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婷婷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漢語言文學教育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是從當前實際狀況來看,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因此,本文將首先探討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意義,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化對策。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漢語言的概念與特征
我國的漢語文學教育起始于五四運動時期,之前的漢語教育主要圍繞的是政府的服務,之前漢語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而是為了為各朝各代培養政府所需要的人才。
學校里的漢語文學教育對于學生的創新審美并不重視,在口語的表達與提高上花了過多精力,學生的整體素質尚未得到提高,這制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較之專業性較強的醫學、建筑、機械學,漢語言文學的涵蓋面非常廣,職位的定義并沒有針對性與實用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特征在于傳承各種人文精神,探討人類的發展與生存,培養社會責任感。職業教育中,漢語教育的意義體現在對人文精神層面的影響,漢語在社會發展中,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未來漢語教育在保持自身的教育核心基礎上,適當進行社會變革。
二、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2.1學生不積極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從小就開始學漢語、用漢語,按理說漢語言文學教育應該更容易開展,可是實際情況卻不然[1]。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缺乏動力和積極性,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現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出自應試教育體制,學習語文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文學本身并沒有形成文化認同,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低。
第二,由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語感,可以自然理解各種文本,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比較懈怠,認為自己能理解就放松了要求,實際上這部分學生往往是會讀不會寫。
第三,當前的就業形勢對中文系學生并不友好。對于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畢業后能做什么。從現今的就業形勢來看,中文專業對口的崗位非常少,企業普遍更需要有特定行業積累的人才,這導致半數以上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規劃,沒有學習提升的具體方向。
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匯聚起來導致了同一個問題: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
2.2教學方式低效
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深化,教學工作者應摒棄傳統的教師本位思想,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在實踐中仍然有很多教師缺乏思想認識,認為學生是成年人,自己不聽課也不能怪老師講的爛[2]。這種想法不能說錯,但是要警惕把學生的不積極,當做教師逃避參與教學改革的借口。很多教師一說起教學質量,就把責任推給學生。實則這些教師自身并沒有積極響應教學改革,仍在課堂中使用老舊、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
2.3教材內容陳舊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文化思想領域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互聯網資訊平臺的繁榮,使如今的學生不斷受到各國、各時代的文化沖擊,而我們的教材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依然是死記硬背的“老一套”,缺少與新時代背景的聯系,缺少自主學習和實踐練習。在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對學生實現自我發展造成了巨大阻礙。
2.4教育觀念不明
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教育必須有明確的教學觀念,在教育過程中將所要講述的內容貫徹實施。漢語言教學在面對近年來的社會文化沖擊中有些措手不及,尚未明確自身的教學理念,對于人才的培養并沒有深入認識與了解。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率并不高,要想進行教學教育改革,必須進行實踐探索,想清楚了該專業到底是要培養怎樣的人。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推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對于教學中的新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將教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作為突破口,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3.1貫徹教改理念,增強學生積極性
學生的良好學習精神狀態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與學校教師當前是否認真貫徹”立德樹人”全人教育教學理念踐行有很大密切關系。在教師立身育德修身樹性全人教育理念的正確指導下,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是最重要的,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以及自學意愿,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3]。在實踐中,教師應將當前課本教學中的主要知識內容進行綜合改良,采取適合學生集體自主參與探究的創新教學方式,在課后每節課的上下課時都應提出下面一節新上課的知識導入管理問題,讓全體學生在課后認真查閱課本相關教學資料,對下面一節新上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做好課前準備和教學鋪墊。對于較難的題目,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制作PPT,在下一堂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匯報。這就完全打破了以往單一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有效鍛煉了全體學生的民主自學能力,在一個小組團結合作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充分嘗試多元化發展,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培養。
3.2應對就業形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為什么要上學?除了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學生還希望能夠通過學習,在未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甚至在現代化思想的影響下,后者似乎更為重要和緊迫,學生需要在畢業后成功完成角色轉變,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就必然地也要求我校在職教師在日常教學社會理論教學中不能單獨要求教授教師講授的社會教學理論知識,而是要以研究解決當前社會理論實踐熱點問題為理論教學實踐導向,創設和突出具體的、實際的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理論教學實踐情境,在不斷提高保證我校培養廣大學生扎實學習掌握社會理論教學基礎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速讀、應用文寫作、即興演講的能力,為以后的就業做好準備。比如,教師通過職場情境的創設,引出新聞稿、新媒體軟廣、合同、標書等商務文稿的寫作,讓學生體會到漢語言文學在今后職業發展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發展目標。面對就業形勢,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可以避免學生成為只會做題的書呆子。
3.3跟隨時代腳步,更新教材內容
互聯網的普及,在填平信息鴻溝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學生普遍熱衷于互聯網上專業生產的娛樂資訊,這些信息由大數據技術進行精準推送,具有很強的成癮性,這使得部分學生進入了“信息繭房”,反復接受同質化觀點的刺激。面對網絡資訊的挑戰,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材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改變老舊的內容編排,按照新時代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結構進行優化,讓教材充滿新鮮感和活力,從教師主導的“死記硬背”轉變為學生主導的“主動探索”。比如,課本不應只做簡單的知識陳列,更要結合學生興趣,使用帶有問題情境的圖片、故事、開放式問題等,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更是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有效手段。教師在對教材的解讀中,也應該聯系時下互聯網熱點,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感。
計算機多媒體在當前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學生積極性。教師應當認識到多媒體的重要性,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師生課堂互動。老師可以根據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特點,以多媒體的視頻、圖文、影音方面的優勢,制作出多媒體的課件,配合板書授課。教師也可開設多媒體的互動課,讓學生課外自行制作相關的課件,加深學生對漢語言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多媒體應用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實踐必須要不斷探索與創新,積極面對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它們,使得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能夠得到充分展現;學生亦能夠真正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蔡聃.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存閱刊,2019,000(009):115.
[2]張超旭.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的問題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3):216.
[3]曾利華.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