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旭 李寶良
(1.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2.大連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大連遼寧 116028)
高速列車齒輪箱經常在嚴寒、高溫、潮濕等惡劣工況下運行,其密封的可靠性與高速列車運行的穩定性息息相關[1]。列車齒輪箱密封通常采用O形圈接觸式密封和非接觸式迷宮密封相結合的方式[2]。但當列車高速通過隧道、橋洞等類似空間時,在活塞風的作用,齒輪箱內部氣壓大于外部氣壓,出現齒輪箱內部潤滑油泄漏的現象。
研究人員對各種密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楊博峰等[3]對深冷泵軸端密封結構型式進行了探討,對齒輪箱采用填料密封、迷宮密封、機械密封3種密封形式的優缺點進行了詳細闡述。張亞琴[4]針對高速列車齒輪箱的圓形、菱形、方形迷宮密封,分析了結構參數對密封性能的影響。張奎全等[5]對CRH380D 型動車組軸端密封結構進行了優化研究。李鳳成等[6]對機械密封軸周向失效機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 楊書棋[7]提出一種雙層軸端密封結構以提升齒輪箱密封效果。劉偉[8]設計了一種新型減速箱軸端密封結構,在日常探傷工作中無需拆卸軸承端蓋,降低了對密封零件的損耗,從而提高了密封結構的壽命。但針對因壓差導致的潤滑油泄漏問題,上述研究很少涉及。
本文作者針對上述因壓差導致的潤滑油泄漏問題,結合葉片式油氣混輸泵結構原理,提出了一種在軸承端蓋內部繞軸同步轉動的新型密封結構,同時結合流道模型的流體力學分析結果,對密封結構設計參數進行了優化,得到相對最優密封結構設計參數。
參考葉片式油氣混輸泵中葉片組結構形式,在軸承端蓋與軸承間設置一組繞軸同步轉動的葉輪組結構,葉輪組攪動軸承端蓋內部空氣形成高壓區,阻止齒輪箱內部潤滑油泄漏。葉輪組中各葉輪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各葉輪結構Fig 1 Impeller structure (a) impeller 1,3;(b) impelluer 2
設計的葉輪組密封將配合軸承端蓋的迷宮密封工作,改善齒輪箱軸端出現潤滑油漏油現象[9],密封結構具體裝配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密封結構裝配圖Fig 2 Assembly drawing of sealing structure
通過Creo軟件對密封結構中的葉輪結構進行建模,分別建立直徑與軸承端蓋內徑相等、長度為葉輪厚度的圓柱體;建立裝配體文件,導入葉輪和圓柱體,將兩零件進行同心及面重合裝配;通過零件操作中的布爾運算,從圓柱體中去除圓柱體與葉輪相交部分以及與軸相交部分,得到各葉輪對應流道模型。其中葉輪2的流道模型建立過程如圖3所示。

圖3 流道模型建立Fig 3 Establishment of runner model
流體力學分析過程中網格劃分是關鍵步驟,網格劃分質量對分析結果具有重要影響[10]。將流道模型自左向右分為入口區域、葉輪1、葉輪2、葉輪3、出口區域5部分。為便于區分、計算流道各重要平面平均壓力,特在流道入口命名為in平面;在流道出口命名為out平面;葉輪1左側平面命名為a平面,右側為b平面;葉輪3左側平面命名為c平面,右側為d平面。文中分析采用ANSYS Workbench自帶的四面體網格Patch Conforming 劃分方法,基于TGRID Tetra算法由表面網格生成體網格。流道入口及出口區域劃分網格大小為6 mm,各葉輪劃分網格大小為3 mm,流道出入口與葉輪接觸部分網格進行細化,最小網格尺寸為0.18 mm。為保證流體流動充分發展,增加分析結果準確性,已適當延長出入口流道模型[11]。流道模型命名及網格劃分情況如圖4所示。

圖4 流道平面命名及網格劃分Fig 4 Naming and meshing of runner plane
密封結構流道模型的轉速為1 500 r/min,齒輪箱內部壓力為10 Pa,外部壓力為0。對于密封腔內不可壓縮流體的恒定流動,根據Boussinesq渦黏性假設,連續性方程和動量方程、k方程、ε方程寫成如下通用形式:
(1)
式中:φ為通用變量,可以代表u、v、w等求解變量;Γ為廣義擴散系數;S為廣義源項。
式(1)中各項依次為瞬態項、對流項、擴散項和源項[12]。
根據新型密封裝機實際運行情況,齒輪箱雙向轉動過程中新型密封結構均滿足密封性能要求。密封結構中的葉輪1、2、3均采用沿葉片中性面左右對稱結構,經多組流體力學分析可知,葉輪組正反方向轉動各面平均壓力及各葉輪左右界面壓差基本相同,該密封結構可滿足隨軸雙向轉動密封要求。
當葉輪2厚度取9 mm時,同時調整葉輪1、3的厚度,分析葉片1、3兩側壓差平均值變化情況,結果如圖5所示。流體分析時壓差均值計算公式為
(2)
式中:pa為葉輪1左側平面(平面a)平均壓力;pb為葉輪1右側平面(平面b)平均壓力;pc為葉輪3左側平面(平面c)平均壓力;pd為葉輪3右側平面(平面d)平均壓力。
從圖5中葉片厚度與平均壓差關系可知,隨著葉片厚度不斷增加,葉片1、3兩側壓差平均值總體趨勢不斷增大。這是因為當葉輪2兩側的葉輪1、3厚度增加時,油氣混合流體在葉輪1、3的流道中流過的通道更長,流體通過流道阻力增加,轉速不變的情況下葉輪1、3兩側出入口壓差更大,故葉片2兩側的平均壓差更大,密封結構的密封效果更好。在滿足密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密封結構尺寸應盡可能小以節約空間,因此葉片1、3厚度取值為16 mm較好。

圖5 葉片厚度與平均壓差關系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de thicknessand average pressure difference
探究在葉輪組中葉輪1、3裝配方向對齒輪箱密封性能的影響時,由于葉輪雙向旋轉故僅考慮如圖6所示的A、B、C 3種裝配形式,分別對流道模型進行動力學仿真分析。葉輪1、3兩側平均壓力變化情況如表1所示。

圖6 各葉輪裝配形式Fig 6 Assembly form of each impeller (a)form A;(b)form B;(c)form C

表1 葉輪組各裝配形式流體分析結果Table 1 Fluid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ous assembly forms of impeller group
從表1中流體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當葉輪組中葉片1、3采取裝配形式C時,此時在葉輪組中部相對于葉輪組兩側形成的相對平均壓差最大,密封效果最好。
在探究葉片沿軸線傾斜角度對密封性能的影響過程中,由于葉片沿中性面左右對稱且由于空間原因葉片角度最多為22°,故文中僅討論葉片沿軸線傾斜角度在0°~22°范圍內葉輪兩側平均壓力變化情況。同時改變葉輪1、3葉片角度,根據流體分析結果探究葉片角度與葉輪1兩側平面平均壓差、葉輪3兩側平面平均壓差以及葉輪1、3兩側壓差的平均值的關系,結果如圖7所示。葉片重點角度的各面平均壓力見表2。

圖7 葉片傾斜角度與各葉輪壓差關系Fig 7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de inclination angleand impeller pressure difference
從圖7可以看出,在葉片傾角0°~20°范圍內葉輪壓差均值隨葉片傾角增大呈波動上升趨勢,當葉片傾斜角度為3°和20°時葉輪兩側壓差會顯著增大。其中葉片傾角為20°時葉輪兩側壓差達到最大值,當葉片傾角大于20°后葉片兩側壓差均值開始下降。
從圖7及表2中流體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當葉輪的葉片角度取20°時,葉輪1和葉輪3兩側平面的平均壓力差值均大于其他葉片角度;葉輪1右側平均壓力大于左側26.3 Pa,葉輪3左側平均壓力大于右側19.63 Pa,兩側葉輪均壓差約23 Pa,可實現提高密封效果的要求。
葉片角度為20°時,葉輪組中各葉輪流體分析得到的壓力分布如圖8所示。

圖8 葉輪組流道壓力分布(Pa)Fig 8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impeller group(Pa)
從圖8可以看出,葉輪1和葉輪3相對于葉輪2最大壓力更大,在葉輪外緣區域的壓力比靠近齒輪軸區域壓力更大。主要平面壓力分布情況如圖9所示。可以明顯地看出,葉輪1靠近葉輪2的b表面壓力要明顯大于其他表面,綜合葉輪組壓力分布及主要表面的壓力分布情況,可以看出葉輪組流道模型在b表面附近區域能形成高壓區,b表面平均壓力高于葉輪組兩側表面平均壓力約23 Pa,可有效地阻止齒輪箱內部的油氣漏出。葉輪流道最外側的流道由于翼型長度較大,對油氣做功大,此處的壓力較大。在靠近傳動軸部分區域壓力明顯較低,可能發生氣蝕現象[13]。

圖9 葉輪組流道主要平面壓力分布Fig 9 Main plan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impeller group channel(a) face a;(b) face b;(c) face c;(d) face d;
葉輪角度為20°時,流體分析得到的流道模型中葉輪1、2、3速度分布如圖10所示。可以看出,葉輪2的外邊緣處的流體速度要明顯高于其他部分的流體速度,葉輪1、3葉片頂部流速較大,此處的翼型長度大,對油氣做的功要大一些。流道中的速度分布沒有出現明顯的斷流、渦流現象,表明葉輪葉片設計及裝配較為合理[14]。

圖10 葉輪流道速度分布Fig 10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impeller passage (a) impeller 1; (b) impeller 2;(c) impeller 3
(1)新型密封結構流道的流體力學分析表明,當流道模型初始入口壓力為10 Pa,出口壓力為0時,在葉輪組隨軸同步雙向轉動過程中,均會在靠近葉輪組中部葉輪2區域形成相對于兩側的高壓區,葉輪1右側平均壓力大于左側26.3 Pa,葉輪3左側平均壓力大于右側19.63 Pa,配合軸承端蓋處的迷宮密封結構,可有效改善齒輪箱內部因內外壓差導致油氣泄漏問題,增強齒輪箱密封性能。
(2)葉輪流道中的速度分布沒有出現明顯的斷流、渦流現象,表明葉輪葉片設計及裝配較為合理。
(3)文中設計的密封結構中葉輪1、3的結構相同,可進一步對葉輪1和葉輪3結構分別進行調整,調整葉片形狀,研究其對齒輪箱密封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