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聯社 呂秋碩 陸健 王燕
摘 要: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內容,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增加教書育人效果。《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是高職機電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挖掘本門課程思政元素,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對立德樹人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液壓與氣動技術 課程思政 價值觀
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quires teacher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content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increas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lectromechanical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is course and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Sense of worth
根據教育部關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的文件要求,要求將德育教育應該始終貫穿于教育之中,因此高校教育應當充分利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和理論教學,將課程思政充分融于其中,只要這樣才能充分貫徹思政教育的精神,在培養具有職業技能專業人才的同時,培養出德智技全面發展的崗位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職學生在校時間較短,更應加強課程思政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液壓與氣動技術》是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怎樣在本門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本門課程內容建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液壓與氣動技術》要做好課程思政的融入,必須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等各個方面做好課程思政的建設,進一步落實我校“明德強能、言物行恒”的校訓,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具備崇高職業道德的現代化人才,將學生學習個人職業技能個人素質提升和同時培養學生養成同社會核心價值觀聯系結合起來。在講述《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同時,講述課程所屬的行業背景、發展歷程以及典型的案例時,可以結合本課程相關的時代背景和國內發展現狀,講述我國在液壓與氣動技術專業領域發展的成果、相關的典故和歷史事件,提升學生的名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精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利用現有的實踐教學條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技能鍛煉的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爭優的優良傳統。
課程思政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時代教育課程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升華,需要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前行。
1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的目標
《液壓與氣動技術》作為一門專業平臺課,主要培養在機械、液壓、氣動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技術管理工作,并且對一般機械、液壓、氣動系統具有設計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該課程的上課時間主要安排在大一或大二,與我校通識課中價值塑造課程開設基本同步,是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的較好時間。在授課內容時,要不斷挖掘液壓課程的思政教育相關元素,將不同的元素有機的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將課程思政潛移默化的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及近現代工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2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的思路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在高職高專機類專業知識、能力構筑中的位置及本門技術的特點,教材充分體現了理論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的特點,突出應用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注意“教、學、做”三結合,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思政的融入過程中要從各個方面浸潤,起到綜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2.1 博古通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古代已經廣泛應用流體性質來進行生活生產,特別是對水的治理應用更是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通過分類梳理這些成果,將《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內涵,我國獨有的最大鍛壓機等,現代航天人對空氣動力學的應用等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另外還應看到,近現代工業中我國液壓氣動技術與國外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出突破的方向,激勵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努力奮斗。
2.2 精益求精,培養學生工匠精神
《液壓與氣動技術》這門課程內容編排上,先講流體的基本性質,再講液壓氣動元件,然后從元件到基本回路,最后是液壓系統。內容編排上從基礎到應用,由易到難,系統性和邏輯性非常強,系統組成嚴謹,每個元件作用和可能產生的故障點都需要認真琢磨。對知識的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等工匠精神貫穿整個知識點中。
自始至終將工匠精神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等要素充分體現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培養職業技能的道德素養品質。液壓授課過程中,大到回路,小到元件管道,都要最求完美,從而培養學生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2.3 尊重規律,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精神
尊重自然規律,崇尚科學精神是我們研究自然科學的前提原則,《液壓與氣動技術》教學過程中更應遵從。只有以此為前提,我們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掌握技術技能的同時,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才能知道我們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同時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尊重規律和崇尚科學同樣也可以約束我們的各項行為,是我們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保障。該課程在課堂實施和實踐技能學習中,液壓氣動系統執行元件動作精準,各個元件有機關聯,從系統設計到元件選型,到最后系統的組裝調試和運行,學生從課堂理論學習到實驗室技能的提升。都是崇尚科學精神的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科學方法基礎理論、工程技術以及實踐應用的體現,通過這些元素的融入,培養學生,尊重自然規律,崇尚科學精神。
縱觀液壓與氣動技術的歷史發展長河,前后也涌現了一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對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杰出貢獻的偉大人物。通過羅列這些偉大人物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首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正是由于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才使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前人的刻苦專研,為我們樹立的榜樣,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明星,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教崇尚科學精神、善于傳承創新精神。
2.4 理實一體,培養創新意識
液壓傳動課內實踐教學一般安排10個學時左右,有些專業會帶有一周的實習,學生在實操中學習元件的結構、作用及回路的設計安裝,采用分組進行。在回路的設計中,給定實習任務,學生各自發揮,相互學習,自己驗證,從多個角度用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學習液壓新型元件中,讓學生自行設計插裝閥及各種新型閥的應用,學習方法采用線上線下方式,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建立有慕課平臺,相互討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實訓過程嚴格操作流程,培養學生于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潔(Seiketsu)、規范(Standard)、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的6S管理,達到美觀、高效和人性化的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由于液壓系統泄漏,每天實訓完成后,分組安排打掃實訓室,計入學生行為養成課成績,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及勞動行為的養成,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滿足社會對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
3 《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內容安排
本門課程一共分為九個章節,通過每個章節的授課要點,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學方法,將課程思政映射其中,在每個章節里面都融入了課程思政的內容根據實際情況,思政的映射與融入點各有側重,具體如表1所示。
4 課程思政的評價與考核
《液壓與氣動技術》以往的考核形式只是通過傳統的2小時制理論考核專業知識,通過課程思政的項目融入以后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考評方式,充分依托線上線下資源,虛擬仿真VR實訓軟件,實踐教學條件等內容,采用多種形式綜合考核的評價制度,主要通過過程評價、虛擬仿真實訓操作、理實一體考核等方式,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滿足工作崗位對學生素質技能的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 課程思政的特色與創新
課程思政的融入結合了楊凌職業為高職院校的特點,在教育教學課程思政融入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挖掘創新,充分有效的利用目前具備的教學資源條件,合理利用現代話教育教學技術手段,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將《液壓與氣動課程》的內容重組,利用虛擬仿真VR等實訓條件,利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上綜合性考核評價等模式,將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會貫通,全面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6 課程思政實施取得的成效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齊頭并進,圍繞綜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前提,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在《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的思政融入,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在課程中的融入,作為教師應當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作為學生應當在接受職業教育的同時,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
通過一輪《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的建設及實踐,充分挖掘了該門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抓住了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高職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同時將課程思政始終貫穿于整個過程的細枝末節,在我們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利用教師的主導地位,把德育教學與專業教學同向通行、相輔相成,利用課程育人的功能,使學生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境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追求卓越的大國工匠精神,同時樹立了學生服務意識和奉獻情懷,提升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質量。
項目來源: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項目編號:SGKCSZ2020-582
項目名稱:《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
項目成員:程聯社 崔巧玲 陸健 呂秋碩 黨超 付建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9-11(1).
[3]徐杰.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6):49-50.
[4]向玉春.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J].時代汽車.2021,(17):83-84.
[5]代光輝,張晴晴.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液壓與氣壓傳動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33):46-47.
作者簡介
程聯社:(1975—),男,陜西西安人,副教授,從事汽車、機械專業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