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佳欣 王珂 王晴 張艷軍 張亞蕊 席樂(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快速發展,地標建筑、景觀建筑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景觀燈作為重要的公共設施,其設計多是以通用造型為主,難以與特定的景觀建筑進行風格融合。尤其是需要體現文化內涵的博物館建筑,對于周邊附屬的景觀燈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融合性設計要求。本文圍繞洛陽伊川青銅博物館的景觀燈進行造型設計,嘗試發掘青銅紋樣元素的內涵特點,進行形態、內涵、風格化的創新,力求景觀燈的形態更好地適應博物館建筑風格以及周邊的景觀環境。
青銅紋樣即為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中國古代工匠采用鑲嵌或者鎏金[1]的方法在青銅器上刻畫圖案紋飾來達到對青銅器物的裝飾目的。其紋樣塑造豐富多樣、靈動變化、栩栩如生。青銅紋樣是商周時期裝飾藝術的代表[2],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裝飾元素。
青銅紋樣總體上可分為三大類:動物紋、幾何形紋、人物畫像寫實紋[3]。
1.動物紋
動物紋是以動物為原型而演變出來的紋飾。其青銅紋樣又可以分為寫實型動物紋樣和想象型動物紋樣。寫實型動物紋樣主要有虎紋、象紋、犀紋、兔紋、魚紋、鹿紋、龜紋等[3],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實的動物。想象型動物紋樣主要有獸面紋(古稱饕餮紋)、夔紋、龍紋、鳳紋等[3],這一類則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動物,是以現實動物為原型,通過人們的想象賦予其情感并將其意念化而演變而來的抽象概念圖形。
2.幾何形紋
幾何形紋是由點、線、圈、角等組成的[3]。幾何形紋一般只能作為襯紋使用。幾何形紋有渦紋、云雷紋、三角紋、弦紋、波浪紋、菱格紋、瓦楞紋等[3],種類繁多。
3.人物畫像寫實紋
人物畫像寫實紋是運用寫實手法對當時社會生活各種活動的描繪,如狩獵、宴樂、采桑、攻占等,這類紋樣已初步擺脫了對稱紋樣的束縛。
夏朝為青銅器的初步發展期,青銅器數量和種類較少,主要以生產工具、兵器、酒器為主,紋樣裝飾較少。早期的紋樣裝飾大多以連珠紋、弦紋、云雷紋等幾何紋為主[4]。夏代晚期出現了獸面紋,具有神秘主義色彩,是王權的象征。商早期的青銅器造型氣勢恢宏,更多被使用在皇家祭祀場面,成為祭祀用品。主要是以鼎為代表的禮器。其紋飾特征在這一時期也深受祭祀的影響,在繪制風格上為了配合祭祀的森嚴氣氛與神圣的場面,形態神秘威嚴,充滿幻想色彩。紋樣內容上表現出的大多也是人神關系,主要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回紋、貝紋以及各種動物、幾何紋樣,人物紋樣和花卉紋樣[4]。
西周時期青銅器紋樣種類也更加繁多,紋樣也從龐雜趨于簡易,與商朝的饕餮紋、夔紋相比較,神秘獰惡的色彩較之減少,秩序與韻律之美增加。裝飾紋樣主要有竊曲紋、鳳鳥紋、環帶紋等[4]。春秋時期紋樣裝飾風格走向清新自然,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并把生活場景運用于青銅器紋樣的裝飾中。像狩獵、農作、宴席飲酒、歌舞、戰爭等。動物紋樣進一步發展變化為幾何紋樣,蟠縭紋[5]為主要的裝飾紋樣,創造了一種清新自然的藝術格調。
總之,通過對青銅紋樣的文化內涵探析,可以在研究中獲得一些適合應用于景觀燈中的形式特征。從中尋找與建筑景觀環境相匹配的風格。
景觀燈又叫裝飾性照明燈,適用于廣場、居住區公共綠地等景觀場所。今天的景觀燈正成為現代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兼具照明功能和觀賞性的同時,還注重景觀燈的藝術內涵、地域歷史文化與所處建筑環境的協調和統一。
一般高度為6至12米,通常按需求選擇路燈的高度。以照明為主,裝飾性為輔,造型各異,應用于公路廣場等公共場合,對城市的亮化工程建設有重要意義。
一般高度在2.5至4米,兼具照明和裝飾性功能,偏重于為使用者提供照明,其造型豐富,多與所在景區或周圍環境相協調,主要應用于小區、道路、旅游、景區、公園、庭院廣場等場所。
通常為0.6-0.8米,安裝間距以6至10米為宜。根據使用環境和設計風格,主要分為歐式、現代、古典、防盜、景觀、LED草坪燈六大類,具有安裝方便裝飾性強的特點,適用于公園、小區、景區等場所。
一般有方形和圓形兩類造型,埋于地面用來做裝飾。廣泛用于商場、停車場、綠化帶、公園旅游景點、住宅小區、城市雕塑、步行街道、大樓臺階等場所。
為了在設計中更好地體現出城市人文特征與城市形象,首先要了解當地公共設施與伊川縣歷史、地域文化的相互關系,尋找設計參考與設計啟發。
伊川縣,別名伊闕、伊州,位于河南省,北依十三朝古都洛陽。該縣在古代為秦楚絲綢商道上的青銅器鑄造之地[5],青銅器鑄造歷史十分悠久,是全國僅有的各類青銅器鑄造制作加工特色縣城。
通過對洛陽市伊川縣各類公共設施情況調查研究發現,伊川縣城的景觀燈設施未能夠很好地體現當地悠久的青銅文化特色,地域特點不夠突出,并且青銅元素的設計與應用一直聚集在傳統工藝范疇,其缺乏現代設計的規范指引與應用。于是由發現問題著手,就怎樣解決青銅元素與現代公共設施的有機結合提出新的設計思路。通過將青銅紋樣應用于景觀燈造型設計之中,將傳統古青銅紋樣與現代主義風格結合,在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將青銅傳統文化和伊川地域精神文明相結合,進而更好地展現洛陽伊川縣獨特的青銅文化地方特色。
青銅紋樣的種類包含有很多種,主要有動物紋、幾何紋、人物畫像寫實紋,每一種都有不同的語意和文化象征內涵,提取青銅紋樣元素并結合伊川縣地域特色,將青銅紋樣與景觀燈設計有機融合,設計了此方案(圖1)。
圖1 概念方案(節選)
1.路燈
路燈腰線的紋樣采用古時具有權利與地位象征的饕餮獸面紋。在古時,饕餮紋多作為主題花紋,出現在青銅器的腹部,將其應用在腰線醒目的位置賦予其更多的支配性與威嚴感。同時,與博物館的莊重格調相適應,使之具有歷史感的光照氛圍。在燈的頭部應用幾何紋樣,線條多變,在空中強化動感,形態以簡約為特點。
圖2 路燈設計方案
整體設計符合形式美法則。路燈造型以中軸線為對稱,體現了對稱均衡;以腰線分割,上下部分高度形成黃金比例,符合形式美法則比例的體現;而燈干兩處花紋的不同應用,突出動與靜的對比。
路燈設計在發光部位凸顯青銅花紋。該路燈的造型結合伊川青銅博物館的建筑特點進行色彩匹配,采用青銅色為主色,輔以腰線設計,凸顯青銅色彩的古樸質感,更好地體現伊川青銅文化特色。
2.草坪燈
草坪燈的設計將青銅紋樣與燈具進行有機融合。選用幾何形狀,用簡潔的燈體來突出花紋的華麗和繁復。位于黃金分割比例上的青銅花紋采用對稱統一的造型結構。該方案采用電鍍青銅的外殼,能夠更好地和博物館的建筑外觀及周邊景觀環境融合。玻璃和金屬外殼的有機結合使燈具材質凸顯現代性,迎合現代人的審美。全新的發光點設定使草坪燈避免晃到行人,同時能夠照亮草坪,讓行人在夜晚也能感受到建筑景觀的魅力。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傳統紋樣對于景觀燈設計的應用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經過深入的文化剖析、內涵解讀以及設計學方法的運用,三者綜合才能達成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在設計過程中,細節方面的分析研判和比較推敲尤為重要。目前,受制于紋樣研究的深度不足,對于青銅器物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青銅紋樣運用也只限于平面應用,仍需探索三維造型上的創新。
可見,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公共設施設計需要設計師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內涵,探析其中的設計關鍵要素,合理運用設計方式方法。對公共設施的形式特征進行創新,未來還可以進一步在功能、人機、材質、肌理以及情感方面等深入研究。總之,傳承與發展、發掘與創新是設計永恒的主題。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和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將其與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相融合,使其成為地域文化的代表符號。
圖3 草坪燈方案1
圖4 草坪燈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