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7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在河源市第四小學召開“走進粵東西北教研幫扶活動”教研工作座談會。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傅湘龍,黨委委員、教學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鵬,基礎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軼潔;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桂娟;河源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東輝,河源市教育研究院院長何功興,東源縣教育局黨委委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陳紅星,河源市各縣(市、區)教研機構(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參加會議。
參會人員圍繞高水平教研體系建設,包括:教研隊伍建設,教研模式、機制和組織創新,教研工作支撐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交流。河源市教育研究院及各縣(市、區)教研機構(教師發展中心)匯報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有關建議。
張東輝提出,河源作為山區市,要構建高水平教研體系有六個關鍵問題。一是鄉鎮中心小學教研機構設置、職責要求、教研操作的問題;二是關于“雙減”政策下減負提質的策略研究;三是縣級教師發展中心教研關鍵職能的發揮;四是學科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問題;五是關于創新網絡教研機制推進教研信息化的問題;六是關于市縣教研員成長機制的問題。
李桂娟指出,深圳對口幫扶河源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礎。深圳市加快健全市、縣(區)、校三級教研體系,下大力氣做強做大教研體系。她希望深圳與河源深化教研工作交流輻射,落實國家普通高中新高考新教材新課程和“雙減”政策要求,推進成果培育扶持和轉化。
傅湘龍強調,當前全國都在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河源市教研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和認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他認為,河源市要著力謀劃和落實建設高水平教研體系。一是找準方向、找準定位。加強黨對教研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教研員隊伍中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二是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推進教學評一體化改革,從關注分數轉變為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進步和每一所學校的發展。三是系統設計,圍繞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內涵建設、制度建設,推動教研模式、方式、組織、機制創新。四是找準關鍵點和切入口。要在配足配齊教研員基礎上提升隊伍素質,探索教研員評價制度;構建教師教研員共同體,加強校(園)本學科之間、同一學科不同學段之間教研工作協同。五是健全制度,從確保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六是協同聯動做好對口幫扶。河源市要充分利用深圳市優質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受幫扶強壯自身“筋骨”,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和水平。七是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要在關注課堂教學基礎上提高關注學生力度,下功夫激發學生興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關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關注將學科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