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喆

從火神山醫院開建首日入場,至醫院關艙閉院退場,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漢·中國知音城還建社區工程EPC機電工程項目部執行經理尹典堅守在抗疫戰場一線達83天,為在崗時間最長的火神山醫院建設者之一,用建設者的血肉之軀為白衣天使鑄就了最牢固的保壘。
疫情穩定之后,他成為了“火雷精神”的傳播者,把“中國速度”背后的故事帶到了建設一線、項目辦公室、工地生活區,受到國家主流媒體多次關注,將信仰的種子播撒到了千家萬戶。
2020年除夕的早上,尹典正在家煮著餃子,接到領導電話,得知援建火神山醫院。因為家就在武漢市蔡甸區,他想都沒想,便脫口而出:“15分鐘就到現場”,甚至沒來得及等鍋里的餃子煮熟,關上灶火,準備出門。
走到門口時,3歲的女兒問他:“爸爸你去哪兒?”尹典深深地看了一眼女兒,留下童話般的約定“爸爸要去修建一座困住病毒怪獸的城堡”,隨后毅然前往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15分鐘后,他便已出現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迅速地投入火熱的施工大潮,負責工區給排水施工。那幾日,尹典經常兩天兩夜不眠不休,困了靠吃辣椒提神,每日行走三四萬步,雙腳被泥水泡得變了形……他與萬名建設者一起眾志成城,在知音湖邊吹響最雄壯的戰斗號角。
1月29日,火神山醫院項目即將開始進行排水管道安裝工作,一個極為嚴峻的難題擺在了面前:因為工序交叉,需要工人鉆到集裝箱下面的縫隙里,趴在黃土泥坑之中進行安裝作業。
集裝箱板房距地面最低處只有大約30cm,非常狹窄,再加上連日降雨,地面潮濕,空氣閉塞。工人得知后,難掩面露難色。
“困難擺在眼前,但是我們必須上!”尹典鼓勵團隊:“我們猶豫多一秒,挽救病人的時間就少了一秒!”。1月30日,他和黨員突擊隊的同事主動帶頭,率先行動,帶領400多名工人鉆入地縫中作業。過程中,不少人的衣服被劃破,尹典的手臂也被劃傷,匆匆處理傷口后,他又鉆到狹小的空間里作業。當晚,施工范圍內的全部排水管道順利安裝完成。
兩天后,醫院順利交付,尹典和萬余建設者一起,書寫了火神山醫院短短十日從無到有的“中國速度”。
醫院建成后,他主動申請駐守醫院參與維保工作,擔任中建三局二公司火神山醫院機電維保組組長,守護火神山醫院電力系統和負壓系統這兩條“生死大動脈。”
他和戰友24小時待命,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背著重重的工具箱,穿梭在醫院每個角落,屢屢為了維保進入“紅區”。
2020年2月19日,同事巡檢時發現負壓病房壓力有所下降。他立刻來到現場,發現受大風影響,連接風管和風機的帆布軟接有些許脫落。
這個小故障卻可能引發一場大事故——一旦負壓病房壓力減弱,病房里攜帶有病毒的空氣就會流竄至清潔區,將威脅醫護人員的安全。
維修本身并不難,風險卻非常高。故障風管連接的正是重癥病房。只要打開風管設備開始維修,高密度、新鮮的新冠病毒就會撲面而來。尹典來不及多想就立刻開始進行搶修,從發現故障到搶修完畢,僅用了10分鐘。
尹典說:“我維護的不僅是醫院的機電設備,保護的更是生命和平安。我們不能讓醫護人員遭受到病毒的侵害。他們來守護病人,我們來守護他們。”
2020年三月中下旬,“春如四季”的武漢,猝不及防得迎來高溫,戶外溫度竄到了25℃以上。火神山醫院的走廊上,因為密不透風,體感溫度甚至達到了接近30℃。醫護人員還需要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來回行走時,常常熱得滿頭大汗,憋得臉頰通紅。
維保團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急中生智:“我們去找大量的冰塊,來給醫院降溫!”冰塊去哪里找?尹典和同事們絞盡腦汁尋找資源,開車在武漢滿城詢問,最終聯系到一家制冰廠,為醫院提供冰塊。
有了冰塊,運輸又成了一個大問題。一塊大冰塊,重量接近50斤,不少醫生、護士都是年輕女孩,她們如何能輕松地把笨重的冰塊運送到病房走廊一一擺放?
尹典絞盡腦汁,排除了幾個方案:如果用保溫箱,女孩們很難搬得動;如果用帶有滾輪的收納箱,只能彎腰推運,也非常辛苦。最終,他從漢口北找到一家商戶,高價采購了40個有滾輪的大號戶外垃圾桶,可以較為輕松地將冰塊推運起來,放置在走廊上。
醫護人員連聲致謝:有了這些冰塊,走廊的溫度降低了至少5℃。
疫情逐步向好,在鄂醫療團隊也開始撤離。尹典和同事也希望能給火神山醫院醫護人員送行,卻被婉拒。尹典心里很難受:“我知道軍醫有自己的紀律,但是我心里實在過意不去——我們雖然不是一個組織的戰友,但是我們是一個戰壕的兄弟!”
尹典和同事就輪流在酒店蹲守,每天詢問酒店醫護人員是否可能退房。足足蹲守了三天,在4月15日,他終于守到了這場分別:上午9時,醫護人員開始下樓集結,短暫地拍照留影之后,便一路小跑上了大巴車。尹典和維保團隊在現場,幫助醫護人員拍攝合影,然后目送他們離開。
之后,尹典關掉病區的水、電開關,離開了醫院。隨后,他又將最后留守醫院的兩位工人送至蔡甸區設置的集中隔離點,為他們辦理手續。這才算是完成了在火神山醫院的工作。此時,距離他進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已經83天。
正是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維保現場,尹典親身經歷、親眼目睹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讓他對我國先進的制度優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等概念形成了自己深切的感悟和獨特的理解,這種只有在一線抗疫“戰場”才能積累的所思所悟,不僅形成了他個人思想的巨大轉折,也激勵著他成為黨的理論知識的宣講者。
2020年10月,尹典作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代表參加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人民英雄”張定宇、陳薇、張伯禮等同臺講述難忘的抗疫故事。同期,尹典還參加“頂梁柱、頂得住”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及中建集團“建證力量”抗疫先進事跡巡回宣講會。
建黨百年之際,中建集團積極策劃開展“建證力量 紅色傳承”黨史學習教育融媒體主題宣講等多場理論宣講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宣講與企業形勢任務宣講結合起來。
2021年10月,尹典作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參加中共中央宣傳部就“啟航百年新征程 展現住建新擔當”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2021年12月,作為中建集團代表,尹典以視頻宣講方式參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學史為民”先進事跡視頻報告會。
一次次宣講報告中,尹典講述所見、交流所感、分享所悟,以紅心向黨的信仰之光,照亮了無數黨員干部爭先奮進的追夢之路,并榮獲中宣部2021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