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已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進入后脫貧時代。后脫貧時代,產業發展既是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此,因地制宜地發展壯大區域特色產業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基于此,本文根據互助縣脫貧攻堅后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壯大特色產業以持續鞏固互助縣脫貧攻堅成果的對策建議,提高貧困群眾增收能力,不再返貧,促進互助縣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產業發展;青海互助;鞏固成果;脫貧攻堅
本文索引:孫凱. 產業發展鞏固青海互助脫貧攻堅成果[J].中國商論,2022(01):-168.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1(a)--03
1 互助縣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脫貧后壯大發展特色產業,帶動互助縣的縣域經濟發展,讓貧困人口不再返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必然選擇。互助縣根據不同區位特點和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民族手工業,結合生態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
1.1 特色種植業發展現狀
圍繞全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在發展油菜、馬鈴薯、蠶豆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重點村發展飼草、樹莓、中藏藥材等附加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同時,建成良種燕麥飼草生產基地,建設節地型日光節能溫棚,并結合農家樂發展項目,形成休閑觀光、采摘、銷售產業鏈。通過成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由致富帶頭人組成的蔬菜露天種植專業合作社,銜接市場和銷售環節。
當前,互助縣通過“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的經營模式,特色農產品的產量不斷提高,通過“農戶+公司+電商”的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讓蠶豆、蔬菜、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依托電商、公司等金融媒體平臺對接渠道走向主體市場,拓寬群眾創收渠道,以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1.2 特色養殖業發展現狀
互助縣以六盤山地區八眉豬養殖項目為依托,建立了八眉豬養殖基地,實現統一供應仔豬、統一投供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疾病防控、統一價格收購。互助縣是青海省的養豬大縣,也是“八眉豬”的中心產區,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建立規模養殖場。同時,以“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的模式發展肉驢養殖產業,成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規模化和訂單式養殖。
當前,互助縣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和“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特色養殖業,充分發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養殖大戶,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把肉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緊密聯合起來,把農民與市場、企業緊密聯合起來,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1.3 民族手工業發展現狀
互助縣充分發揮“土族盤繡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產性保護優勢,著力發展盤繡新興產業,形成“公司+基地+帶頭人+農戶”的管理運營模式,和農戶簽訂制作協議,統一配發材料、圖案紋樣,統一制作,統一銷售,走產業化、規模化生產之路,不但推動了互助縣民族工藝的快速發展,而且讓更多的農村婦女利用自身的技藝優勢增加了收入,帶領家庭增收致富。
當前,互助縣積極推進“土族盤繡”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隨著本土旅游業發展及大美青海、多元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宣傳,土族盤繡作為青海多元文化的一張新名片被國際社會所認知,遠銷東亞、東南亞、歐洲等地,需求量不斷增加,不僅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還給農民穩定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徑。互助縣建成酩餾酒生產基地,實現規范化、規模化生產,并進行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按價收購。同時,依托佑寧寺獨特的宗教文化和旅游優勢,進一步挖掘和傳承酩餾酒非物質文化,搭建集酩餾釀造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為一體的共贏平臺,讓農民創收致富。
1.4 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現狀
互助縣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并結合全縣能源資源條件,按照政府安排光伏指標,企業全額出資建設,項目村解決建設用地,貧困戶穩定收益的思路,采取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的方式建設光伏發電站。
當前,互助縣一是利用農戶屋頂、院壩等場地發展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二是建設光伏大棚等現代農業設施,并附配套的產業鏈,從單一的光伏電站發電衍射到科技、農業、種植、養殖的相關配套服務。三是利用荒山、荒坡安裝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既降低建設成本,又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光伏產業成為一項幫助群眾穩定增收致富的產業,增收效果明顯。
1.5 旅游業發展現狀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產業,有著“一業興、百業舉”的特殊效應,極大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互助縣深入貫徹“生態立省”和“一優兩高”戰略,以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產業多元化發展為原則,積極爭取旅游項目,大力推進旅游業發展。
當前,互助縣圍繞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挖掘互助自然資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資源潛力,著力建設集休閑度假、民俗體驗、特色產業觀光為一體的高原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積極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開發一批帶動群眾脫貧的特色旅游產品,建設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名村名鎮,增加農民收入。
2 互助縣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互助縣雖然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脫貧模式,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制約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問題。
2.1 帶動產業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足,綜合實力較弱
互助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較短,存在數量少、組織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等問題,導致互助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實力較弱,難以有效發揮“一頭牽農戶,一頭連企業”的作用。同時,互助縣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畜產品的加工仍處于簡單初級加工階段,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取得的經濟收益較低,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加之合作社融資能力差,制約著產業的壯大發展。
2.2 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數量不足,市場優勢較弱
互助縣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雖然建立了幾家本地的龍頭企業,也引進了一些知名的龍頭企業,但總體數量較少。同時,由于農民受傳統小農經濟的影響,在種養殖業方面,仍存在許多散戶經營生產模式,產業項目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產業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難以有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規模效益和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另外,特色農產品處于初級加工階段,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和加工還需進一步加強,規模效益有待提高。
2.3 農畜產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效應,流通及售后體系建設滯后
互助縣的農畜產品基本都是初級產品,缺乏對農畜產品產后的商品化處理。例如,馬鈴薯、蠶豆、豬肉、驢肉、中藥材等基本上都是直接銷往市場,雖然有部分加工產品,如酩餾酒、油菜花蜜產品等,但缺乏對特色農畜產品品牌的打造,品牌效應弱。另外,在農畜產品的銷售過程中,人們的銷售意識不強,銷售成本較高,缺乏包裝、配送、售后等農畜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構建及售后服務體系的建設。
2.4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度較差
互助縣的三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形成了“種養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但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度比較低,沒有充分發揮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作用。第一產業生產的農畜產品通過粗加工甚至是簡單包裝就直接銷往市場,交通、物流、旅游等第三產業沒有有效地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深度融合和密切聯系,產業綜合效益較低,制約著農民可持續穩定增收。
2.5 技術型人才較少,產業發展推動上難度大
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技術型人才的支撐,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能在基層長久工作和服務的人才少之又少。目前,互助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及青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對于農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力度較小,所以本土人才較少。同時,由于互助縣自然條件較差,基層農業工作比較辛苦,待遇較低,吸引外來農業技術型人才難度較大,也很難留得住人才。所以,技術型人才的缺乏使得互助縣產業發展難度增加。
2.6 致富帶頭人匱乏,制約著產業發展壯大
由于本土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本土培養的大中專畢業生在畢業之后,為了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高的收入,回鄉創業的意愿較差。所以,產業致富帶頭人匱乏,制約著產業的發展壯大和農民的穩定增收致富。
3 產業發展鞏固互助縣脫貧攻堅成果的對策建議
后脫貧時代,產業的可持續壯大發展仍然是促進脫貧地區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鞏固互助縣脫貧攻堅成果,需建立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戶穩定增收的“扶上馬,送一程”的長效機制。
3.1 加強和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綜合實力
政府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全面規劃布局,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數量并逐步擴大其規模化水平。同時,組織相關專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進行管理和經營方面的培訓,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科學合理的規章管理制度,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集中外出交流學習其他地方農民專業合作社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借鑒經驗,從多方面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促進其有效發揮“一頭牽農戶,一頭牽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此外,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繼續給予其相關資金及優惠政策支持,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社購買先進的生產設備,推進農畜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3.2 加強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延伸系列產業鏈
政府一是要在積極培育和增加本地龍頭企業數量的同時,加大引進外地知名龍頭企業,逐步擴大龍頭企業在全縣的覆蓋面,力爭實現每個村都有1~2家與主導產業相配套的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和合作社進行種植、管理和市場銷售,進行規模化、精細化生產,不斷延伸農畜產品的產業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的積極作用,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要協調相關金融機構,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融資支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動態監測機制,建立龍頭企業目錄名單,對于不能起到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企業,及時調整出目錄名單,將新的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增補到名單中。
3.3 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完善流通及服務體系
農畜產品要想向縱深發展,就必須提高其附加值。一是政府、龍頭企業、科研單位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研發高端新產品,延長產業鏈。二是要加強農畜產品品牌建設,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和推廣。三是要通過“農戶+公司+電商”模式,利用電子商務溝通供需、聚合遠端訂單、優化配置資源等優勢,讓特色農畜產品依托電商平臺迅速走向市場。四是要推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農餐對接,加快構建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五是要積極建設標準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意識,為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4 農牧業、民族手工業和鄉村旅游業有機結合,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互助縣要大力推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行“旅游+農業”“生態+農業”“文化+農業”“互聯網+農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態康養業、創意農業、農村電商和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以第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鞏固互助縣脫貧攻堅成果,讓農民更多分享第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效益,讓農民腰包“鼓”起來,腦袋“富”起來。
3.5 加強培養和建設產業發展技術型人才隊伍
人才強則產業強,互助縣一方面要培養一批懂農業生產技術的本土高科技青年人才,政府也應給予一些優惠人才引進政策,提高產業工作者的薪資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投入產業發展之中。另一方面,要與青海省農科院和牧科院積極開展產業合作,聘請高校老師、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指導和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產業化隊伍,為產業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支撐,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3.6 大力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
致富帶頭人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是激活經濟活力的“催化劑”,是加快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器”,是拉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火車頭”。對于回鄉創業的青壯年勞動力及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政府要協調具有成功創業經驗和樂于奉獻的各界人士,組建不同層次的創業導師隊伍,對學員回鄉創業進行跟蹤指導,發動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共同促進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4 結語
互助縣脫貧攻堅戰的圓滿收官,標志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全面完成,脫貧目標全部實現。但是,脫貧摘帽不是發展的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而持續實現鄉村振興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因此,不斷發展壯大互助縣特色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必將不斷引領互助縣人民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黎月娟.廣西桑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及成果鞏固的對策研究[J].廣西農學報,2020(6):62-66.
[2]張曉鈺.麗江寧蒗縣農業生態產業發展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6):121-124.
[3]萬舟.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9(6):109-112.
[4]李小云,苑軍軍,于樂榮.論2020后農村減貧戰略與政策:從“扶貧”向“防貧”的轉變[J].農業經濟問題,2020(2):15-22.
[5]龔冰,呂方.“摘帽縣”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基于蘭考縣案例的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20(1):53-60.
作者簡介:孫凱(1994-),男,漢族,山西懷仁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Consolidated Qinghai’s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Mutual Assistance
School of Marxism,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
SUN Kai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achieved a comprehensive victo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ntered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era. In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er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key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lever for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and exp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i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its main problems after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mutual assistance coun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order to constantly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mutual assistance county,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the poor people to increase income and do not fall back to poverty, and promotes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mutual assistance county.
Keyw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Qinghai mutual assistance; consolidating achievements; poverty alle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