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星

2014年8月,我被安排前往街道某新建幼兒園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工作職務是支教助理,工作任務是協助園長、副園長開展園務、教科研、德育及家長工作等。由于新建的園舍還沒裝修好,支教園在廢棄的一棟中學教學樓過渡了一年,園所環境不盡如人意。支教園共有5個小班、2個中班、1個大班,分別分布在一、二、三層,每層樓有一個共用衛生間,室外活動場地面積不足100平方米。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數教師是從周邊民辦園招聘過來的,教齡基本上在3年以內,中師生較多,有部分教師無教師資格證,另有少數幼師實習生,保育員都是第一次從事幼兒保育工作。
中二班:班主任A,教齡一年,持小學教師資格證;保育員B,之前在家待業10多年。
我在值班時發現A不按照正常作息時間表進行活動,而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
例如,規定時間做操時,她安排喝牛奶;到時間上課時,她安排做操;別的班幼兒出去晨鍛,她卻在班上上課;B不配合教師教學工作,在各個時間段都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如午餐時不關注幼兒用餐情況。我每次發現后,都會提醒該班級老師按照作息表安排活動,并要求把“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細則”張貼在辦公桌前醒目的位置,但效果甚微,沒有引起A和B的重視。該園《中班年級組班級精細化管理細則》中的部分內容(見表)。

中班年級組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細則
A教師原先是在某民辦幼兒園工作,習慣了沒有規律的一日生活作息時間,自身較懶散,對“善意的提醒”不以為意。A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理念,認為活動時間與幼兒的教育沒有多大關系,只要在一天之內把該有的活動完成就行。A教師22歲,性格外向,開朗直率,內心有不滿就會發泄出來,不擅于班級管理,在園外還經營一家花店;B保育員50歲,性格直率、個性強、脾氣急;工作不細致,只按照她自己的想法做事。環境背景-本地人,老公是當地某社區領導。
A和B的個性極為相似,容易發生矛盾;主班教師年齡較小,配班保育員年齡較大。
一是嚴格執行制度。首先,重點講解一日活動作息時間的科學性,強調遵守的必要性;其次,實行值班巡視制,每隔一小時對全園進行巡視,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對提醒后超過兩次不改的班級、教師進行全園通報;最后,將是否按照作息安排表開展正常活動作為月考核內容之一。
二是強化進班指導。園領導每天進班蹲點,督查、指導一日活動,幫助教師克服活動組織的隨意性,樹立規則意識。
三是加強團隊合作。“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班集體的管理不是依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還需要配班教師、保育員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中班年級組長H,教齡8年,持幼兒教師資格證,之前在某大學附屬幼兒園工作,有時思想極端;大班代年級組長J,教齡3年,持幼兒教師資格證,舞蹈專業出身,之前在附近民辦園工作,對幼兒有足夠的愛心,但遇事較沖動。
臨近學期結束還有兩周時間,幼兒一學期的測評工作開始啟動。我在與該園業務園長討論后,制定了一套測評方案,就測評內容及要求向各年級負責人進行了解讀,并分別安排三位年級組長在非自己教學的年級段里負責測評工作。測評工作即將開始時,有一位年級組長家中有事請了幾天假,我就臨時頂替這位年級組長參與測評工作。
一周后,三個年級段的測評結果出爐。小班測評結果達到95%以上,而中、大班不足80%。有些中、大班年級組長不滿意測評結果,我對他們解釋:“你們不滿意這個結果,說明你們在乎平時的教學工作。但是,這個結果是公平的。按照測評要求,根據相應的年齡段,你們班的幼兒現實水平的確如此。”
部分教師由于平時教學工作不扎實,在測評中得分較低。此外,這所幼兒園以前未開展過測評工作,部分教師因此輕視了測評的重要性。
教師H不在自身教學方式上找原因,而是在咬文嚼字地爭辯;教師J想得到“公平”的對待,卻沒有“公平”地對待每個幼兒。
一是建立相互尊重的溝通系統。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當然,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上下級之間。管理者應該主動接近教師,利用午餐時間、個別商談、教師座談會等機會,主動與教師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語言溝通,開放彼此的想法,隨時傾聽、詢問、注意和回應的想法。此外,管理者應注意自身情緒的變化,保持心態平和,克服急躁情緒,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及檢討,用寬容、理解、關懷、鼓勵來關心教師的生活細節及學習需要,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是明確幼兒園教育評價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界定為“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同時,還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幼兒園教育評價具有促進每個幼兒發展、促進教師自我成長、促進課程本身發展等三個功能。
三是打造優秀管理團隊。管理團隊成員要志同道合、理念相通,勁往一處使。
比如,年級組長的管理方法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年級組教師間的良好關系、活動的有效開展、班組之間的相互配合等。如果年級組被管理好,就減輕了園所管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