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偉,焦智民,郭君蘭,楊 柳,張春珍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由于飲食多樣化和社會平均年齡的增長,食管癌的患病率逐漸增多[1]。早期食管癌的預后較中晚期明顯較好,但食管癌患者早期多無癥狀,確診時常為中晚期,導致預后較差[1]。隨著醫學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腫瘤相關分子檢測應用于臨床,這些檢測可為惡性腫瘤的診治提供參考。因此,研究腫瘤相關分子與食管癌發生、發展的關聯,可能為食管癌的診治,尤其是早期診斷提供一定的幫助[2]。
FK506結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s,FKBPs),是高度保守的伴侶分子蛋白家族,通過激活組蛋白分子伴侶,調控轉錄因子及改變染色質結構影響基因表達、修復及復制等[3]。目前已發現至少15種該家族成員,其中FK506結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又稱FKBP51(FK506 binding protein 51)是其成員之一[4]。有研究顯示FKBP5與某些實體瘤的發生有關,其高表達可誘導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干細胞[5-6]。在人類腫瘤研究中,FKBP5表達升高或降低均有發現。目前越來越多研究顯示FKBP5可能是腫瘤的一個新治療靶點[7-9]。國內外最新的研究發現,FKBP5與食管腺癌患者的生存呈負相關,可作為影響預后的獨立指標[10-11]。在國內,食管鱗癌、食管胃交界癌中FKBP5的表達等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作者設計了該課題,采用免疫組化檢測食管鱗癌組織中FKBP5的表達,旨在研究FKBP5與食管癌的發生、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河南省安陽腫瘤醫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手術并確診的食管癌患者49例(手術前均未行新輔助放化療),年齡48~76歲,中位年齡65歲,疾病病理分期采用國際TNM分期:Ⅰ+Ⅱ期33例(67.35%),Ⅲ期16例(32.65%);腫瘤直徑<4 cm者35例(71.43%),≥4 cm者14例(28.57%);淋巴結轉移陽性者20例(40.82%),無淋巴結轉移者29例(49.18%)。
1.2 免疫組化本課題所應用組織均為10%甲醛固定常溫約24 h,由我院病理科醫師石蠟包埋;將所有標本切成4 μm厚切片;在室溫下用抗FKBP5 (Bio-Rad, USA)一抗孵育2 h。FKBP5免疫組化染色(食管癌及癌旁組織)均使用本院全自動免疫組化機(LEICA,Germany)。免疫組化結果由我院2名病理科醫師進行閱片,判分標準:1+,1%~25%的陽性細胞;2+,25%~50%的陽性細胞;3+,50%~75%的陽性細胞;4+,≥75%陽性細胞。細胞著色:0分,陰性;1分,淺棕色;2分,棕色;3分,棕褐色。最終按總積分,即陽性率積分數和著色程度積分數相乘,分為高表達和低表達:低表達<5分,高表達≥5分[12]。見圖1。

圖1 免疫組化檢測FKBP5在食管癌(A)和癌旁組織(B)中的表達(SP法,×200)

2.1 食管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FKBP5蛋白的表達FKBP5定位于細胞的胞核。49例食管癌組織中,高表達39例(79.59%),低表達10例(20.41%),而在食管癌癌旁組織中FKBP5高表達僅2例(4.08%) ,而FKBP5低表達47例( 95.92%)。FKBP5在食管癌組織、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4,P<0.05) 。
2.2 FKBP5表達與食管癌臨床病理特征FKBP5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達與食管癌患者的性別、年齡、食管鱗癌不同病理分類、腫瘤發生部位、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及神經浸潤、pTNM分期等均未見明顯相關性(P>0.005),見表1。

1 食管癌中FKBP5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例(%)
2.3 FKBP5的表達與食管癌患者預后食管癌患者中FKBP5高表達組的平均生存期為30.4個月,低表達組為35.5個月,顯示FKBP5高表達患者的3 a生存率低于低表達者,即FKBP5低表達組預后更好(χ2=16.62,P<0.05)。見圖2。

圖2 FKBP5不同表達水平食管癌患者3 a生存期的生存圖
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之一,尤其是食管鱗癌在全球多見,我國高發地區為太行山周邊的河南、山西及廣東的部分地區等[13]。食管癌早期常無癥狀,診斷困難,確診通常為中晚期。因此,食管癌患者的總體預后較差[14]。目前關于食管癌分子學和形態學的研究已開展很多,但是仍未找到可應用于臨床的預測因子。如能發現明確的因子可預測及判斷預后,對全民篩選,尤其是高危地區人群篩選,以及更好的個體化精準治療將大為有益。FKBP5的羧基末端有3個肽重復(TPR),其功能與熱休克蛋白HSP90、HSP70及其他蛋白質,如類固醇激素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孕激素受體和雄激素受體(AR)均屬于類固醇激素受體[6],在 FKBP5的作用下類固醇激素受體的轉錄活性降低,但不會降低雄激素受體的轉錄活性。FKBP5的異常表達在多種腫瘤中都有發現,高表達于黑色素瘤、腎癌、顱內腫瘤、淋巴瘤、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及前列腺癌等,但其在結腸癌和胰腺癌中的表達下調或不表達[7]。研究發現,在黑色素瘤中FKBP5與腫瘤的侵襲及轉移灶大小相關[8],在膠質瘤中FKBP5與膠質瘤的分級、總生存、預后存在一定相關性[13]。這些研究顯示,FKBP5蛋白或成為新的腫瘤分子標記之一,它可能通過不同的信號轉導途徑調控轉錄、DNA修復等,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目前很多研究顯示,FKBP5可能是一個新的腫瘤診斷、治療靶點[9]。FKBP5的表達通常可調控AR信號功能,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發現它優于其他AR目的基因[10]。國內外最新研究發現,AR和FKBP5與食管腺癌的生存呈負相關,可作為影響預后的獨立指標[11]。但食管鱗癌、食管胃交界癌中FKBP5的表達情況國內外未見報道。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FKBP5蛋白在49例食管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表達,FKBP5蛋白在食管癌組織中的表達為79.59%,而在癌旁組織中為4%,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揭示FKBP5表達或與食管癌的發生、發展有關。該結果與FKBP5在前列腺癌等的表達情況一致[7]。本研究中FKBP5表達與食管癌患者的性別、年齡大小、食管鱗癌不同類型、腫瘤發生部位、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神經浸潤及pTNM分期無顯著相關性(P>0.05),提示FKBP5可能在食管癌的發生、發展、轉移及疾病預后中存在一定作用。且本研究相關結果提示,FKBP5低表達組食管癌患者的3 a生存率高于FKBP5高表達組,提示其或成為食管癌患者預后的新分子指標。因此,FKBP5的表達可能是食管癌診治、預后檢測的新的生物學指標之一。
本研究顯示,在食管癌組織中FKBP5表達較高,提示FKBP5可能是食管癌發生、發展、預后檢測的新指標。進一步研究FKBP5在食管癌基礎及臨床中的具體分子機制,將為食管癌的早期診治(篩選)、預防及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