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麗 通訊員 鄧鵬飛
2021年是武漢城建集團改革重組的開局之年、奮斗之年,自加入城建大家庭以來武漢園林院依托集團設計咨詢板塊優勢積極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運用研發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整合行業組織資源優勢,多措并舉跑出發展加速度。本文將帶領讀者領略武漢市園林院實施的兩個標志性工程。
東湖聽濤景區地處武漢市中心,是東湖風景區最早建成開放的景區,以浩瀚的湖泊風光、源遠流長的屈原文化為特色。目前東湖聽濤景區正開展一系列景觀提升工程,覆蓋景區23處大小景點,占總景點的一半以上,為建園以來最大規模改造。圍繞“一條聽濤綠道”和“一脈人文綠道”,諸多亮點已經“浮出水面”,向游客展現更美的東湖。
更親水,7公里湖岸線串聯多種玩法。在東湖聽濤景區海光農圃牌坊處湖岸線看去,錯落有致的生態駁岸已見雛形,施工人員正在現場忙碌著。此地曾經是硬質駁岸,人與水的親近度不高,該沿線正改造成百米長階梯狀生態疊石駁岸,并種植上水生植物,吸引更多水生生物群落“定居”,也讓游客能近距離感受湖水拍打岸邊的清新。



鄂州梁子湖綠道 九龍灣
整個東湖聽濤景區湖岸線約7公里,在此次改造過程中,將分為若干段進行特色化提升,將原本湖岸線邊以通行功能為主的小徑打造成通行便利、移步換景的漫步道。
從北向南,東湖海洋世界至碧潭觀魚段以開敞大氣的景觀風貌為主,因地制宜拓展濱湖空間、創造多樣化的停留區域,包括眺望湖景的開敞空間、穿越杉林的生態棧道、駐足休憩的開闊草坪。碧潭觀魚至先月亭段以親和力更強的親水場地為主,將補充臨湖休憩場地、豐富親水空間格局、打造生態疊石駁岸。夜幕降臨,水杉林間還將亮起星星點點的酷似“螢火蟲”的光影,給游客帶來另一種慢游體驗。
更沉浸,楚辭景致搬到城市公園中。東湖聽濤景區內,行吟閣、屈子文化園等人文景點周邊均同步改造中。此次改造將以屈子文化為核,多種方式打造沉浸式文化氛圍,如屈子文化園將種植南天竹、小香蒲、薜荔、五月艾等近20種蘊含著《楚辭》文化內涵的植物,使游客沉浸式觀賞植物,感受歷史。屈子文化園中軸線還將新增屈子文化光影秀,將與屈子文化相關的經典詩詞歌賦、傳奇故事通過光影投射于地面,沉浸式感受濃郁楚文化風韻。異國風情園內湖海盜船還將化身3D幕布,或將上演屈子文化、異國風情等主題燈光表演。行吟閣畔則將增設木質平臺與青石板路,合理規劃人行道與游覽車行道,拓寬游步道區域,為游客留出更多“澤畔行吟”的活動空間等。
更舒心,增設休憩空間減少人車混流?;诰皡^現狀情況和訪客使用需求,此次改造主要聚焦四大角度:“對城市綠色空間進行多樣化復合利用、為聚集型訪客提供配套服務、對東湖特色呈現人文展示,以及對市政基礎設施進行系統化整理。”一系列新的景觀將誕生。小梅嶺旁湖畔將新增親水臺地式駁岸,中華寓言園內硬質駁岸的矩形池塘也將改造成集溪流、疊水、島嶼、水生物群落為一體的中式傳統園林景觀風貌。景區內部還將增設諸多游客休憩區域及特色休閑座椅等,優化游玩體驗。改造工程還對全線交通因地制宜進行整治,特別是對景區內4.9千米的人車混行路段進行合理規劃。例如行吟閣區域的交通動線將進行重組,觀光電瓶車未來將沿內湖同行,沿大湖岸線則僅供游客休憩慢游。水云鄉及亞洲棋院湖畔前臨水區域也將改造成可供游客觀湖小憩的平臺,車輛則將整合至內側統一停放等,進一步提升游客游玩體驗。同時,此次改造工程還將一次性對聽濤景區地下水電管網進行系統性改造。

鄂州梁子湖綠道 何小白 攝
近期,鄂州市梁子湖環湖綠道首條區段建成,揭開了梁子湖環湖綠道的一角,作為湖北省第二大湖,梁子湖水域面積廣大,自然風光優越,旅游資源豐富,整個綠道建成后,將成為武漢、黃石、鄂州、咸寧等地居民出游踏青的重要景區。
鄂州梁子湖環湖綠道(一期)是梁子湖沿湖路改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段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居于梁子湖叉西南側,起于鄂州梁子湖區涂家垴鎮碼頭,止于細屋金灣,用地呈帶狀,全長16.8公里,總面積約18.2公頃。
作為東湖綠道的設計方,武漢園林院團隊針對東湖綠道這個武漢市區最大的濱水活動空間,在景觀營造及功能建設上更加注重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閑需求;在梁子湖項目上則以鄉村振興、生態旅游建設為導向,充分依托梁子湖畔自然、野趣的良好生態基底,整合周邊村莊的產業資源并將其景觀化,形成獨具梁子湖鄉野特色的綠道景觀的同時,也推進了地方生態旅游及經濟發展。
以綠道中的萬畝葵園景點為例,萬畝葵園現狀地形綿延起伏、視線悠長,從設計的角度,這塊基址十分適合做純粹的花海景觀,而通過調研設計團隊發現周邊村民也正有種植向日葵的意向,雙方不謀而合。于是設計團隊針對性的強化現狀地形,設置疊級毛石景墻,與當地村民合作種植大面積向日葵,并設計浪漫風車、彩虹風鈴等,形成一片燦爛有趣的向日葵花海。

鄂州梁子湖綠道 何小白 攝
還有泡桐營地,則是結合了當地經濟泡桐林,利用周邊高地勢打造露營體驗場地,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保護性開發進行經營,同時保證后期可以升級擴展;結合當地杉木、楠竹產業營造的竹樂園,將現狀廢棄混凝土筒重新刷漆利用,形成可供兒童攀爬游樂的特色活動場地。
從生態到生態+,綠道2.0重在重塑地域文化。武漢園林院自張公堤城市森林公園、武漢環東湖綠道、武漢金銀湖亮點片區等綠道建設中,充分意識到綠道建設的發展,不能僅限于生態建設和提升,如何在生態中做加法,為場地留下記憶,抒發地域文化特色,將是綠道建設者的下一個方向。本項目充分考慮了既有景點、場地建設條件,并融入了當地歷史文化進行設計與建設。
例如涂鎮碼頭節點上,設計團隊在前期踏勘中發現道路邊現存若干廢棄建筑,均由傳統紅磚筑成,設計考慮就地取材、延續場地記憶,采用紅磚為原材料,在路口設計不同高度的特色景墻若干段,并設置“梁子湖綠道”LOGO,形成獨具特色的入口形象界面,同時串聯了原有的碼頭、荷花塘,形成兼具集散和游賞功能的新景點。
在萬秀曬場景點的打造上則融合了更多的文化韻味,在設計之初進行現場踏勘與調研時,設計團隊走進萬秀村,發現家家戶戶門口幾乎都有個小曬場,有直接曬在地上的蘿卜條兒、也有盛在簸箕里的紅辣椒,在村口的農家樂里還能看到腌制泡菜的瓶瓶罐罐,團隊被這種淳樸而濃烈的生活氣息吸引,于是設計團隊在打造萬秀曬場時采用瓦片作為地面鋪裝,利用磨盤置于地面作為標識,青磚砌成的鄉村文化墻上嵌入簸箕、瓦罐、草帽等物件,充分展示鄉村農耕文化。
東湖聽濤景區改造,旨在讓人與水親近、人與自然親近,讓游客在都市之中也可以走進自然,得片刻悠閑。鄂州梁子湖環湖綠道建設,則為鄉村設計,倡導人與土地和諧共生、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取用有度的中國式生活美學。為鄉村設計,需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智慧,更需要尊重地方生活系統的多樣性,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為鄉村設計,還要發揮設計整合、協同創新的作用,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用設計將鄉村的發展資源轉化為生命力,繪就鄉村美好圖景。

鄂州梁子湖綠道 何小白 攝

鄂州梁子湖綠道 九龍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