性訓練實驗,試圖證明繩梯訓練手段和常規的腳步移動訓練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提高籃球運動靈敏性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2.2 實驗分組
實驗對象為校籃球隊男運動員30名。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實驗對象的分組較合理(P>0.05),兩組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差異性不明顯。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各項指標間的差別甚微。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情況對照表(n=30)
2.3 實驗過程管理
2.3.1 實驗內容與控制
籃球運動腳步移動技術分為平移技術、轉身技術和跳躍技術,訓練實驗期間,通過提高轉身技術能力、平移技術能力以及跳的技術能力達到提高腳步動作靈敏性的目的。依據文獻資料和對專家進行訪談所提供的建議,實驗組在訓練實驗中采用繩梯訓練手段,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腳步移動訓練手段;兩組隊員的訓練時間、訓練強度、訓練組數以及訓練量控制在相同水平。
2.3.2 實驗安排
實驗對象每周有五節訓練課,本實驗安排在每周一、周三、周五訓練課的前30分鐘。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訓練內容均采用循環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進行。
2.3.3 實驗測試
選取適當測試手段,在實驗前后對兩組實驗對象進行腳步動作靈敏性指標的測試以及腳步移動技術能力指標的測試,對比實驗前后組內與組間各項測試數據。
2.4 籃球運動員靈敏性訓練手段的選擇
在訓練實驗期間,對靈敏訓練手段進行收集、整理以及甄選。實驗組采用的繩梯訓練手段形式多樣,涉及橫向、縱向以及多向的訓練手段,對照組采用的常規腳步移動訓練手段較為單一。

表2 訓練實驗期間兩組運動員訓練手段的選擇
訓練實驗期間,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腳步動作靈敏性測試和全場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能力測試,評價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性和腳步移動能力的發展水平,同時檢驗訓練實驗期間繩梯訓練手段和常規的腳步移動訓練手段對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性和腳步移動技術能力產生的實際效果。
3.1 實驗期間籃球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性對比分析
3.1.1 測試與評價方法
在訓練實驗期間,選擇Illinois測試、Pro測試、T字測試、運球繞桿測試以及Z字測試這些靈敏測試指標評價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性的發展水平。

圖1 Illinois靈敏跑

圖2 Pro測試

圖3 “T”字跑

圖4 運球繞桿

圖5 “Z”字測試
Illinois動作靈敏性測試主要對直線沖刺和改變方向時使用的技術和速度進行評估,測試對于籃球這類需要在直線移動時改變方向的運動來說,有助于評估運動員的急停和變向能力。Pro測試主要評估運動員進行多次變向的技術、腿部力量以及爆發力。T字測試主要測試運動員加速和減速時調整步伐的能力、變向速度以及向前、向后和水平移動時控制身體的能力。運球繞桿測試,評估運動員的突停和變向能力以及手腳配合協調能力,動作靈敏移動之間的快速轉換能力。Z字測試能評估運動員的身體傾斜能力和身體姿勢、直線沖刺速度、加速和減速時調整步伐的能力以及在變向時能否選擇合適的減速距離,考察運動員在整個過程中靈敏技巧的運用能力。
3.1.2 腳步動作靈敏性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表3 實驗前兩組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指標(S,n=30)
實驗前將實驗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實驗對象的分組較合理(P>0.05),兩組實驗對象的靈敏素質差異性不明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測試指標間的差別甚微。
從表4分析得出,實驗前后對照組各項腳步動作靈敏指標都有所提高。在訓練實踐中,運球繞桿常作為腳步動作靈敏性訓練手段,因而對照組運球繞桿水平獲得較大提高,運球繞桿測試指標呈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實驗前后對照組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指標(S,n=30)
表5顯示,實驗前后實驗組各項腳步動作靈敏指標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訓練實驗期間實驗組采用的繩梯訓練手段能對腳步動作靈敏性產生十分顯著的效果。

表5 實驗前后實驗組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指標(S,n=30)
表6顯示,實驗后實驗組的Illinois測試指標、Pro測試指標、T字測試指標和Z字測試指標與對照組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運球繞桿測試指標呈顯著性差異(P<0.05)。

表6 實驗后兩組運動員腳步動作靈敏指標(S,n=30)
綜上所述,在訓練實驗期間,組內前后對比,實驗組五項腳步動作靈敏指標都呈非常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組只有運球繞桿指標呈顯著性差異。組間前后對比,實驗組Illinois測試、Pro測試、T字測試以及Z字測試指標相比對照組呈非常顯著性差異,運球繞桿測試指標呈顯著性差異。實驗期間,實驗組運動員的變向能力、調整步伐的能力、向前向后和水平移動時控制身體的能力、身體傾斜能力以及手腳協調配合能力比較于對照組有更大幅度的提高,實驗組的腳步動作靈敏性得到顯著性提高。實驗組采用的繩梯訓練比對照組采用的常規腳步移動訓練對提高腳步動作靈敏素質的實效性更好。
3.2 實驗期間全場攻守腳步移動技術能力發展對比分析
3.2.1 測試方法設計
在實驗前期,經查閱文獻資料以及觀察訓練收集籃球運動員全場移動能力測試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籃球專家和教練員進行訪談,設計出全場攻守運動員腳步移動組合技術的測試方法。該測試方法能充分體現攻守中運動員腳步移動能力的綜合水平,技術動作結構貼近實戰。
測試流程如下:被試站在場地右底角處,前腳踩在底線與邊線的交叉點外(標志點),面向球(放在罰球區邊線與端線交點上),聽到“開始”口令后,立即起動沖向球,用右手抄球,左手向合理沖撞區內做順步突運球,左腳和球進入合理沖撞區后,馬上做體前變向換右手運球突破;向右前方運球到右側邊線(A區),一腳踩過邊線,做背后運球變向換左手突破;向左前方運球到中圈,任意一腳踩進中圈線內,做胯下變向運球換右手突破;向右前方運球到右側邊線(B區),一腳踩過邊線,做后轉身運球換左手突破上籃(左手),將球上進;上籃不進時要補籃,直到補進為止。投進籃后,快速起動跑向罰球線,并在罰球線附近開始轉身(在越過罰球圈頂前完成轉身動作),后退跑至中圈內;一腳踩進中圈后,向左下方做側滑步(面向外),左腳踩過邊線(C區),撤右腳并向右下方做前交叉步到罰球圈內,然后撤左腳面向左側底角快跑補位,左腳踩過3分線與端線交叉點外(標志),右腳保持在3分線外,兩腳與邊線平行(面朝外),做正面堵位夾擊姿勢(雙腳必須同時踩在地面上)。在左底角完成夾擊后,右腳撤步轉身面向三秒區左側放球處,開始向反方向重復上述動作過程;最后,在起點的場角處做出正面夾擊姿勢后(同上)停表(如圖6)。

圖6 全場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測試圖示
3.2.2 腳步移動技術能力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表7顯示,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移動組合技術水平與實驗前相比都有較大提升,對照組呈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組相比實驗前提高更明顯。說明傳統的腳步移動訓練手段具備一定的實效性,而繩梯訓練效果更為顯著。

表7 實驗前后全場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指標(S,n=30)
表8顯示,實驗前實驗組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實驗組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水平與對照組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采用繩梯訓練手段的實驗組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能力相比對照組獲得更大提高。

表8 實驗前后全場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指標(S,n=30)
訓練實驗后,實驗組完成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更為順暢,身體控制能力與穩定性更強。完成技術動作時身體各部位在時間、空間、用力程度以及節奏變化上的配合更為協調與合理。實驗組的防守與突破能力、爭搶有利位置和沖搶籃板能力以及擺脫對手的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場攻守腳步移動組合技術貼近實戰,比賽中攻守快速轉換對腳步綜合移動能力要求高,繩梯訓練手段有助于提高攻守的腳步綜合移動能力,對提高攻守轉換速度效果明顯。
4.1 實驗組腳步動作靈敏性和腳步移動技術能力相比于對照組提高幅度更大。實驗組的變向能力、向前向后和水平移動能力、自身控制能力以及手腳協調配合能力得到提高;實驗組的防守能力、突破能力、搶奪有利位置和沖搶籃板能力以及擺脫對手的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4.2 繩梯訓練對提高協調性、靈敏性以及速度能力有重要作用,能提高運動員的轉換動作、變向和移動能力,對發展運動員腳步快速移動能力、提高身體控制能力和動覺意識以及改善基本運動技術具有促進作用。繩梯訓練能提高籃球運動員腳步動作的靈敏性,腳步動作靈敏性的提高會促進腳步移動技術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