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國 圖_趙亞楠

風輕輕掠過樹梢,散落一地的黃葉在廣袤的大地跳躍著、舞蹈著,成為季節更替間的淺淺印痕。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不經意間,案頭一頁頁的臺歷已慢慢飄零成遠去的記憶,新的一年來了。
時節如流沙走過四季,在歲月的長河中又刻下一道年輪。回想昨天的身影,探尋走過的印跡,或博學中蓄力向上,或實干中奮力向前,或篤行中拼搏奉獻,每個人都是奮斗者、前行者,他們風雨無畏、困難不懼,都保持著前行的姿態,都有執著前行的理由。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這些前行的姿態和理由,時常浮現于我的腦海,停留在我的心中。
“跟設備打交道,業務不過硬不中。工作再緊,學習不能耽擱。”這是2021年3月,在220千伏荊華變電站春檢現場新員工小吳跟我說的話,很平凡、很真誠。當時他利用施工間隙拿出“口袋書”學習安全規范和操作規則。他說在作業現場學習,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再加上有師傅指點,進步會快些。“知識是汪洋大海,學習沒有止境。只有保持天天學的心勁兒,一直堅持下去,才能不斷成長,成為行家里手,把工作干好。”他的理由雖簡單樸實,卻透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期待。
我見到國網濟源供電公司郊區供電中心的大李時,是2021年7月22日的正午時分。特大降雨導致配電網嚴重受損,已經連續奮戰兩天的他,跟同事們正匆匆趕往王屋山區的某個搶修現場。盡管眼中布滿血絲,褲腳沾著泥漿,膠鞋上裹著厚厚的泥巴,但他沿著濕滑山路前行的步履依然堅定。“沒有電,客戶肯定著急!咱是供電員工,再難也得把電給送上。”撂下這句話,大李緊走幾步,沖在隊伍前頭,提醒大家注意腳下安全。因為他是隊長,是大家的主心骨。他前行的理由簡潔明了,動人心魄。
“老鄉們有危險,這是天大的事,咱肯定得沖上去!”這是2021年9月27日深夜時分,五龍口供電所工作人員老馮見到我時說的一句話。這是他在大山深處連續轉移群眾安全撤離的第二個晝夜,當時他已工作30多個小時。秋雨連綿不絕,地質災害隨時可能發生,加上上游的河口水庫緊急泄洪,河水陡漲,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前天中午,接到鎮政府工作群里的協助通知,年過半百的老馮沒有絲毫遲疑,第一個報名。向所里匯報后,他隨即帶著兩名同事緊急趕到分派的3個山村,挨家挨戶動員,先后幫助靠近沁河灘的360戶老鄉安全轉移。沖在前面、救助群眾、守護安全,老馮的理由很充足,令人起敬。
這僅僅是我腦海里眾多印記中的幾朵浪花。過去的一年,類似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它們時常在我眼前游弋,攪動著思想的潮水,翻卷著心頭的波瀾。感動,又不止于感動。
有多少光芒綻放,背后就有多少蓄力向上。從小吳身上,我感受到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和干一行專一行的執著追求、擇一業終一生的默默堅守。“學好本領、干好工作”是他們前行的理由,正是不斷有像小吳這樣的年輕人勤學不輟、刻苦鉆研,接續前行中成長,埋頭探索中成才,青春之歌才會在奮斗中唱響,人生精彩方能在事業中綻放。
心中有信念,行動有方向,腳下有力量。從大李身上,我感受到了供電員工忠誠于事業的信念、服務于人民的導向、至善至美的情懷。他們前行的理由無可辯駁、腳步鏗鏘堅定。我想,正是成百上千個像大李這樣的供電員工迎難而上、勇毅向前,匯聚成強大的力量,“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國網初心和價值內涵才得以充分彰顯和體現。
群眾的安危比天大,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關鍵時刻毫不遲疑。從老馮身上,我感受到了供電員工的使命擔當。他們前行的理由使人贊賞、令人折服。我想,正是無數的“老馮們”組成抗洪救災的鐵軍、筑起守護生命的堡壘,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才不因坍塌的山體、激蕩的洪流而受損。
初心如磐,奮楫篤行。過去的一年,難忘的人、難忘的事,詮釋著前行的理由,定格成最美的風景,凝聚成無往不勝的奮斗力量。
莫道前路多險阻,再闖關山千萬重。新的一年,電力人整裝再出發。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前行的征途上,勢必凝聚起更強的力量。于是,再大的困難、再多的挑戰,也必將化作成功的捷報。
作為這個隊伍中的一分子,我備感榮幸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