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云 梁 鑫 李 奇 張 俊 陳 昊 吳宏彪
(廣西科技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育人轉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因此,亟須在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和實踐環節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2]。課題組從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入手,打造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兩個課程思政建設主陣地,根據課程特點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機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達成專業課程的德育功能。
土木工程測量是普通本科院校土木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常包含理論、實驗和實訓三個教學環節,是一門理實結合緊密的課程。課題組立足我校土木工程專業“面向基層、面向工程一線、建造能力出眾”的專業定位,聚焦頂層設計缺乏、思政元素挖掘不夠等短板,貫徹“面向全員、貫穿全程、協同并行”的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深化課程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高素質內涵思政元素,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三合一課程培養目標。其中,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如下:(1)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2)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3)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與人為善的團隊精神。
為了實現上述課程培養目標,課題組打造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兩個課程思政建設主陣地,構建案例式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章節設計、創新型實踐活動強化思政元素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詳見如圖1所示。
在課堂教學環節,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并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的章節、知識點和教學環節,將純理論的灌輸教學轉向有實踐性的案例教學,并設計評價反饋環節進行修正和改進。在課外實踐環節,將課程思政與科研實訓、學科競賽等專業課實習有機結合,有效拓展思政元素融入到創新型實踐環節中。
習總書記繼續指出:“充分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考慮到專業課程和專業課教師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在課堂教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首要任務[3]。立足我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題組緊抓學生能力培養的同時深入挖掘涉及課程知識點的思政資源和元素,將工匠精神、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工程倫理、團隊合作等要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各環節。具體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圖1:《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圖2:課程思政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具體的思政元素包括:
測繪名家及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深度挖掘如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元代著名天文大地測量學家郭守敬等歷史名家故事以及北斗導航系統、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深海探測等大國工程建設歷程等,建立了豐富的課程思政案例庫,設計土木工程測量與思政元素無縫結合的教學內容。
2.1.1 工程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測量學為各項工程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是確保工程施工和運營安全的重要保障。課題組從工程事故案例入手,分析說明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工程精神。
2.1.2 專業知識與工程測量相關規范條文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
土木工程測量的主要內容涉及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誤差理論、控制測量、大比例地形圖的測繪和應用、工程施工測量等,每一項工作均應遵循相關規范的要求。注重課堂專業知識講解與工程測量相關規范條文緊密結合,可有效引導學生建立遵章尋據的設計習慣,在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
2.1.3 團結協作,與人為善
土木工程測量的實驗環節往往是分組開展測量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融入團隊協作的教育。如在測量實驗成績評定時,增加實驗考核環節,若有同學操作不合格,將影響小組最終的總評成績。
此外,在每次實驗開展前,課題組均提前向學生發布實驗指導書,詳細介紹實驗內容、實驗步驟以及實驗規范,強調測量數據應滿足的精度要求,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職業精神。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點指出要重視和加強第二課堂建設[1],因此本課程思政建設還要充分利用課外實踐的第二課堂,開發多維度的課程思政教育空間。
2.2.1 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激發創新思維
以每學年創新創業大賽為契機,指導學生發散思維,立足科技服務于社會和自身的測量學知識,以創新思想進行學術研究,或以創新思路去開展創業實踐。如結合創新訓練項目研究成果,課題組指導學生使用全站儀、RTK等測繪儀器連續五屆服務于我校運動會田賽項目(鉛球、壘球、標槍、跳遠)的測量工作,大大提高了運動員成績評定效率,同時激發了學生專業認同感和學習興趣。
2.2.2 打造社會實踐項目,致力測繪技術服務于社會
圍繞鄉村振興、環境保護、智慧城市等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測繪知識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如課題組指導學生使用全站儀、RTK、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測繪等現代化技術,建立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風雨橋、八寨村落和鼓樓三維數字模型,并制作實體模型。此外,課程負責人指導學生使用新型測繪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測量機器人”與BIM技術結合,服務于廣西南寧地鐵施工,培養了學生社會責任感。
本文以廣西科技大學“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為例,詳細介紹通過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兩個課程思政建設主陣地,構建案例式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章節設計、創新型實踐活動強化思政元素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實踐證明,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中,符合現代教學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效果,達到專業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