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平

低碳、零碳,循環經濟。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環保袋大熱,變成了時尚用品,環保袋品牌也紛至沓來。
其中不少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如維尼熊、ELLE、哆啦A夢等。是的,很多我們熟知的品牌都打起了環保牌,更多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把環保袋當作品牌的開路先鋒。文創品牌,其周邊產品更是少不了環保袋。帶頭的有“故宮文創”,當然“上博文創”也不弱,年前推出的“瘦金體”環保袋,真把記者給“饞”到了。
做環保袋的品牌,手筆還真不小。比如,瑞士蘇黎世品牌Freitag環保袋,去年大張旗鼓開了大阪旗艦店,已經走向了全球。該品牌環保袋號稱用回收的卡車防水帆布材料制作,剪裁到哪塊帆布,那個包包就擁有哪塊帆布的圖案,包括各種用舊了的痕跡。因此,每個包包都“獨一無二”。
帆布、牛津布、無紡布,都是制作環保袋的原材料。更多的品牌,則采用棉布制作。只是要問,這樣的環保袋,真的環保嗎?
丹麥環境與食品部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有機棉手提袋需要被使用2萬次以上,才能抵消其生產帶來的總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個環保袋,每天使用,要用54年以上方能抵消對環境的影響。況且,絕大多數環保袋上印有品牌Logo和圖案,這些染料大多由聚氯乙烯支撐,是不可回收的。
所以說,作為消費者,購買時尚環保袋的時候,不能僅依據自己的審美偏好,而要首先考慮“環保袋不環保”這個悖論,是否成立?也許你說,這環保袋是商場或展會送的。那我們也要想一想,家里已經有幾個環保袋了?抵消對環境的影響,要用到猴年馬月?
當然,很多品牌并沒有“打環保牌”,而是真心環保。最近就有品牌開始用麻替代棉,制作環保袋。
苧麻原產自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有“麻”字。《詩經》有關麻的詩篇,多達7首。“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東門之池,可以漚麻。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苧麻顏值普通,卻很環保。世界90%的麻產自中國,所以苧麻也被稱為“china grass”。
看來“china grass”環保袋,要走紅了。

天冷了,號稱“羽絨服中愛馬仕”的“加拿大鵝”,連續三年在中國大熱,中國市場銷售額快速攀升。短短幾年,“加拿大鵝”在中國已擁有超15家門店。就在該品牌宣布2021財年第四季度營收2.088億美元、同比增幅達48.2%之際,被上海市消保委約談了。
原來,上海的一位賈姓消費者在國金中心“加拿大鵝”專賣店購得的一件上萬元“加拿大鵝”羽絨服,發現了質量問題,卻不讓退貨。質量問題很明顯:一是商標繡錯了,中心太陽處多了一道弧線;二是內襯很粗糙,針腳凌亂而纏繞。不讓退貨的原因很奇特,說是“加拿大鵝規定中國大陸門店不得退貨”。這真是奇了,堂堂大品牌竟然不知道“一視同仁”“童叟無欺”這些普世道理?國外可以30天無理由退貨,中國大陸則不可以?這不是“雙標”么。
這位消費者也不是瞎嚷嚷,而是拿出了“加拿大鵝”《更換條款》。該條款第一條就寫明:“除非相關法律另有規定,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售賣的貨品均不得退貨。”
2021年12月1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約談了“加拿大鵝”。
不過在約談會前,“加拿大鵝”已經發布聲明稱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門店售賣的產品可以退貨退款。
最新的消息是,“加拿大鵝”不僅同意退貨退款,“加拿大鵝”官方還給上海這位賈姓消費者發來了致歉郵件。
看來,“加拿大鵝”可不是呆頭鵝。歧視中國消費者,給自己添堵的道理它懂。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中,“加拿大鵝”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ni Reiss明確表示,繼續看好其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加拿大鵝”1957年脫胎于警服加工企業,是極寒地區的小眾品牌。近幾年第三代掌門人接管后,通過大力贊助明星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免費帶貨”等營銷手段,“加拿大鵝”成為標志身份的“圈層爆款”。進入中國市場后更是突飛猛進,出現排隊購買、人手一件、各種撞衫的“爛大街”現象……
“加拿大鵝”倒是不呆,那我們的消費者是否有點呆?也不是。記者認為,中國消費者不傻,這不,已經在為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揭竿而起”了。
可以說,這只“鵝”雖然不是呆頭鵝,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反應遲緩。因為質量是品牌的底座,只有保持初心,把最大力氣花在品質上,才是品牌含金量的保證。
可以說,若干年前當“加拿大鵝”還是地區小眾品牌時,它是擔得起“羽絨服中愛馬仕”這個稱號的。但當加拿大華人15件一買帶貨給中國大陸同胞,中國大陸市場興起、渴望“人手一件”的時候,“加拿大鵝”就在“擴產增量”的道路上開始稀釋品牌含金量了,產量上去了,品質卻沒有同步跟上。Logo繡錯、內襯粗糙不堪的樣子,證明該品牌質量底座已經動搖。建議“加拿大鵝”保持品牌初心,寧缺毋濫,量力(品質力)而行。

疫情和低碳,令電動自行車大受歡迎。據歐洲自行車制造商協會等三大專業組織聯合預計,2020 年全球電動自行車銷售規模約700萬輛中,歐洲市場銷量超過了500萬輛。到2025年,歐洲市場銷量更是有望達到1200萬輛。
鑒于電動自行車市場行情的火爆,資本向該領域大量集聚。今年9月,荷蘭電動自行車品牌 VanMoof宣布,獲得高瓴“領投”的 1.28 億美元C輪融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 VanMoof總共籌集了1.82億美元,成為全球融資最多的電動自行車公司。
據悉,VanMoof的最新產品 VanMoof S3 和 VanMoof X3 擁有強大的電機、自動電動換擋、集成防盜技術和 Apple(蘋果)的 Find My網絡,售價為2298美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 將于明年推出的VanMoof V,車速將達到60公里/小時,看上去將更加“摩托車”化。
資本的加持、產品的強大,VanMoof品牌在疫情中獲得高速發展。2020年,VanMoof在全球范圍內的零售和服務網點從8個增至50個,銷售額增長了兩倍多。其中,法國市場2020年2~4月的銷售額比整個2019年高出了92%,而美國則成為其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
可以預見,新一輪電動自行車品牌競爭,將趨激烈。

有沒有見過城市中的袖珍森林?法國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馬上要做“城市再野化”這件事了。
這片袖珍森林將出現在倫敦城內,位于 Sloane 街的路易威登旗艦店附近。規劃中的袖珍森林,只有240平方米,卻要種下紅蠅子草、無梗花櫟、山楂等630種本地樹木及77種灌木。
這種做法,采用的是“宮脅造林法”。宮脅昭,是“故鄉的森林”概念的創導者,為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著名植被生態學和環境保護學家。宮脅造林法的理論基礎是潛在植被和演替理論,并強調和提倡用鄉土樹種建造鄉土森林。

“宮脅造林法”可以讓樹木在幾乎不需要維護的情況下提高生存率。現在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橫濱國立大學,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原校址是一處高爾夫球場的橫濱國立大學,在建設之初由于資金缺乏,宮脅昭教授就創導一種低造價的校園植被構建方法,采用當地潛在植被群落的建群種,通過小苗密植的方式,輔助簡單管護,形成了學校自然的森林效果,現在樹齡已有40多年。宮脅造林法從20世紀70年代創立以來,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已廣泛應用。上海、深圳、云南等,都已有采用。
倫敦城中的這片袖珍森林,預計在8~10年內完成。屆時,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可以在這片安靜休息的綠色空間,感受花朵的清香,欣賞四季變化的樹木,聆聽沙沙作響的樹葉歌唱。
城中造林,也為品牌提升提供了綠色加分項。據悉,“城市再野化”項目,是LV品牌可持續發展計劃中“Our Committed Journey(我們的承諾之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