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盛建
為牢牢摁住家暴“拳頭”,我省將《江蘇省反家庭暴力條例》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7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經過四個月的精心修改完善,12月2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并全票表決通過了《江蘇省反家庭暴力條例》。條例共六章五十五條,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據全國婦聯此前發布的數據,在我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2.7億個家庭中,約30%的女性遭受過家庭暴力,每年自殺的女性中60%是因為家庭暴力。據統計,2016年以來,我省每年家暴警情有近10萬件,法院每年審結的家事糾紛案件也有近10萬件。五年多來,江蘇全省婦聯共接待家庭暴力信訪1.15萬件,占信訪總量的22%。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雙雙渴望救助的眼神和一次又一次不眠之夜的無聲吶喊。
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反家暴法明確規定了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公權力應對家庭暴力進行干預,并創設了家庭暴力告誡、人身安全保護令、緊急庇護等重要法律制度。反家暴法的實施,為有效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反家暴法的有些規定還需要通過地方立法加以細化補充,從而保證反家暴法在我省全面有效實施。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反家庭暴力工作,積極探索反家庭暴力聯動機制,在反家庭暴力工作方面積累了許多具有江蘇特點、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比如,公安機關制發反家暴告誡書、人民法院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這兩項工作都是江蘇首創之舉,被吸收寫入了反家暴法,為國家層面反家暴立法作出了貢獻。反家暴法實施后,我省各地認真落實,推動反家暴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比如,南京市將反家暴納入基層網格管理服務內容,納入網格學院培訓內容,建立公安婦聯聯動機制;常州市九部門共建婚姻家庭智慧治理數據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精準高效推進反家暴工作;南通市將反家暴信息納入綜治大數據平臺,巾幗網格員、婦情信息員“家家訪、月月談”,做實家庭糾紛和家庭暴力排查、預防、化解等工作。因此,把這些好的經驗做法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固化下來,對于提高我省反家暴工作專業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十分重要。
家庭暴力的實質是家庭中權利不平等的產物,體現的是家庭成員的不平等關系,是強勢家庭成員對其他家庭成員的多重控制。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移動江蘇公司董事長周毅認為,在反家暴立法需要解決的諸多問題中,家庭暴力的定義是反家庭暴力立法最核心的部分,是這部條例中最基礎內容之一。為增強條例的可操作性,條例采取了分類歸納和具體列舉的方式,對家庭暴力的概念作出明確界定。條例明確了家庭暴力的四種類型,即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經濟控制,主要包括毆打、捆綁、凍餓、殘害等人身傷害行為;拘禁、限制對外交往等限制人身自由行為;跟蹤、騷擾,經常性謾罵、恐嚇,以人身安全相威脅,侮辱、誹謗、散布隱私,以及漠視、孤立等精神侵害行為;強迫發生性行為等性侵害行為;實施非正常經濟控制、剝奪財物等侵害行為。
實踐證明,反家暴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國家機關、社會和家庭共同承擔反家暴責任,形成政府主導、密切合作、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才能徹底消除家庭暴力,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條例明確,反家庭暴力是全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反家暴工作遵循預防為主,教育、矯治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實行社會共治。同時,對政府及相關部門、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的職責進行了明確和完善。其中,婦兒工委作為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牽頭協調我省相關部門推動反家暴工作,要組織建立發現報告、聯防聯動、關愛服務、輿情應對、督查推進等反家暴工作機制。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對這方面的規定均表示肯定。有的委員在審議時指出,婦兒工委囊括了十幾個部門,有專門分管的副省長以及十幾個部門負責人,具有江蘇特色,能夠比較好地協調解決反家暴問題。
為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反家暴專業服務,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可以通過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支持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等專業性社會組織開展家庭關系指導、家庭暴力預防知識教育、家庭暴力受害人庇護、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等專業服務。”省人大常委會委員、鎮江市醫療集團醫院副院長孔繁芝提出,家暴是一個社會問題,反常行為的背后往往受到深層次社會心理因素的干預,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應對,因此,除了政府及相關方面需要強化多元聯動之外,充分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和發動社會組織尤其是能夠提供相關心理服務的專業性組織參與反家暴工作,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反家暴的社會化工作格局。
反家暴工作重在預防,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完善預防機制。針對家庭暴力的復雜性、隱蔽性等特點,要開展家庭美德宣傳教育,普及反家暴知識,增強全社會反家暴意識,建立健全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綜合預防機制。
條例對司法機關、婦聯、媒體、學校、基層政府及組織在預防家庭暴力發生方面的工作職責、工作措施等進行了明確規定,突出了司法機關開展以案釋法和警示教育活動,媒體弘揚健康文明的家庭風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結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開展家庭美德、反家庭暴力教育,鄉鎮街道將家庭暴力預防、排查、處置工作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村委會居委會引導形成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等內容。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常委會副秘書長朱有華認為,結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開展反家暴教育,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條例規定,禁止宣揚家庭暴力,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不得制作與刊播渲染、展示家庭暴力的節目和廣告。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于敦德提出,這樣的規定很充分很有必要,不僅僅是公共場所,在任何地方都不應該宣揚家庭暴力,全社會必須對此形成共識。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案例是最好的法治教科書,人民群眾對反家暴的認識,也需要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增強。11月25日,江蘇省高院、省婦聯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反家暴法實施以來我省反家暴工作開展情況,并發布江蘇法院審理家暴案件的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主體、家暴的認定、多元聯動有效遏制家暴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在類型上具有代表性、在裁判規則上具有典型性、在裁判效果上具有示范性。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張謇研究中心干事會副會長張慎欣認為,發布典型案例的做法,符合條例對于司法機關提出的明確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彰顯司法裁判的教育、示范、引導、評價功能。
預防固然重要,要控制住家暴的“拳頭”,最終還得動真格,反家暴必須不折不扣落實到處置工作上來,這就需要進一步構建聯動機制,完善處置流程。對此,條例明確,各級政府婦兒工委組織制定反家庭暴力聯防聯動工作流程,協調相關部門單位落實聯動機制,并且規定了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首辦工作責任制。

為了規范基層組織和人民團體對家庭暴力的處置措施,條例規定,有關基層組織、人民團體接到家庭暴力的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勸阻暴力行為、協助受害人及時報案等五方面具體工作措施。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處置措施條款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有利于各責任單位據此開展具體工作。根據反家暴法,條例對強制報告的單位、強制報告的保護對象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告誡制度是公安機關對依法不予治安管理處罰的家庭暴力加害人采取訓誡、教育、警示等非強制措施,督促加害人改正違法行為作出的一種治安行政指導。條例在上位法規定的基礎上,對出具告誡書的條件、告誡書的內容和程序、告誡書送達以及查訪制度作了相應的細化規定。條例著重對臨時庇護服務進行了規范,規定了提供臨時食宿、協調有關機構為受害人提供醫療、法律、心理輔導服務等內容。大家表示,臨時庇護場所是受害者的“避風港”,相關內容的完善,為民政、街道等部門做好庇護、救助工作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指引。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案件訴訟程序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人身安全保護令作為預防和制止家暴的民事法律救濟途徑,相當于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筑起了一道“隔離墻”,將加害人阻攔在夠不到受害人的地方。反家暴司法實踐表明,該項制度實施后,降低了家庭暴力的嚴重性和發生頻率,起到了預防家庭暴力的作用。
據了解,截至今年11月20日,江蘇法院共計受理申請人身保護令案件1907件,簽發人身保護令1356份,簽發率達71%,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發生。
為了更好發揮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作用,條例規范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和受理條件,規定當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特定條件下相關人員和單位可以代為申請。條例明確,家暴受害人可以申請多項保護措施,人身安全保護可以采取“禁止令”“遠離令”“遷出令”等多種形式。
在指引證明材料方面,條例規定,下列材料可以作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證明材料:包括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診療記錄;證人證言、加害人保證書;文檔、圖片、音頻視頻等電子文件以及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記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家庭暴力事實的材料。11月25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當天,為幫助、引導家庭暴力受害人增強意識、提高能力,有效收集和固定家庭暴力證據,全國婦聯權益部在總結涉家暴相關案件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證據收集指引》,向全社會詳細介紹了兩大類八小項證據清單。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常委會外事委主任邵偉明提出,盡管我省條例并沒有將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提交的材料詳盡列舉,但是在立法技術上采用了“其他能夠證明家庭暴力事實的材料”的兜底方式,充分體現了立法原意,這樣的規定足以為當事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提供明確的指引。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家庭暴力的存在,嚴重損害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破壞家庭的和諧,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江蘇全省現有2700多萬個家庭,唯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安寧。《江蘇省反家庭暴力條例》的出臺,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以法治力量消除家庭暴力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