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輝/ 文
靜安置業集團立足“區屬、國有、市場”屬性,一手抓政府任務的高效率落實,一手抓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在落實政府交辦任務方面,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力推進張園城市更新項目,打造卓越世界地標;在追求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超額完成經營指標,出色落實區內舊住房成套改造、“美麗家園”建設、舊改征收、軌交建設等多項民生實事工程,連續獲得上海市重大工程實事立功競賽優秀公司稱號(其中,2000年、2020年獲金杯公司稱號)。
公司成立初期即確立了“追求卓越、勇于跨越;敢為人先、爭創第一”的核心價值觀,倡導突破慣性思維、打破固有模式。近幾年來先后以“突破”、“賦能”、“變革”、“引領”為年度工作主題詞,通過設立創新發展成果獎等,營造創新突破、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積極拓展業務、精進服務,打造標桿、塑造名片,構建起“建檔-保護-修繕-利用”以及“拆解-倉儲-保養-復建”的“歷史建筑雙四位一體守護煥新”質量管理模式。2019年獲得第二屆靜安區政府質量獎(組織獎),近現代文物與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服務通過“上海品牌”認證,逐漸確立了行業中的標桿地位。
在“敢為人先,爭創第一”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集團通過多年來的積極爭取和探索實踐,創下了多個全市乃至全國“首例”和“唯一”。比如,成功實施了全市第一個重新規劃建設的舊住房設備成套改造項目新福康里,打造了上海第一條文化傳媒街威海路文化傳媒街。在全市首創居住物業小區和歷史建筑物業標準化管理體系,率先開展歷史建筑“一幢一檔”建檔工作,率先采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歷史風貌區保護性征收方式。公司主導或參與了《歷史風貌區保護性征收基地保護管理指南》(DB31/T 1292-2021)、《清外墻保溫系統修復技術標準》(DG/TJ 08-2310-2019)等多項標準國家、地方及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其中,《歷史風貌區保護性征收基地保護管理指南》是上海市該領域的首個地方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先后承擔《歷史建筑物業管理服務標準化試點》《吳江路特色商業街服務標準化試點》《歷史風貌區保護性征收基地保障服務標準化試點》三個市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標準探索與制定,為行業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也提升了公司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集團以推進首席質量官制度為重要工作抓手,切實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明確關鍵崗位質量責任,推進實施質量戰略,深入開展質量文化建設。
組織開展質量教育培訓。利用遠程平臺、直播、微信群等平臺,開展質量宣傳、專題學習,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員工對于質量至上理念的認同度。
拓展學習交流平臺。建設職工書屋,以職工需求為導向開展富有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舉辦或組織員工參加各類征文活動、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等。
樹立質量學習典型。把匠心文化、勞模文化和創新文化融于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匯編工匠勞模典型事跡形成《群英薈萃》一書。
集團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多次選派符合首席質量官的領導干部和青年人才參加市市場監管局的專項業務培訓。截止目前,已有3人取得首席質量官資格證書。
營造質量至上、創先爭優的工作氛圍,通過開展年度先進評比表彰、“置業能手”培育選樹評比等活動,實施市、區重點工程實事立功競賽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活動,設立創新發展成果獎和招商引資專項資金等,激勵廣大員工奮發有為、銳意進取、創新突破,推動公司重點工作和戰略目標的落地落實。
建立專業人才“蓄水池”,以公司技術委員會為龍頭,大力引進緊缺技術人才,建立20名中高端技術人才儲備庫;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挖掘公司青年人才,建立公司30名青年優秀人才“蓄水池”,為公司重大項目選派人才奠定基礎。同時,著手完善工匠人才培養體系,深入落實工匠師徒帶教制度,開展帶教考核,實行拜師結對工作和經濟工作“同布置、同考核”,為工匠人才提供專業化、高層次項目實踐平臺;建設工匠實訓基地,建立以實訓操作、等級考核、內部培訓、手工作坊、構件展示、信息交流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參加各類歷保、文物建筑專業機構的培訓,加強員工的專業性;舉辦各類工匠成果展示活動,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