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花
摘 要:“先學后教”是指每一節課要從學生的“學”開始,這個“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的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將“先學后教”模式運用到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有助于農村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形成英語思維,有效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文章分析當前農村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明確“先學后教”模式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意義,提出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運用“先學后教”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先學后教;農村學生;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139-03
“先學后教”,顧名思義就是先讓學生自學(或預習),在此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組互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先學后教”模式揭示的是“學”的活動與“教”的活動的一種順序關系,即“學”在前,“教”在后。將“先學后教”模式與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相結合,意味著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能夠多思考、多討論、多練習,進而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英語綜合能力。
一、農村英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1.農村英語教育資源不足
一方面,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有限,英語教學環境相對落后,這使得大部分優秀英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會選擇到條件更好、更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城市學校工作。為了招到英語教師,農村學校不得不降低師資引進標準,而師資引進標準的降低會導致農村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下降,從而進一步影響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如一些多媒體設備、功能房等均無法實現完整配置,這導致農村學生接觸信息化英語教學的渠道受阻,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和訓練的可利用資源短缺,學生英語學習效果難以保障。
2.農村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大多數農村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沒有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還不具備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只能在英語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這樣一來,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另一方面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這給學生接下來的英語學習造成了不利影響。
3.農村學生英語交流機會較少
大多數農村學生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學習過英語,即便少數家長學習過英語,其口語能力往往也很有限,無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有效輔導。這就導致農村學生缺乏家庭英語語言環境,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較少,“啞巴英語”現象嚴重。
4.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模式落后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農村英語教師習慣把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在實際教學中仍在沿用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進行“灌輸式”學習,只知道不斷地背誦英語單詞,卻不會主動地運用英語知識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無法得到有效發展。
二、“先學后教”模式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1.有助于增強農村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
“先學后教”是一種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相較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先學后教”模式,引導學生先在課下自行預習英語新知,以此讓學生對新的知識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帶著問題進入英語課堂進行學習,以此提升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效果,有效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2.有助于提高農村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學習英語最大的阻力就是缺少語言環境,“先學后教”模式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英語互動,有助于增加學生運用英語語言表達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運用“先學后教”模式,能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前發現問題,并能夠就自己發現的問題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借鑒彼此的英語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并逐漸養成英語自主學習習慣,做到提前預習、課后復習。
3.有助于提高農村英語課堂活力
“先學后教”有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先學后教”模式下,教師不再需要依靠自身的權威性去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也不再需要被動地接受英語知識,學生可以大膽地向教師進行提問和質疑,教師也可以隨時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以此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英語課堂更具活力,從而為自由、和諧的英語課堂環境的創設提供條件,為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運用“先學后教”模式的策略
1.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完成課前自主學習
對于大多數農村學生而言,他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英語學習,找不到英語學習的入手點。因此,在采用“先學后教”模式進行英語教學時,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課前預習小任務,以此為學生英語自學指明方向,有效避免學生在進行英語預習時出現無所適從、毫無頭緒的狀況。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學生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預習,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英語學習材料,以此讓學生學會利用學習資源完成自主學習。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點和難點進行記錄,以此讓學生提前梳理好知識脈絡,為其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奠定基礎,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以仁愛版七年級上冊“I have a small nose”一課的教學為例,在英語教學大綱中,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一些關于身體部位名稱的單詞,并能夠正確地朗讀、拼寫和理解一些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形容詞。基于此,在進行這一課教學之前,首先,教師可以針對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玩游戲的性格特征,為學生設計一些可供其課下自主預習“單詞”的游戲小任務,并提前為學生發放相關單詞的詞卡供學生預習使用。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將自己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并針對這些問題向教師請教。如有的學生常常混淆“head”和“hair”這兩個單詞的發音,他就可以針對這兩個單詞的發音向教師請教,以此獲得教師及時、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快問快答”小游戲,以此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如讓學生隨機拿出一張單詞卡,再對應自己的身體部位,用“What's this? This is my...”句型進行表述。教師運用“先學后教”模式,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先自主預習并發現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不但有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更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2.根據教學內容巧設互動問題,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質上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互動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農村學生缺乏英語語言交流環境這一實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先學后教”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語交流的平臺,創造更多的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問題”是交流和互動的紐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英語問題,再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促使學生進行英語深度學習。
以仁愛版七年級上冊“What does your mother do?”一課的學習為例,在進行本課“Listening and saying”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發互動,促進學生交流,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首先,在播放音頻前,教師可以先提出多個問題:“How does Kangkang introduce his friends to his mother? What does Kangkang's mother do? What does Kangkang's father do?”,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力訓練。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聽力材料,并引導學生根據聽力中的人物角色組成4人小組,共同分析和討論上述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再次為學生播放聽力材料,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答案的正確性。在“先學后教”模式下,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互動,促使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自主交流和討論,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一方面可以有效掌握這一課的重點句型,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充分提高口語能力。
3.根據學生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先學后教”模式有助于學生從被動的“灌輸式”學習向主動的“探究式”學習轉化,促使學生逐漸從會學向會用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讓學生多“用”英語,促使學生從生疏地運用到熟練地掌握,再到將其融會貫通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以仁愛版七年級上冊“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一課的學習為例,教學大綱規定,學生需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熟練掌握用英語詢問“就餐吃或喝什么”。基于此,在進行本單元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實踐教學情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假想自己和朋友正在國外旅游,到了吃飯的時間,大家一起走進一家餐館,那么,這時大家應該如何點餐呢?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以上情境設計對話,并思考在情境中可以實際運用的英語知識,如“Would you like some...?”“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May I take your order?”“What about some...?”等。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情境,能讓學生在不斷探究和實踐中,學會英語知識,運用英語知識。這既有助于培養學生英語知識的遷移能力,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運用的熟練度,也有助于挖掘學生的英語語言潛力,促使學生在實際英語環境中靈活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農村初中英語教育資源不足、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缺乏英語語言運用環境、教學模式落后等困境,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先學后教”模式,引導學生完成課前的自主預習,促進學生課堂上的有效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從而有效提升農村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蔣長剛,魯華山,黃芳.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5).
[2]王玉潔.關于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思考[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04).
[3]余忠燕,楊家勤.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以安徽省部分學校為例[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05).
[4]陳增生.淺談創建農村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06).
[5]曲曉慧,薄麗麗.教育公平視角下農村英語基礎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以黑龍江省農村A、B兩鎮初中英語教育為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6]葉紅萍.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2).
[7]胡瑾.改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3).
[8]劉倫浩.農村初中英語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01).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Fu Lihua
(Gutian Middle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201, China)
Abstract: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eans that every class should start with students' "learning", this "learning" is students' self-study with tasks assigned by teachers and established goals, students' self-study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class. Applying the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odel to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of rural students find their own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form English think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rural English teaching, def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odel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using the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model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before teaching; rura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