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學習乃至高素質人才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寫作教學一直存在著無序和低效的問題,部分學生對習作產生厭倦感,出現“不會寫”“不知道如何寫”“還原例文”的現象,寫作教學質量亟待提高。文章從片段訓練入手,探究語文習作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敢于嘗試,樂于表達,抒發真情實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創設情境;發揮想象;讀寫結合;片段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6-0139-03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然而,在語文習作教學中,部分教師注重讀范文,忽略學生的自我表達,阻礙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可著眼于片段習作指導,在課堂上多為學生創設口頭表達的機會,讀寫結合,以打開學生習作之門。
一、精彩片段,生來試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最為精彩的部分,如何讓學生出彩,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相信學生的能力,即使不盡如人意,也要讓學生試一試。習作教學欣賞優秀范文必不可少,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品文字,學寫法,悟情感。筆者有幸傾聽特級教師劉冰老師的課,在執教“我的‘絕活”習作課中,劉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前先讓學生圍繞作文題目進行討論和交流,提煉主要問題:我的“絕活”是什么?這“絕活”是怎樣練成的?露一手看看。整堂課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課前劉老師出示了一篇例文——《外婆的‘絕活》,引導學生按照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進行探討、分析,重點讓學生找出外婆練就“絕活”的秘訣是什么。生:外婆之所以把紅燒肉燒得那么好吃,是因為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師:你是從外婆的哪句話得知的?生:哪有什么秘方,只是花時間認真去做罷了。師:看來,想要擁有這“絕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下面你們來說說自己的“絕活”吧。
看完例文,學生思路清晰,能夠將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號入座,其中一位學生的口述如下:我的“絕活”是一筆成畫。你可別不信,為了練成這“絕活”,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業后,拿出畫本和畫筆成了我的慣例,打開畫本看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它們收入我的寶庫中。每天堅持畫上半個小時,自然也就練成了這“絕活”。師: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畫家。大家相信嗎?(學生個個搖頭)那請你上來露一手,讓同學們心服口服。不出一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小老虎出現在黑板上,教師和學生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驚嘆于這位學生的“絕活”。
二、抓住殘缺,生來補
在習作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喜歡湊字數,因此,他們的作文讀起來難免會“不堪入耳”,如何才能讓學生緊貼主題而又達到習作的要求呢?繼續以劉老師執教的“我的‘絕活”為例。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完,劉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同學們都見識了你高超的畫功,那到底你每天晚上是如何練的呢?如果把這點說清楚,說具體,相信大家會更理解你這‘絕活的來之不易。”劉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也為學生接下來的口頭表達提供了更為準確的樣式。學生汲取剛才劉老師指出的不當之處,都能夠將練就“絕活”的過程說具體,最終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上述經過修改的習作片段如下:我的“絕活”是一筆成畫。你可別不信,為了練成這“絕活”,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業后,拿出畫本和畫筆成了我的慣例,我先認真閱讀步驟,掌握畫法,接著在畫紙上嘗試,一開始總是畫錯,但我不放棄,仔細看清每個部位的要領,就這樣反反復復一直把它畫好。當然,如果不滿意,我還會在飯后繼續畫,直到滿意為止。師:同學們,看完修改后的片段,相信你一定知道這位同學的“絕活”是怎么來的了吧。
三、精彩結尾,生來續
有些文章結構上雖然完結了,但事態還在繼續和發展。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這些能夠續寫的文章,讓學生發揮想象。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寫作教學提出這樣的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聽完劉冰老師的習作課,筆者受益良多,原來習作課也可以如此精彩。筆者將學習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統編版語文教材四上《麻雀》一文的結尾寫道:“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在教學時,筆者給予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根據文本和插圖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其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龐大的獵狗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被一只老麻雀擊退了,這也讓作者備受震撼。他急忙將獵槍別在腰間,喚回獵狗,一同走向了回家的路。他和獵狗似乎都在思索著什么。突然,他停下腳步走到一棵白樺樹旁邊,眺望遠處的村莊。這時,獵狗也慢慢走過來蹲在他的身旁,風依然猛烈地搖晃著路旁的白樺樹,作者俯下身來摸摸獵狗的頭,感慨道:“看到了吧,即使你再兇猛也擊垮不了那偉大的愛。”
簡潔的片段讓筆者對這位學生刮目相看,筆者表揚了他能夠發揮想象,緊貼文章脈絡,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就要從平時的教學抓起,讓學生會想、會說、會寫。教師不要總是埋怨學生的作文不精彩,不新穎,沒有吸引力,而要將每篇習作的重點部分提煉出來,讓學生仔細分析,用心揣摩。
四、好詞好句,生來拼
要寫好一篇文章,一定要運用豐富的好詞好句,這代表一篇文章的含金量。特級教師汪璐璐在執教習作課“好玩的童話”時,充分激發學生的童話創編能力,營造濃濃的童話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寫作支撐。課堂上,汪老師根據屏幕上出示的關鍵詞步步追問,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閱讀和生活經驗創編故事情節,凸顯童話中人物的典型特征,激發學生創編童話的興趣。
筆者印象頗深的是,幾個關鍵詞竟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童話,原來習作課不是將重點放在范讀例文上,而是讓學生進行腳踏實地的訓練。在教學統編版四下語文習作一“我的樂園”時,筆者借鑒汪老師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詞語(綠草如茵、桃紅柳綠、各式各樣、滿心歡喜、琳瑯滿目),讓學生隨機選擇詞語,也可以自己附加,分享自己的樂園。其中一位學生說道:“終于盼來了春的腳步,她緩緩地向我們走來。瞧!在那綠色的草地上,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時而抓昆蟲,時而放風箏,想跑就跑,想躺就躺,活生生像一只剛飛出籠子的鳥兒,歡快極了。再看看周圍,桃紅柳綠,更是給這片草地帶來了勃勃生機。累了的時候,我躺下來欣賞那湛藍的天空中各式各樣的風箏,看著它們翩翩起舞,真的好想像他們一樣遨游天空,樂此不疲。”學生的文章離不開平時的閱讀積累,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平臺,能讓學生將詞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五、利用插圖,生來想
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相應的插圖,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填充人物內心的想法,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統編版四下《天窗》一課盡顯孩子的天性——想象,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代入感,筆者把班級的窗簾和燈全部關掉,讓他們身處一個“地洞似的”情境中,將書本上的插圖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看著屏幕那一小塊“天窗”,學生的想象被充分激發出來,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片樹葉,想象到無數棵參天大樹;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滴水珠,想象到那瓢潑大雨;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道黑影,想象到那令人發顫的瞬間……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學生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得淋漓盡致。在課堂上,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這樣的表達機會,就發現不了他們潛在的“頭腦風暴”。
六、片段訓練,我來談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個年段都提出相應的習作要求,中年段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寫作的自主性。例如,汪璐璐老師在執教習作課“好玩的童話”時,放手讓學生創編情節,激發了學生無限的潛能,賦予童話創作無限的可能。高年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情境和內容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讓學生將生活實際運用到實際習作中,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很多教師在習作課上,包括筆者自己也在內,總認為給學生讀讀例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敘述的,將一篇文章的大體框架告訴學生,讓他們動筆寫就可以了。然而,好多學生不知如何下筆,對這樣的現象筆者很是納悶。幾次傾聽優質課,如夢初醒,原來是筆者在習作課上沒有讓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別人的文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又怎么能消化得如此之快呢?學生固然不知道如何下筆。在接下來的習作課上,筆者秉持新課標理念,給予學生自我表達機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強化習作片段訓練。筆者發現,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還是樂意表達的,這是因為他們不僅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還理解得特別深刻。再者,文本插圖也給他們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這樣的片段訓練,能為學生習作打下一定的基礎,讓學生的習作有所遵循。這種習作訓練形式,既有助于學生賞析語言,又降低了習作的難度,還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更樂于表達。
丁有寬老師說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在學生樂于習作的基礎上,教師要在習作課上留有5分鐘~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將語言轉化為文字,以培養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往往善于口頭表達的學生,在書面表達上容易出現以下情況:不知如何劃分段落,標點符號使用不當,錯別字過多,用詞不準確或重復等。對于每周兩節的習作課,教師要學會合理分配。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表達,師生的評議,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只有腳踏實地開展寫作教學,為學生打下基礎,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習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都值得記憶,以使之成為寫作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習作課同語文課一樣,教師要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總之,片段訓練是把習作教學中重難點部分著重拎出,以短小的并且有針對性的片段減小長篇寫作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在簡簡單單的片段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真情實感。從寫話到小篇幅的習作,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語言文字散發的無限魅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運用片段訓練,打開學生習作之門。
參考文獻:
[1]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0(06).
[2]吳勇.寫作學習:從“教知識”走向“教知識運用”——對統編版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的再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20(10).
[3]李琳.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發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1).
[4]牛紅蓮.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2).
[5]鄭桂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寫作教學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7(03).
[6]龔惠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內蒙古教育,2014(16).
[7]曹軍韜.簡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13(10).
作者簡介:葛雅(1995-),女,江蘇徐州人,二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
Segment Training: the Golden Key to Open
the Door of Students' Exercises
Ge Ya
(Hengx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Nanjing 211155, China)
Abstract: Writ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nd eve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has always been the problem of disorder and low efficiency in writing teaching. Some students are tired of exercises, and the phenomena of "can't write", "don't know how to write" and "restore examples" appear, the quality of writing teaching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Starting with fragment trai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exercises,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be diligent in observation, dare to try, be willing to express and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creating situations; play imagination;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segm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