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魏尉 程芳 龔航 鐘黃
作者單位: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四川 自貢 643000
晚期食管癌因腫瘤向腔內生長會導致食管狹窄,患者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嘔吐、嚴重營養不良、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于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內鏡下食管金屬支架置入是主要的姑息治療方法之一[1]。本研究采用超細胃鏡輔助金屬支架置入治療食管癌性重度狹窄,觀察其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超細胃鏡輔助治療(超細胃鏡組)30例,普通胃鏡輔助治療(普通胃鏡組)25例。納入標準:患者術前均經胃鏡及活檢病理確診為食管癌,食管病變處均為重度狹窄,普通胃鏡不能通過。排除標準:有胃鏡檢查禁忌證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超細胃鏡組中男27例(90.00%),女3例(10.00%),年齡62~76歲,平均(70.43±4.09)歲;普通胃鏡組中男23例(92.00%),女2例(8.00%),年齡60~78歲,平均(69.13±4.2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設備與器械FUJIFILM EG-580NW2超細電子胃鏡;Olympus H-290電子胃鏡;南京微創球囊擴張導管,導絲直徑7F,長度180cm,球囊直徑18/19/20mm;引導導絲直徑0.9mm,長度260cm;德爾曼金屬覆膜支架,長度10.5~16.0cm,直徑2.0cm。
1.3 治療方法術前禁食6h以上,進鏡前口服利多卡因膠漿,監測生命體征,面罩吸氧。經口插入超細胃鏡,小心輕柔操作,如通過狹窄段,則對狹窄段長度進行測量,再操作超細胃鏡進入胃內,從鉗道置入導絲,導絲前段到達胃竇部,退出胃鏡,根據狹窄段長度選擇適宜支架,以支架置入器沿導絲置入食管,支架位置保持在近、遠端超出狹窄段病變2~3cm,釋放支架后退出置入器及導絲,再插入胃鏡進行觀察,適當調整支架位置后結束操作。如胃鏡不能通過狹窄段,則先經鉗道插入導絲,導絲在胃鏡直視下盡可能通過狹窄段,退出胃鏡沿導絲插入球囊擴張器進行擴張,如導絲不能完全通過狹窄段,可進行逐級擴張,擴開狹窄段后再進行前述步驟完成支架置入。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觀察兩組操作時間及球囊擴張、術中出血、吞咽梗阻減輕、術后胸骨后疼痛、繼發感染、術后支架移位情況。吞咽梗阻程度評估采用Stooler評分標準[2],吞咽正常為0分,可吞咽部分固體食物為1分,可吞咽半流質食物為2分,可吞咽流質食物為3分,不能進食為4分。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食管支架。超細胃鏡組操作時間短于普通胃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細胃鏡組球囊擴張、術中出血、術后胸骨后疼痛、繼發感染、術后支架移位發生率低于普通胃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支架置入后吞咽梗阻癥狀均減輕,評分從3~4分下降至0~1分,兩組癥狀減輕患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n(%)]
食管支架置入術不僅能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營養狀態,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食管狹窄、吞咽困難等癥狀,被歐洲胃腸內鏡學會(ESGE)推薦為惡性食管梗阻姑息治療的最佳選擇[3]。而食管支架置入術的術后并發癥,如胸骨后疼痛、術后感染、支架移位、消化道出血等[4],會影響手術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充分考慮各種并發癥的可能,研究減少手術并發癥的方法十分必要。
通過比較普通胃鏡與超細胃鏡輔助金屬支架置入治療食管癌性重度狹窄的臨床效果,顯示超細胃鏡組球囊擴張率低于普通胃鏡組(P<0.05)。盡管在支架輸送裝置無法通過嚴重狹窄的情況下可以用球囊進行擴張,但球囊預擴張會增加穿孔、組織損傷及出血的風險[5]。普通胃鏡組術中出血率(44.00%)明顯高于超細胃鏡組(1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支架置入術中出血通常是擴張引起食管粘膜撕裂或腫瘤局部破裂所致,而超細胃鏡能以較細的鏡端部靈活通過狹窄段,減少了擴張操作,在保證視野清晰的情況下,降低出血、穿孔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術后胸骨后疼痛是食管支架置入后的常見并發癥[6]。一方面,食管支架置入后食管處于持續擴張狀態,且支架對食管壁造成機械刺激[4];另一方面手術過程中造成組織撕裂、局部組織水腫,甚至繼發局部感染導致疼痛。本研究中超細胃鏡組術后胸骨后疼痛發生率明顯低于普通胃鏡組(P<0.05),可能與超細胃鏡組更低的球囊擴張率和繼發感染率有關。同時,超細胃鏡組術后支架移位發生率低于普通胃鏡組(P<0.05)。支架移位也是食管支架置入術常見并發癥之一[7],通常與患者術后劇烈嘔吐、支架直徑及位置有關。此外,擴張后腫瘤組織對支架的相對支撐作用減弱也是原因之一。超細胃鏡能減少患者組織損傷,減輕惡心、嘔吐癥狀,還能增加支架的相對支撐作用,從而有效降低術后支架移位發生率,減少再次內鏡下調整支架的操作。
此外,超細胃鏡組的操作時間較普通胃鏡組明顯縮短(P<0.05)。操作時間一般取決于胃鏡通過食管病變狹窄段后經胃鏡置入導絲的時間,超細胃鏡組30例中28例(93.33%)順利通過食管病變狹窄段,從而縮短了整個支架置入的操作時間和麻醉時間,降低了心肺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而超細內鏡組更低的繼發感染率也可能與操作時間縮短有關,此外,食管局部粘膜損傷、術中出血等也是影響術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兩組吞咽梗阻減輕患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細胃鏡和普通胃鏡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梗阻情況。
超細胃鏡輔助金屬支架置入治療食管癌性重度狹窄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梗阻癥狀,且操作時間更短,球囊擴張率更低,能顯著降低術中出血、術后胸骨后疼痛、術后支架移位及繼發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