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曉

《迎春》 王曉祥/作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因寵辱而動心,不以得失為羈絆,對名對利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對事對物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有這樣心境的人一定有一顆平常心,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加平順、心理更加平衡、心態更加平穩、心境更加平和,淡泊處世,達觀進取,怡然自得,歸之自然。有這樣情懷的畫家,也一定會對要畫的對象了然于心、置物于胸,而信手運筆、隨意涂抹,省去塵世浮華,除卻焦慮浮躁,把人的意識從混沌中喚醒,呈現出一種淡然于世和無羈無絆……王曉祥先生就是這樣的畫家。
王曉祥先生少年時師從長安畫派著名畫家陳笳詠學習花鳥畫。幾十年來,他勤耕不輟,潛心研習。畫畫讓他感悟生活,生活也讓他更精通畫道。他寄情于花鳥,過著寫意的人生。
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重要的一支,有著對自然界中花鳥蟲草真實再現的自然美,歷史悠久,傳承久遠,曾涌現出無數大家耳熟能詳的、星光熠熠的藝術大師,這些畫壇巨擘的作品無疑會對后來者作畫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畫作中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愫在里面,畫得再好也只能叫模仿,只有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有所創新,才能創作出生動的畫作,被人認可和欣賞。
王曉祥先生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吸納,認真研習傳統的繪畫手法和技藝,以此來積淀自己的繪畫基礎,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憑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對花鳥的感悟和理解,描繪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創作出一幅幅具有創意的花鳥畫作品。
王曉祥先生的畫作《迎春》是一幅梅花圖。梅與蘭、竹、菊被世人尊稱為花中“四君子”,又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因它的花為五瓣,所以是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五福的象征,又因它開在寒冷的季節,枝干蒼勁虬曲,因而又表達了一種在嚴酷的環境下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它是花魁,是花中氣節之高堅者。
梅花圖歷來有不少傳世之作,可謂異彩紛呈。品味王曉祥先生的《迎春》,又是不一樣的感受。這幅作品同樣也表達了梅所具有的精神,但又有畫家獨到的見解。粗壯蒼勁、渾厚古樸的枝干上,是一些隨心隨性、自然而然的小枝,枝上的梅花或繁密層疊,或疏朗清俊,或恣意灑脫,筆墨所到之處,無不顯示著梅的風骨氣節、風姿雅意,仿佛信手拈來、隨意點染,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象征和人格寫照的梅已躍然紙上。此作品中,梅花運筆近處的大點、遠處的小點,大朵的鮮艷、小朵的淡雅,鮮艷的清晰、淡雅的朦朧,正面的、側面的、背面的,都照顧到了,還有那些正要開的花蕾,在孕育著勃勃生機。枝干運筆勁道有力,蒼勁之感突現,與梅的柔且挺相融相合,使畫面剛柔并濟,顯現著博大的胸懷、不凡的氣度。構圖疏密有致、層次分明,枝條穿插協調自然、富有韻味。留白處的題字瀟灑飄逸,既是空白的填補,又顯得畫面充實,不單調,不擁擠,恰到好處。
《迎春》里的梅,在寒冬里綻放,在寒風中挺立,它以柔弱的身軀抵擋著寒意的侵襲。但是,“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它正在等待著春天的臨近,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王曉祥先生學習傳統繪畫技巧,師古不泥古,酣暢淋漓地表達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同時賦予了傳統筆墨以現代形態和個人風貌。

《能屈能伸志高遠》 王曉祥/作

《春意》 王曉祥/作
繪畫只有做到意在筆先,對所要畫的事物了然于胸,才能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花鳥之美、花鳥之韻味,通過敏銳的觀察力以有寫無,畫起來才更有把握,也更有信心,才會一氣呵成、一揮而就,而所畫之作品也才更顯生動流暢,更具自然之氣。這就要求畫者先觀察生活,并把觀察所得運用到繪畫中,醞釀意境,捕捉圖像。
王曉祥先生的作品,下筆自然灑脫,反映了他不凡的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產生了“妙在畫外”的藝術效果。
《春意》是王曉祥先生的一幅牡丹圖。牡丹向來以雍容華貴、姿態嬌媚而著稱,有“國色天香”之美譽,象征富貴吉祥。王曉祥先生的畫,給人的卻是另外一種意念,具有別樣的風采。
枝干剛健而壯實,輔枝穿插交錯,在花的掩映下時隱時現,長短適中,粗細適宜。這幅畫葉子的色彩最顯示畫家的水準了,從黑、灰、墨綠、深綠、淺綠、淡綠、淡紫一路下來,都說不清用了幾種顏色,但都顯得自然生動。最獨到的就是那花了,盛開的,半開的,正要開的,都一律在向上,迎著春風,昂然地、紅紅火火地直立著,說欣欣向榮一點都不為過。花上還引得蝴蝶盤旋,那蝴蝶看起來也是快活的啊,精神十足,快樂地享受著春天的氣息。這就是春意吧,“春意”就應該是這樣的表達。
王曉祥先生深入生活,細致觀察,而且以滿腔的激情去探索、去發現生活中美的意境,積累生活經驗,并熟練精確地用在繪畫形象上,通過花鳥畫的創作,游刃有余地將意境充分地表達于畫面,同時表達著自己的思想、追求,也抒發著自己的志趣、情操,以之感染觀眾,傳遞出他超然物外的意趣。
畫乃心印。花鳥畫中的情來自畫家的自我感受,以及他們對生活中美的發現、美的創造。有人這樣說,畫花鳥需得用對待情人的眼光去看,用對待情人的心去想,這樣才能發現花鳥本身的美,才能最終將這些美變為凈化的、詩化的、擬人化的美,并體現在畫作中。
王曉祥先生的這幅寫意花鳥作品《收獲》,以淋漓的墨彩描繪了成熟時節的葡萄與幾只麻雀的藝術形象。畫面上最顯眼的當然就是那些葡萄了。一串串熟透的葡萄掛在枝頭,晶瑩剔透,絢麗多姿,似串串明珠,又如顆顆瑪瑙,深紫色、粉紫色、淡紫色,還有淡淡的綠,都是那么飽滿,那么鼓脹。枝頭上的幾只麻雀聊得熱火朝天,也好像在為這樣的豐收而雀躍。那豐收的景象躍然紙上,收獲的喜悅不言而喻。
王曉祥先生在描花繪鳥,但又不是為了描花繪鳥,不是在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這些花鳥與人們生活的某種聯系表達著自己,同時也表達著觀賞者的思想情感。通過墨彩的強力渲染,以絕妙的想象力,使畫面充滿了溫馨的色彩,用墨考究、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墨與色的和諧,寒與暖的交替,情與景的融合,使得畫面生動自然,充滿了動感,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并讓這些作品與觀賞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牛年春早》 王曉祥/作

《收獲》 王曉祥/作
作畫如做人,人的意識、品質、情感會滲透在作品之中,而繪畫只是表達人思想的一種方式。縱觀王曉祥先生的花鳥畫作品,仿佛沒有什么法則或程式,但一旦下筆,便天馬行空、自由馳騁,如野馬脫韁,線條隨意游走,抑、揚、頓、挫,盡寫心中之真;起、承、轉、合,暢抒胸內之感。線條疏密相間,層次錯落有致,他賦予了線條力量、魂魄。
王曉祥沒有一點架子,平易近人,從不張揚,做人非常低調。他注重體驗生活,并從生活中提煉出要畫的主題。觀賞他的作品,會給人心明眼亮、通透豁達、超然物外之感。
人間最美是真情,王曉祥先生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真情都傾注在他的花鳥畫中,寄情一草一木,暢書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