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聯芳
(長治市煤礦技術服務中心,山西 長治 046000)
采煤機是井下綜采作業的核心設備,其工作穩定性和可靠性直接決定了井下綜采作業的效率,在綜采作業過程中,煤炭從煤壁上剝離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不僅使綜采面能見度降低,影響綜采安全性而且還給綜采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目前的采煤機雖然配備有噴霧降塵裝置,但采用了定壓力噴霧降塵控制模式,噴霧降塵的控制效率較低,噴霧降塵效果差,無法滿足井下自動化高速綜采作業的需求。因此,本文結合井下噴霧降塵的實際需求,提出并分析一種新的噴霧降塵控制系統。
為了滿足靈活控制的需求,本文所提出的采煤機新型噴霧降塵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控制中心、增壓裝置、通信模組、噴霧分控制器等,其采用了模塊化的結構,提高了使用靈活性,能夠根據采煤機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其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1]。

圖1 噴霧降塵控制系統示意圖
由圖1可知,該控制系統分為地面控制中心和井下控制系統兩個部分,地面控制中心主要顯示井下綜采作業環境和采煤機的綜采作業狀態,為監測人員的遠程控制和調節提供依據。井下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了主控制器、噴霧分控制器、通信系統和增壓水泵,分控制器主要用于對各噴霧裝置的噴霧狀態進行監測,將監測結果通過CAN數據通信系統匯總到主控制器,主控器結合各分噴霧裝置的監測結果及井下綜采作業環境后,對增壓水泵的增壓量進行調整,從而滿足在不同工況下柔性噴霧降塵控制的需求。
噴霧分控制器是井下噴霧控制的核心,其控制準確性直接決定了噴霧降塵的效果,由于采煤機綜采作業環境惡劣,因此在滿足控制需求的前提下需要盡量提升分控制器的使用可靠性。因此該分控制器在設計時優先采用了模塊化設計,主要包括集成式傳感器模塊、微控制器模塊、電源模塊及數據收發模塊[2]。
傳感器模塊同樣采用了集成化設計的方式,主要包括粉塵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用于對采煤機周圍綜采環境及采煤環境進行監測,然后將監測信息傳遞給微控制器模塊,為噴霧降塵控制系統的集中調控提供依據。電源模塊主要為各功能模塊的正常運行提供穩定的電源,數據收發模塊主要用于各控制器之間的相互通信,確保數據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該噴霧分控制器整體結構如下頁圖2所示,其中粉塵傳感器采用了ZK-500型傳感器、煙霧傳感器選擇GQQ5型傳感器,在溫度超過設定值時自動觸發控制報警信號,紅外傳感器選擇GUG8F型的,能夠以紅外線作為信息載體,然后將數據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輸給分控制器,觸控傳感器采用ZP-12C型,聲控傳感器選擇ZP-127型,所選傳感器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有效提升井下的實際應用效果。

圖2 噴霧分控制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井下采煤機綜采作業環境復雜,同一時間內的數據信息量極大,因此需要對噴霧控制系統的控制程序進行優化,保證系統的運行穩定性,項目組經過對采煤機截割作業規律、噴霧降塵規律的分析,并考慮作業時可能產生的數據波動,最終確定了采用雙重判斷的控制邏輯,其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3]。

圖3 噴霧降塵控制邏輯示意圖
由圖3可知,該控制系統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采用年C語音編制器來對各個功能程序進行控制,同時為了保持系統的工作效率并提高邏輯運算的便捷性,采用了調用子程序模式來實現系統的模塊化設計,系統通過判斷是否為控制指令并對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綜合判斷OK后系統才會執行調控命令,實現對該控制系統的柔性控制,滿足不同情況下的智能噴霧降塵需求。
噴霧降塵裝置的噴嘴結構直接決定了噴霧降塵的效率和可靠性,目前多數噴嘴結構為直通式噴嘴,噴嘴直徑為1 mm在使用過程中噴嘴易堵塞,而且在不同壓力作用下的霧化效果變化不顯著,難以滿足多工況下的噴霧降塵需求,因此經過多次試驗驗證后,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噴嘴結構,如圖4所示[4]。

圖4 新型噴嘴結構示意圖
由圖4可知,該新型噴嘴采用了中空式噴霧引射腔,引射腔后側有噴霧引射筒,當采煤機在綜采作業時,噴霧降塵裝置將高壓水噴出,從而在引射腔內形成一個負壓區,將周圍含有煤粉的空氣吸入到引射腔內,然后再將氣流噴出,提高降塵效果。
1)采煤機新型噴霧降塵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控制中心、增壓裝置、通信模組、噴霧分控制器等,其采用了模塊化的結構,具有可靠性高,靈活性好的優點;
2)分控制器在設計時優先采用了模塊化設計,主要包括集成式傳感器模塊、微控制器模塊、電源模塊及數據收發模塊;
3)新型噴嘴采用了中空式噴霧引射腔,能夠有效提高降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