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撰文 曹珩



我從柏林乘火車來到夢中神往的布拉格。踏上這片土地給我一種不真實之感。因為我早已在文學世界里無數次來過這個地方了,卡夫卡、里爾克、昆德拉或是克里瑪,他們的作品都曾被這座城市所滋養。它是一座面積不大的東歐小城,卻堪稱文學與藝術的圣地。它被歌德稱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
其中,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距今已有650 多年歷史。查理橋,是連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這段狹窄蜿蜒的街道聚集了許多舊城的精華,是捷克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之路。查理大橋上有三十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現在原件已經保存在博物館內,大部分已經換成復制品,據說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便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
查理大橋享譽世界還因為卡夫卡。卡夫卡三歲時便在大橋上游蕩。他生命的最后一句話依然是:“我的生命和靈感全部來自偉大的查理大橋。” 他生于斯,長于斯,也葬于斯。我們可以相信,生活在城堡區邊上的卡夫卡,正是把這些每日所見的現實的形象揉碎,使之變幻為夢的形象、藝術的形象。
卡夫卡回憶錄《卡夫卡對我說》的作者雅努斯說過,“他不但能說出大橋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發現他竟在夜晚借著路燈的光亮在數著橋上的石子。”
數得清的是石子,數不清的是人生;數得清人生,依然未必懂得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