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星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 ,云南 麗江 674199)
古鎮是有遺留完整且獨具特色的風貌,且很大程度上能見證此區域某歷史階段的風俗習慣、生產關系、生活狀況、傳統文化等內容的村鎮。[1]古鎮旅游是指旅游吸引物為古鎮的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等,以實現旅游者們在體驗、休閑等目的的活動。古鎮旅游資源定義為古鎮范圍內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在古鎮旅游開發中可使用,并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源。[2]
古鎮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鎮旅游越來越受到旅游者們的追捧。國外古鎮旅游開始時間較早,如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古鎮旅游已十分成熟,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旅游產品。[3]我國對于古鎮旅游的研究較多,其中部分學者將AHP應用到古鎮旅游資源評價中,黃一滔以AHP為技術手段,結合西南地區現狀,找出在當地落實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構建適用于西南地區的評價體系。[4]李凱等將AHP和CVM用于青巖古鎮為例的喀斯特傳統聚落研究,對其旅游資源開展定量分析。[5]張肖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對黃龍溪古鎮的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及評價。[6]臧其猛以溱潼古鎮為研究對象,采用AHP,建立古鎮類旅游資源評價體系,計算指標權重,得出該地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7]梁入予等針對賀街古鎮,基于AHP構建了旅游資源評價體系,計算得出權重并提出開發建議。[8]但是將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等研究方法應用到古鎮旅游資源評價的相對較少。因此,基于AHP—模擬綜合評價法,采用定量計算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以麗江白沙古鎮為研究對象,對其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分析,以期能為古鎮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作出新的嘗試,為其它古鎮類旅游資源評價提供借鑒。
麗江白沙古鎮位于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地處麗江城北,玉龍雪山腳下,鎮區規劃控制范圍北至新善村、南至西文村、西至巖腳村、東玉甘路。白沙古鎮是麗江三大世界遺產之一的“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納西族文化和木氏土司政權的重要發祥地,曾經為麗江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納西族的古都,被譽為世界級“古納西王國”。現在白沙古鎮的居民中超過一半是納西族原住民,沿襲著納西族傳統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充滿納西遺風,是納西村落中最原生態的古鎮。2005年白沙壁畫由鼎業集團開始管理,白沙古鎮的旅游業由此開啟,但發展較為緩慢,現已開發的主要景點有白沙壁畫、四方街、牌樓、白沙細樂、大石橋、白沙錦繡藝術院等。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首先,基于AHP構建了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模型,得出模型中的指標權重。其次,采用問卷開展相關調研,并計算出評價指標隸屬度。再次,結合權重及問卷結果對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開展模糊綜合評價。
第一部分是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權重的基礎數據來源,采用專家打分法,專家對各層指標因素開展兩兩比較,根據其重要程度進行判斷評分。本階段共發放打分問卷15份,打分人員涉及麗江市旅游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和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專家老師。第二部分是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隸屬度的基礎數據來源,采用問卷調查法,本階段共發放打分問卷25份,問卷對象為麗江市旅游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和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專家老師、麗江知名旅游企業的從業者,從多角度調研關于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的評價。數據問卷均為有效問卷,保證了調查結果的有效性。
本文構建的古鎮旅游資源AHP評價指標模型是在學習相關前人[9-10]的研究基礎上,參照旅游資源評價國家標準,結合麗江旅游方面專家和旅游一線工作者的意見匯總而成。本模型的目標層為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要素層細分為資源價值、旅游開發條件與潛力、核心區環境、保護措施4個方面;指標層細分為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教育科研價值等20個方面(見表1)。

表1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
文章采用AHP計算指標權重,對各層指標因素兩兩比較,根據其重要程度進行判斷評分。設總目標層為A,與下層B1,B2,…,Bn有聯系,構建如下判斷矩陣P,其中 Bij>0,Bij=1/Bji。
各層次指標因素兩兩進行比較打分,得分為1、3、5、7、9分別代表重要程度為一樣重要、稍微重要、明顯重要、強烈重要、極端重要;得分為2、4、6、8則表示重要程度為相鄰判斷的中間檔次。兩者相比,較弱者為倒數。通過層次單排序,來確定同一層次各個指標之間對于所屬上一層次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重值。計算方法如下: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權重(見表2),為檢驗構造矩陣的可行性,需要對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中各評價因子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若CR<0.1,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調整或舍棄矩陣。其中RI為給定的比例系數,n階分別為3、4、5、6、7、8時,相對應的RI值為0.52、0.89、1.12、1.26、1.36、1.41。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A部分的CR值結果為0.053,資源價值B1部分的CR值結果為0.032,旅游開發條件與潛力B2部分的CR值結果為0.014,核心區環境B3部分的CR值結果為0.005,保護措施B4部分的CR值結果為0.004。因此,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權重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表2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權重

續表
因素集是指影響評價對象的各種因素所組成的一個普通集合,根據AHP及模糊綜合評價體系可得出判斷矩陣:目標層評價集A、要素評價集B1、B2、B3和B4。本文將設置5級制評價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評價集V ={V1,V2,V3,V4,V5}。
通過評價各指標所對應的評價等級,繼而獲得評價隸屬值,將其進行整理分析,根據隸屬度函數公式X=m/n,其中:X為隸屬度,n為問卷總量,m為問卷者對該評價對象的所屬評價等級的頻數,建立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隸屬度(見表3)。

表3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隸屬度
通過X=m/n的計算公式,構建出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要素層評價單因素隸屬度矩陣,具體數值如下:
1.要素層模糊評價
要素層模糊評價是可得出各要素層評價的模糊綜合。根據模糊評價的運算法則Bn=Wn*Rn(n=1,2,3,4),其中Bn表示要素層模糊綜合評價結果,Wn表示指標層各因子相對于要素層因子的權重向量,Rn表示指標層評價單因素隸屬度矩陣。計算出要素模糊評價層的綜合評價結果,如下:
B1=W1*R1=[0.2479 0.3329 0.3406 0.0742 0.0044];
B2=W2*R2=[0.2191 0.3366 0.3666 0.0638 0.0139];
B3=W3*R3=[0.4102 0.5209 0.0688 0 0];
B4=W4*R4=[0.1035 0.4221 0.4343 0.04 0].

表4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測評等級表

表5 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中各評價因子的分數、等級
2.目標層模糊評價
在要素層模糊綜合評價的數據基礎上,對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目標層的模糊綜合評價進行計算。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總體綜合評價為A=W*R,其中A表示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模糊綜合評價結果,W表示要素層各因子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向量,R表示要素層相對于目標層的模糊評價矩陣。計算出目標層的綜合評價結果,如下:

A=W*R=[0.2482 0.4043 0.2989 0.0442 0.0044]
本文分別給評價集的5個評價等級依次賦分為5、4、3、2、1,并確定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測評等級(見表4),通過計算得出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中各評價因子的模糊評價分數和等級(見表5)。
模糊評價結果A=[0.2482 0.4043 0.2989 0.0442 0.0044],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最大值為0.4043,對應評價等級中的V2,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結果是“較好”。
首先,由表2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因子權重結果顯示,評價指標體系要素層中權重排序為:資源價值B1(0.2626)>核心區環境B3(0.2597)>保護措施B4(0.2431)>旅游開發條件與潛力B2(0.2346),表明麗江白沙古鎮獨具特色的納西文化、白沙壁畫、白沙細樂、白沙錦繡等資源價值是麗江白沙古鎮開發中最關鍵的內容。因此,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經過合理有效地規劃與開發后,將會充分發揮其資源價值的優勢。
其次,在指標層中,保障機制C20、風貌完整性C17、生活延續性C16的權重排在前三位,分別為0.1、0.0936、0.0845,可見保障機制、風貌完整性、生活延續性是影響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因素。保障機制C20位居排序第一名,由于麗江白沙古鎮中有不少的古建筑,古建筑具有歷史文化價值高且不可復制的特征,可見保障機制對白沙古鎮至關重要。風貌完整性C17位居排序第二名,麗江白沙古鎮的建筑等保存完好,其風貌完整性在開發中具有重要優勢。生活延續性C16位居排序第三名,說明麗江白沙古鎮受到商業影響小,生活延續性得到了充分的保留。
再次,從評價分子的評分和等級來看,麗江白沙古鎮旅游資源的評價等級是較好,得分為3.8477。核心區環境的評價等級是好,得分為4.341。資源價值、旅游開發條件與潛力和保護措施的評價等級均是較好,得分分別為3.7457、3.6832、3.5888。在指標層中,評價等級為好的有歷史文化價值C1等6項因子,所占比重30%;評價等級為較好的有藝術觀賞價值C2等14項因子,所占比重為70%。通過評分和等級說明,麗江白沙古鎮具有高品質的旅游資源,發展潛力大。但是,在麗江白沙古鎮旅游發展中也存在短板,如:在評分中處于倒數的有資源種類豐度C8、配套設施條件C10、知名度與影響力C5。
最后,通過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結果分析,麗江白沙古鎮發展古鎮旅游資源條件“較好”,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源價值高,核心區環境優勢突出,保護措施得當,旅游開發條件與潛力充足,在合理的保護性開發的基礎上,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受到更多旅游者們的喜愛。
1.加強旅游資源保護和修復
對于麗江白沙古鎮的古街、白沙壁畫、四方街、牌樓、白沙錦繡藝術院等旅游資源,應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進行有效保護,保持其歷史真實性。同時,在尊重原有歷史風貌的基礎上,對存在破損的、遺失的古鎮旅游資源進行修復,豐富白沙古鎮旅游資源內容,打造精品古鎮旅游目的地。
2.深度發掘自身特色
在發展中堅持發掘自身特色,打造有別于麗江的大研古城、束河古鎮等其它古鎮類旅游。堅持將納西文化與鄉村文化相結合,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參與性的旅游項目,讓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發現納西文化的特色內涵,獲得獨有的旅游體驗。白沙古鎮中最具有的特色旅游資源是白沙壁畫,距今有幾百年的歷史,建議在開發中積極采用數字活化的保護技術,構造數字化資源庫,搭建線上數字旅游平臺,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從而實現可持續的保護與開發。
3.加強宣傳力度
麗江白沙古鎮擁有良好的旅游資源,且是世界級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知名度遠遠落后于同為世界級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組成部分的大研古城和束河古鎮,導致在旅游人數、旅游收入等方面有較大差距。麗江白沙古鎮應運用公眾號、小紅書、直播平臺等多種新媒體,擴大宣傳,樹立古鎮旅游形象,提升其旅游影響力。
4.促進產業深度融合
現旅游者追求多層次、多層面的旅游需求。麗江白沙古鎮應充分依托旅游資源,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自然風光、傳統美食等內容,設計多樣的產業融合型旅游產品,提高旅游產業綜合效益。白沙古鎮可以通過“古鎮旅游+” ,實現產業融合,吸引更多旅游者。一是“古鎮旅游+演藝”,把白沙古鎮與納西古樂表演相結合,生動的凸顯納西族的文化元素;二是“古鎮旅游+藝術”,把白沙錦繡藝術院與古鎮旅游相結合,開展體驗性、參與性高的旅游活動,讓刺繡藝術在旅游中得推廣;三是“古鎮旅游+研學”,充分利用白沙古鎮的納西文化元素,以青少年們喜愛的方式,開展研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