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龍
摘 要:近年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建設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文章從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現狀出發,分析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困境的成因,對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 小規模學校;學校建設;教育發展;鄉村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128-04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這對社會、學校、家庭、學生來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也解決了當下許多地區的教育難問題。但是,城鄉教育之間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教育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小規模學校的建設依然存在著許多阻力,這些因素制約著鄉村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鄉村學生受教育情況容易被忽視。近年來,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其仍是教育的短板,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基于此,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就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探究。
一、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現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逐漸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傾斜,但是從目前學校建設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老齡化嚴重
教師老齡化是目前鄉村小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嚴重制約著鄉村小學的發展。優秀教師資源通常會向城市小學傾斜,鄉村小學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很難得到足夠的師資力量補充,這就導致學校中的一線教師通常年齡較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正在不斷加速,這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對于那些年齡較大的教師而言,信息技術過于“高科技”,信息化教學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老齡化也會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精力不足的情況,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這些高齡教師經常會因為長久以來的教學習慣影響,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這也會導致教學低效化。
2.教師隊伍結構失衡
從鄉村小學教師隊伍現狀來看,在許多學校中,教師隊伍結構嚴重失衡。目前,對于大多數鄉村小學來說,語文和數學教師師資力量充足,但是音樂、體育、美術甚至英語等學科的師資力量卻嚴重短缺,這使得“均衡設置課程”的原則成為一紙空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從而導致素質教育不能得到有效落實。例如,在一些偏僻地區的鄉村小學中,甚至出現“一師一校”的情況,整個學校只有一名英語教師,這不僅會給教師帶來巨大的教學壓力,更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教師培訓機會較少
鄉村小學地理位置較偏僻,致使其與城市學校交流相對較少,從而導致鄉村教師很少能夠得到集體培訓的機會,大多鄉村教師只能依靠不斷積累實踐教學經驗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這樣的境況一方面制約著教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鄉村小學的建設。
二、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困境的成因
1.城鄉教育二元結構化致使鄉村小規模學校弱勢地位明顯
長期以來,鄉村小規模學校在教育改革、教育發展的過程中都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尤其是在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上,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資源往往與城市學校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很多地方政府在對教育資源進行分配的時候,通常主要考慮學校的規模、效益及辦學質量,而鄉村小規模學校由于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等因素的限制,在辦學質量和規模效益上長期與城市學校存在著較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又會進一步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對待鄉村小規模學校采取的都是“不增不減”的政策,既不減少現有的教育資源,也不進行過多的資源傾斜,這也給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壓力。另外,從人口流動的角度來看,教育條件已經成為人口流動的一個重要指向標,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往往愿意通過人口流動的方式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這就使得許多鄉村適齡兒童轉移到城市學校上學,很多鄉村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這種狀況的長期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導致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弱勢地位越來越明顯。
2.現行教育財政管理體制導致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經費不足
要想切實提升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質量,經費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但是從教育發展現狀、地方財政的管理現狀,以及鄉村學校的資金來源來看,要給鄉村小規模學校爭取更多的辦學經費困難重重。首先,目前用于鄉村學校的資金大多來自地方政府的收入,以及上級政府的資金支持,但是對于鄉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鄉村來說,地方政府收入有限,而且大多資金收入還要用于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用于鄉村學校教育發展的資金十分有限,而上級政府的資金扶持往往也很難滿足鄉村學校教育發展的需求。其次,很多地區采用的是中心校分管小規模學校的辦法,而中心校在進行經費分撥的時候都會采用“集中記賬”的方式,這導致真正能夠分配到小規模學校的經費有限,不利于小規模學校的發展。最后,很多小規模學校對教師培訓、勤雜人工費等公用經費支出沒有明確的規定,需要由原本用于教育發展的公用經費來承擔這一部分額外支出,導致真正能夠用于教育發展和學校建設的經費嚴重不足。
3.教師培訓和激勵政策不利于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水平的提升
從培訓政策來看,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培訓資金不充足,教學信息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導致教師得不到應有的培訓機會,教師個人發展受限,不利于青年教師的發展。從激勵政策上來看,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在編教師的工資、公積金、社保等物質激勵條件依然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與城市學校相比,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工作條件更差,教學任務也更加繁重,這都與物質激勵條件的落后存在著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會讓許多鄉村教師出現不平衡心理,從而導致很多優秀鄉村教師外流。此外,很多鄉村小規模學校信息化教學設備嚴重不足,不能夠做到每間教室都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這會導致教師的網絡培訓也難以保障。因此,這種工作待遇上的差距和教師培訓的不足都進一步導致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4.教師編制和調配政策與鄉村小規模學校實際狀況偏離
從教師的編制和調配的角度來看,目前鄉村小規模教師的編制存在人、財、事各自為政的現象。許多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都是由當地編制部門負責統一分配,然后再由當地財政部門進行有針對性的撥款,這種運轉模式導致很多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在教師分配的過程中,師生比和班師比都是有關部門需要考慮的重要指標,但是在目前的實際分配中,大多數時候有關部門都會根據師生比的標準來進行教師的分配,從班師比的角度來看,很多鄉村學校就會出現1.51的情況,這導致很多鄉村小規模學校都面臨著教師數量超編,而實際教師缺編的雙重矛盾,這進一步導致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困境。
三、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1.多渠道補充教師資源
目前,在教師入編政策上,國家對鄉村學校做出一定的傾斜,比如,近年來國家分別設置了“免費師范生”和鄉村“特崗教師”的崗位,以此促使年輕一代的教師到鄉村基層任教。在“免費師范生”政策下,應屆師范畢業生到我國鄉村學校任教的比例逐年上升,這為鄉村學校的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特崗教師”是國家為解決鄉村學校師資力量短缺而制定的新政策,通過“特崗計劃”,教師可以憑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實踐經驗獲得入編機會。近年來的“特崗計劃”就如何將鄉村教師“留下來”做出了新的嘗試,通過逐漸改善鄉村學校教師的生活條件,為鄉村學校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小規模學校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校方應抓住機會,積極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首先,學校可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免費師范生”的定向招生,以此獲得應屆師范生的優先分配機會。在“免費師范生”的責任內聘期結束后,學校可以給予教師更多政策上的優待,以此吸引免費師范生入職。其次,學校也可以面向社會招聘教師資源,這種招聘不應僅局限于應屆畢業生,也可以面向那些有從教資格且有一定從教經驗的人員,以此豐富教師招募渠道,促進學校師資力量的提升。最后,學校還可以利用教育領域的公益組織,來實現學校教師質量的提高。
2.靈活管理教師編制
要想有效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除了要從多渠道補充教師資源外,還要對現有教師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以此保證教師資源的高效利用。從目前鄉村學校師資力量分配情況來看,很多學校同時面臨著師資力量短缺和師資力量浪費的問題,針對此種情況,鄉村學校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對校內現有教師資源進行統一安排,以實現教師資源的合理配比,有效提升教師資源的利用率。在當下的鄉村學校中,以某一個縣城的教學情況為例,全縣學校中不超過25人的小班占總班級數的30%左右,這顯示出目前鄉村學校發展的小班化狀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鄉村學校的生源會進一步減少,小班化比例會進一步增加。在這種教育現狀下,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存在著“班師比”和“師生比”兩種編制標準,鄉村學校管理人員應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來合理選用分配標準。對于規模小于100人的鄉村學校,管理人員應更多地以“班師比”的標準來進行教師資源的分配。對于學生規模較大的鄉村學校,管理人員應以“班師比”的標準為主,同時輔以“師生比”的標準來實現教師資源的良好配置。對于教師資源極度匱乏的學校,如那些處于“一師一校”狀況的小規模學校,管理人員應以“師生比”的標準來進行教師資源配置,同時使其與其他學校積極達成合作,實現教師資源的流動配置,以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促進學校的教學情況改善。
3.均衡培養小學各科教師
在目前鄉村學校日趨小班化教學的形式下,教師資源的培養工作也應隨之做出調整。在傳統的教師培養過程中,各師范院校主要培養單科教師,即一位教師只需要掌握自己專業范圍內的學科教學內容,但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鄉村學校日趨小班化的教學發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與鄉村學校有合作關系的師范院校應就鄉村學校的現狀進行專業調整,專門開設綜合性的教師專業,以此讓師范生不僅掌握某一學科的知識,而且對其他學科也有所涉獵,以便為鄉村學校提供更加適合實際情況的師范生資源。例如,師范院校可以增設“語數英綜合”教師專業,以此讓一名教師同時接觸到小學階段的三大主科內容,讓他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
4.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
許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鄉村學校教師待遇普遍較低,鄉村教師工資與城鎮教師工資的平均水平有著明顯差距。這嚴重影響著鄉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阻礙鄉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制約鄉村學校的發展。因此,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對于改善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鄉村學校必須要與地方各級政府全力合作,共同為教師待遇的提高出謀劃策。一方面,從學校自身來說,鄉村學校應積極與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吸引來自社會中的閑散資金,也可以與助學公益組織合作,有效拓寬自身的資金來源,吸納更多資金以實現教師待遇的提高。另一方面,各級政府也應積極落實資源扶持的政策傾斜,將國家用于教育的撥款更多地向鄉村學校傾斜,以此解決鄉村學校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困境,為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動力,從而促使鄉村學校實現新發展。
5.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在保障鄉村學校發展的資金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后,鄉村學校的管理人員必須要針對學校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嚴格把控,應該建立完善的資金審查制度,將每一筆用于教育的資金去向都進行嚴格記錄,設法實現教育資金的優化配置,避免造成資金浪費。另外,針對目前鄉村學校教師培訓力度不足的狀況,鄉村學校必須提前預留出一部分資金,用于鄉村教師的培訓,并要制定完善的教師教育與培訓經費保障制度。與此同時,鄉村學校還要就培訓的好處積極向政府申請資金扶持,促使政府設置鄉村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并且以預算的形式納入到財政的范疇中,實現政府撥款用于鄉村教師培訓的目標,讓政府為鄉村教師能力提高和鄉村教學質量提升提供支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新要求,也是實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領域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政府和社會需要統籌規劃為小規模學校的建設貢獻力量,促進小規模學校的新發展,設法從多渠道補充教師資源、靈活管理教師編制、均衡培養小學各科教師、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等幾方面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學敏,賴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小規模學校教師精準補充機制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06).
[2]單麗卿.“因改善而消亡”:標準化建設與農村小規模學校生存困境——基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政策的實踐案例[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
[3]虎金峰,王安全.鄉村小規模學校青年教師隊伍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8).
[4]趙丹,陳遇春,趙闊.優質均衡視角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困境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2).
[5]姚翔,劉亞榮.優化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結構的路徑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04).
[6]盧同慶,范先佐.農村小規模學校自主發展策略研究——基于資源依賴理論和實踐經驗的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06).
[7]張旭.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效與困境——基于全國1032名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調查[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2).
[8]陳友誼,廖偉,鄒強.教育信息化:助推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新選擇——基于咸寧市咸安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1(01).
[9]范先佐.鄉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9).
[10]雷菁.教育扶貧視野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以湖南省瀘溪縣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02).
[11]曾新,高臻一.賦權與賦能: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之路——基于中西部6省12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情況的調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1).
[12]付衛東,曾新.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扶貧實施的成效、問題及展望——基于中西部6省18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區)的調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5).
[13]范佛全.中小規模高校圖書館的網絡化建設探析[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02).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School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i Xianglong
(Zhongzuiling Primary School, Zhongzuiling Township, Jishi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Jishishan 73170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public view.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n important task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accelerating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 basic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 powerful measure to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small-scale schoo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rural small-scale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scale schoo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small scale schools; school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rural prim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