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松 陳紅芬
摘 要:疫情期間,線上微課教學成了學生宅家學習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教師“缺位”、家長監管不嚴的情況下,學生的學情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文章通過問題調查和數據采集,了解“學情分化”的成因,明晰了學情“分化”原因是學習目標缺失、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評價方式單一,并通過找準切入點、喚醒主體意識、整合教學內容、創新學習方式、豐富評價方式等多種途徑,架起了“提升學力”的橋梁,有效銜接了線上線下教學。
關鍵詞:線上教學;學力提升;學情;評價;銜接
中圖分類號:G421;G62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6-0061-03
一、學情“分化”:分析調查問卷數據
疫情時期,各地中小學紛紛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推出網上微課學習。為更好地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現狀,為線下學習做好充分的銜接準備,復課前夕,本校對第三學段的學生開展了線上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本校五六年級的480名學生參加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68份。下面,筆者對這些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1.學習主體的意識分化
“當你聽到老師說‘按下暫停鍵開始思考或做批注時是怎么操作的?”有31.25%的學生是經常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展開學習和思考;58.33%的學生有時能按老師提出的要求開展學習;很少或從沒有根據要求進行批注的學生分別占8.33%和2.09%。可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不強,處于需要被老師或家長提醒甚至督促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學生較多。
2.學習結果認知分化
“你覺得線上語文微課學習對你的學習幫助大嗎?”有39.58%的學生認為對自己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50%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的幫助,還有2.08%和8.33%的學生則認為無幫助或暫時下不了結論。可見,大多數學生通過線上微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收獲。
3.學習興趣的程度分化
“你是否喜歡線上微課學習的方式?”其中,喜歡和非常喜歡的占總人數的78.37%,他們樂意接受線上微課學習的方式,并表示有收獲。有18.98%的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持無所謂態度,只是聽從安排,完成學習任務。還有2.65%的學生則不喜歡線上學習的方式。可見,線上學習有其優勢,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喜愛。
4.學習過程的評價分化
對不喜歡網上學習的學生,筆者通過進一步分析后發現,他們不喜歡的原因除了外在的身體和設備的因素外,占比最多的要數“沒有上課氛圍”和“沒有跟老師、同學互動”,分別占43.44%和25.83%。可見,學習氛圍以及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生的互動、評價等是學生是否有興趣學習的重要因素。
二、追根溯源:明晰學情“分化”原因
第三學段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這些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積累了一定的字詞和文學常識,能夠閱讀基本的文章內容,讀懂文章大意。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能夠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專注于學習。而且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善于傾聽、做筆記、思考表達等。
根據問卷星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筆者發現,學生語文學習差距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習目標缺失
線上學習的監管力度不同,學習效果也不同。而造成巨大差異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主體缺失。究其缺失原因,主要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無內驅力和無法堅持學習。
2.學習能力存在差異
復課后,班級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呈現巨大差別,不僅僅是主體缺失,還有學習能力的缺失。線上學習的教學活動設計面向全體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通過自己現有的能力完成學習活動。即使有學習伙伴,也只是代替了他們獨立的思考。與此同時,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會受限。
3.教師評價方式單一
在線上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單一,往往無法促進學生的再思考。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學習無動力,出現不愿意學習、沒有學習興趣的狀況。
三、學力提升:銜接線上線下教學
面對如此“分化”的學情,教師該如何做到有效銜接,并讓學生順利過渡到線下的學習呢?筆者以“學力提升”為核心,嘗試通過線下與線上學習無縫銜接,建構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橋梁,使之既能發揮線上學習的優勢,又能彌補缺失。
1.喚醒主體意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對線上學習不感興趣也無收獲的學生,都是缺少主體意識而導致學習效果差。因此,從線上教學到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1)自主選擇,個性定制明目標。線上學習對于無法自主學習的學生來說,就如調查結果所呈現的一樣,幾乎不會跟著教師的指令展開學習,更談不上完成學習目標。因此,線下教學中,教師要讓這部分學生自主選擇,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清貧》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單元語文要素和前兩篇課文的復習,選擇學習本課的目標。學生自定學習目標,教師進行適當指導,能讓每一堂閱讀課的學習都呈現清晰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而且學生自己制定目標,能切身體會到“我想學”的快樂,化被動為主動。(2)自主組隊,榜樣引領激內驅。榜樣的示范引領,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線上學習時,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因而激勵的作用不明顯。而在線下學習中,學生可自主組隊,選擇學習伙伴,并且互相激勵。例如,在《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中,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時,可以與組員互相補充,進而感悟人物的光輝形象。在人人有話說、互相補充的過程中,教師讓每一個學生化“要我說”為“我要說”,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內驅力。(3)自主展示,學習成就促持久。線上的學習如何在線下有效地呈現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這樣他們就會更持久地進行學習。如教學《涼州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兩首古詩時,教師就可以把線上學習過的其他六首古詩的學習成果再次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挑選展示的要點,可以是學習方法的梳理比較,可以是主題內容的歸類比較,也可以是其他內容。在比較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詩歌的理解能力再次得到鞏固和提升。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成果的展示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成就感。
2.整合教學內容:從單項獨立到多元統整
以往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單篇為重點,再逐篇教學。目前,學生由線上學習過渡到線下學習,教師可以將單獨的文章整合成一個主題展開教學。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借助線上微課的積極影響,配合作業本、單元練習題等媒介,多元統整單元教學內容。
(1)微課回放,突破單元重點。骨干團隊合力開發的微課視頻凸顯語文單元要素,緊貼學情,不僅可以在線上播放,更可以遷移到線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再回放微課視頻,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借用視頻來突破單元教學的重點。(2)批改作業,落實語文要素。在學生線上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批改作業不方便,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學生線下學習時,教師可以把線上教學時學生已經完成的作業呈現出來,用講解帶動學生復習鞏固,更好地落實各單元的語文要素。(3)巧借單元練習題,實現查漏補缺。教師只有采取“教、學、評”一體的方法,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情。因此,一個單元的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后,教師要借助單元測評卷,篩查和摸排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實現查漏補缺。
3.創新學習方式:從獨立學習到學伴互助
線上教學主要讓學生以獨立學習的形式完成,所以當學生不夠自覺、家長監管力度不足時,就會出現各種學習“溜號”現象。那么,學生的線下學習該如何銜接和彌補呢?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創新學習方式,讓學生從獨立學習過渡到學伴互助。
(1)養成學習習慣:打卡式學習。“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語文學習只憑課堂內的學習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外更多的閱讀實踐中鞏固和提升。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不妨將課文內容學習的一個主題拓展到課外,讓他們通過閱讀相應的內容進行實踐。如可以讓學生采用打卡的方式養成學習習慣,并將每日讀完后的小收獲、小心得分享出來。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就會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2)提升學習效力:分享式學習。學習的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讓學生主動學習,會使其收獲更多知識。因此,提升學習效力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讓學生進行教授或分享學習內容。教師可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他們來當小老師,講授給其他同學聽,并由其他同學提問,再解答。如復習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部分學生上臺當小老師,分享每一課的學習重點,分享自己在聽課過程中的批注或者學習筆記,再談談自己的想法,就能讓其他同學很好地掌握這個單元的重點。(3)增強學習趣味性:闖關式學習。線上學習之后,還有一些內容需要學生通過線下的朗讀指導、背誦過關等方式進行補充學習。如一些必背的課文,傳統的過關背誦會讓學生感覺枯燥,進而產生厭煩感。這時,教師可設置一些闖關式的背誦游戲,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高漲,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豐富學習評價:從單一淺層到多元深層
在線上教學中,教師隔著屏幕無法深入了解學情,只能給予學生簡單的評價和鼓勵。但是“你很認真,學得很棒”等一些籠統的表揚顯得單一,無法深入學生的內心,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重視學習評價的豐富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1)多元評價:互動參與,評練相融。基于線上學習評價的局限性,教師在學生線下學習時要不斷豐富學習評價。而評價過程,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是學生互評、家長點評等多元互動式點評。如學生互評,對他們也是一次鍛煉表達能力的練習。綜合來看,互動參與,評練相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個性評價:量身定制,促進內驅。評價流于形式,或者評價是很多人通用的,就沒有教學價值了。在線下教學時,教師要避免出現人人適用的無個性化評價。教師要為學生量身打造評價,并且評價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只有這樣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如復習《軍神》一課時,學生交流批注后,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抓住了描寫劉伯承動作的詞,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合情合理,這說明你很會抓重點詞語來體會。”這種評價雖然是評價一個學生,但效果卻能夠影響全班,讓其他同學明白應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人物的內心。(3)激勵評價:正面強化,增效學力。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表揚式的激勵評價,也可以是提出建議式的鼓勵評價,甚至可以是指出存在問題的客觀評價。但不管是何種評價,都應該起到正面強化的作用,以達到增強學力的效果。
四、結語
總之,教師要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發現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通過喚醒主體意識、整合教學內容、創新學習方式、豐富評價方式等多種途徑,為學生架起“提升學力”的橋梁。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敏,董小玉.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語文建設,2020(10).
[2]張華云.淺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
[3]唐西光,劉農責.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7).
[4]王玲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8(22).
[5]申紅梅.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2).
[6]陳曉林.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學刊,2012(04).
作者簡介:葉建松(1979-),男,浙江余姚人,高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陳紅芬(1982-),女,浙江余姚人,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
Pay Attention to Online and Offline Connection an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Ye Jiansong, Chen Hongfe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imen Town, Yuya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Yuyao 315470,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online micro class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for students to study at home. However,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Absence" of teachers and lax supervision of parent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has also appeared obvious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problem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auses of "learning situ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causes of "learning situation differentiation" are lack of learning objectives,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bility and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eachers. Through various ways, such as finding the right entry point, awakening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learning methods and enri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it has built a bridge of "improving learning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connect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situation; evaluation; j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