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三英




摘? ? 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倡導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的語法觀。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可以嘗試從“引出主題,初探語法形式”“探索主題,識別語法形式”“拓展主題,探究語法規則”“升華主題,應用語法規則”四個層面切入,使學生在主題語境中體悟、分析、歸納和使用語法規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主題意義;語法教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1]。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含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個要素。語言知識作為課程內容的六要素之一,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法則是語言知識的本質體現。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已有的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在具體語境中恰當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進一步發展英語語法意識。《課標》倡導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的語法觀,指出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要“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 [2]。可見,語法教學要依托語篇,突出語境,引導學生在使用中習得語法規則,發展語法意識。
目前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存在以下問題:教師過多地關注和強調語法的形式,忽視語法的意義和語法在語境中的使用;語法教學脫離單元主題語境,往往通過單句或者選擇題進行反復操練;語法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較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語法練習缺乏趣味性;等等。本文以主語從句的教學為例,探索如何開展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語法教學。
二、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語法教學理念
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點,基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和發展,將特定的主題與學生的生活建立密切的關聯,鼓勵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開展對語言、意義和文化內涵的探究,特別是通過對不同觀點的討論,提高學生的鑒別和評判能力[3]。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設計,以語篇為基本學習材料,以語篇的內容和主題為中軸,輔之以聚焦語言知識學習的英語教學思路[4]。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語法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組織一系列關聯性較強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開展語篇意義探究的同時,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培養語法意識,發展語言能力。語言使用中的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是在語境中有效地運用語法知識來理解和表達意義[5]。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整合等思維技能,有效地運用語法知識來表達主題內容、探究主題意義。
三、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語法教學實踐
下面以譯林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選擇性必修三第二單元“Out of this world”的Grammar and usage板塊的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一)教學內容
該單元的主題語境是三大語境中的人與自然,話題是“太空探索”,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宇航員不可磨滅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樂觀向上的心態、無私奉獻的品格,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加深學生對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及太空探索的認識,激勵學生未來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航天事業發展貢獻力量。該單元Grammar and usage板塊的內容是主語從句,由Exploring the rules和Applying the rules兩部分組成。Exploring the rules中的語篇講述的是天文望遠鏡的使用,Applying the rules中的語篇講述的是中國的探月工程。
(二)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能夠理解太空探索的語篇,并用簡單的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習Grammar and usage板塊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宇宙空間知識。例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中,學生了解了四項太空探索方面的重大突破;又如,在Reading板塊中,學生了解了宇航員在空間站的生活。Grammar and usage板塊通過天文望遠鏡使用這一話題來創設語境,讓學生在此語境中探究主語從句的語法規則,并將所習得的主語從句知識運用于中國探月工程的語境中。
(三)教學目標
通過Grammar and usage板塊的學習,學生能夠:
(1)通過特定語境感知主語從句的定義和構成;
(2)識別語篇中的主語從句及其使用規則;
(3)區分不同主語從句引導詞的意義和用法;
(4)使用簡單的主語從句表達單元主題內容。
(四)設計思路
Grammar and usage板塊的教學涉及明線和暗線兩條主線。前者指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太空探索”這一主題意義,使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天文望遠鏡的使用,以及帶領學生回顧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鼓勵學生學習宇航員精神,增加民族自豪感。后者指學生在主題語境中積極主動地建構關于主語從句的相關知識,并通過教師引導、小組合作等方式探究主語從句的語法規則,進而內化并掌握主語從句的語法規則,最終學會使用所學語法知識產出具有交際意義的語篇。
(五)教學過程
1.引出主題,初探語法形式
在導入階段,筆者首先通過圖片展示,提問“Do you know some breakthroughs in the history of space exploration? ”。學生通過圖片了解人類在太空探索史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如第一次登月、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第一只在太空生活的動物等。然后,筆者將剛才討論的部分事實展現在PPT上(如圖1所示),并將其轉換為主語從句(如圖2所示),從而引出主語從句的定義“A subject clause is a clause used as the subject of a sentence.”。
【設計意圖】一方面,筆者通過圖片引導學生回顧人類在太空探索史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激發學生對太空探索這個主題的思考,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筆者通過句式轉換的方式引出主語從句的定義,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主語從句的形式。
2.探索主題,識別語法形式
Exploring the rules中的語篇講述的是天文望遠鏡的使用,筆者布置了兩個閱讀任務,即“Task1: Find out the names of telescopes and their features.”(如表1所示)和“Task 2: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with subject clauses.”(如圖3所示)。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了解主語從句的形式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在真實語境中識別主語從句。第一個任務旨在幫助學生梳理、理解語篇內容;第二個任務旨在強化學生對主語從句的理解,使學生不僅關注到主語從句的形式,而且也關注到主語從句的語用功能。
3.拓展主題,探究語法規則
在學生對主語從句的基本形式和意義有所認識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更具體的語境中探究其使用規則。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在第一個活動中,筆者帶領學生再次閱讀教材語篇中的四個主語從句,找出主謂一致和引導詞的一些使用規則;第二個活動是小組探究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究主語從句的其他使用規則。
活動一: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篇中的主語從句,得出以下五個共性的使用規則。
①Singular verbs are always used in sentences with only one subject clause.
②We can use that to introduce a subject clause when the clause is a statement.
③We can use whether to introduce a subject clause when the clause is a yes-no question.
④We can use a question word to introduce a subject clause when the clause is a wh-question.
⑤We often use it as the preparatory subject when a subject clause is very long.
【設計意圖】筆者通過引導學生找出主語從句的使用規則,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主語從句的基本形式和意義,增強學生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形式的意識,為接下來的教學作鋪墊。
活動二:在這一環節,筆者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總結出主語從句的一些使用規則。在小組討論結束后,筆者將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呈現在PPT上(如表2所示),由小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匯報。同時,筆者針對關鍵點作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對主題語境知識和語法知識的拓展和補充。活動中的所有句子均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涉及太空生活、太空探索歷史、中國的太空探索等,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鞏固學生的新學詞匯。小組探究活動將課內與課外、練習和探究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拓展學生的語法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避免教師語法課上“滿堂灌”帶來的低效學習。
4.升華主題,應用語法規則
通過前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主語從句的基本規則。但是,語法教學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熟記和掌握語法規則,而應根據教材的單元主題創設語境,將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和使用融入主題語篇和主題意義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正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法的機會[5]。為此,筆者設計了兩項任務:
活動一: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correct subject clauses in the box below.
活動二:Write an email to NASA and state your predictions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using at least three subject clauses.
Dear Sir,
I’m writing to share with you my predictions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What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recently in space exploration inspires us a lot. It’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great advances will be made in future.
Best wishes.
Li Hua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運用語法規則。在語篇填空中,學生在運用主語從句知識的同時,對中國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寫作中,學生使用主語從句,對太空探索的未來展開預測。上述兩項任務不僅可以內化學生的語法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語言應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一體的動態語法觀[6]。
四、結語
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不僅要關注語法的形式,更要關注其意義和用法,而語法的恰當使用離不開語境。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語法教學要緊緊圍繞單元主題,使學生在閱讀中感知語法的概念和用法,在小組活動中探究語法規則,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運用語法,進而習得語法規則,發展語法意識。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拓寬主語語境,讓學生在主題語境中體悟、分析、歸納和使用語法規則,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8,16.
[4]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5]張舫.基于三維動態語法觀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8):56-60.
[6]劉正芳,尹恒.主題意義引領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以定語從句教學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7):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