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君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湖南 衡陽 421001
動脈硬化癥閉塞癥(ASO)主要由于動脈內膜粥硬化,引起管腔狹窄,導致外周動脈閉塞,是臨床上常見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壞疽等[1]。目前為止,下肢ASO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病,極易導致下肢ASO 的發生[2~3]。臨床上常以介入治療緩解此類病情,但介入治療如果護理不當、用藥不規律、鍛煉不合理,會出現病情反復的情況,甚至形成血栓,所以護理對下肢ASO患者極為重要[4]。延續性護理是常規護理的延續,指在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持續性護理指導,這一護理模式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關注。本研究選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05 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患者行延續護理對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1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05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52 例和觀察組53 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齡(58.28±3.25)歲,平均病程(8.58±2.24)年,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3.28±1.02)kg/m2,合并癥為高血壓18 例、高血脂12 例、糖尿病12例、其他10例。觀察組患者男40例,女13例,平均年齡(58.79±3.31)歲,平均病程(8.47±2.21)年,平均BMI(23.30±1.04)kg/m2,合并癥為高血壓20 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13例、其他9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癥、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符合《美國血管外科學會無癥狀性和間歇性跛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治指南》解讀中診斷標準[5],判定為下肢ASO。(2)首次接受介入治療。(3)手術順利,無并發癥發生。(4)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語言功能障礙。(2)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3)伴隨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4)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兩組患者均給予12個月護理干預。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利用PPT向患者及家屬講述下肢ASO的發病原因、用藥指導、注意事項、如何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并且給予常規的院外指導。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行延續護理干預:(1)成立專門的小組,包括專業的醫師、護師;(2)為每個患者建立檔案;(3)由醫師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癥狀,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培訓,如合并有高血壓等基礎病者,叮囑其日常監測血壓、血脂、血糖值變化,并且飲食清淡、少食多餐、營養均衡等合理飲食;(4)加強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外傷,鼓勵患者進行適宜的康復運動如太極拳、慢跑等,但不可操之過急;(5)充分調動家屬的主動性,使其發揮監督作用,若患者出現消極情緒或者逆反情緒,不遵從醫囑,及時反饋給延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將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重新制定患者認可的計劃并繼續執行;(6)護師建立微信群,時常發布不同時期的上肢ASO護理指南,并及時回復患者疑問,每周進行電話訪問,每2周進行上門訪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及時調整計劃。
(1)遵醫依從性。調查患者遵醫依從性。判定標準:治療期間一直遵從醫囑表示完全依從;偶爾遵從醫囑表示部分依從;從不遵從醫囑為不依從3種情況進行統計。遵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2) 消極情緒。護理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6]評價患者焦慮情緒,包括失眠、焦慮心境、認知功能等14 個項目,采用0~4 分評分法,總分<7 分為正常,7~14 分為可能有焦慮,14~21 分為肯定有焦慮,21~29分為明顯焦慮,≥29分為重度焦慮;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7]從入睡困難、抑郁情緒、有罪感等17個項目評價患者抑郁情緒,采用0~4 分評分法,總分<7 分為正常,7~16分代表輕度抑郁,17~24分代表中度抑郁,≥24分代表重度抑郁,兩個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消極情緒越嚴重。
(3)健康調查簡表(SF-36)。含有36 個條目,本研究將其總結為八個方面,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精力對患者進行評定,0~100 分,分值越大,生活質量越好[8]。
(4)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定,向患者解釋調查的目的,并指導患者填寫調查表,包括操作技術、延續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服務態度4個維度,該調查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7,重測效度為0.867,共20 個條目,采用1~5 分評分法,分值0~100 分,≥85 分為非常滿意;61~84 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遵醫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依從性情況 例(%)
兩組患者護理前HAMA、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A、HAMD 評分比對照組患者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HAMD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HAMD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52)觀察組(n=53)t值P值HAMA護理前14.13±2.11 14.10±2.09 0.073>0.05護理后8.39±1.36 6.25±1.12 8.759<0.05 HAMD護理前15.27±2.08 15.24±2.05 0.074>0.05護理后8.23±1.01 6.12±1.07 10.341<0.05
兩組患者護理前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組別精神健康護理前護理后情感職能護理前護理后生理功能護理前護理后生理職能護理前護理后軀體疼痛護理前護理后社會功能護理前護理后一般健康狀況護理前護理后精力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52)觀察組(n=53)t值P值50.10±3.74 65.38±5.36 51.12±3.87 69.25±5.32 1.367 3.713>0.05<0.05 50.84±3.72 77.51±2.81 51.94±3.78 82.39±2.77 1.496 8.961>0.05<0.05 50.36±3.78 64.98±2.38 50.42±3.83 69.54±2.31 0.080 9.963>0.05<0.05 47.89±3.20 55.39±4.21 47.94±3.32 61.28±4.44 0.078 6.973>0.05<0.05 50.14±2.07 59.77±2.11 50.18±2.09 63.86±2.16 0.098 9.813>0.05<0.05 60.45±3.37 89.37±3.31 60.49±3.46 94.29±3.27 0.060 7.662>0.05<0.05 40.11±2.03 46.38±2.24 40.05±2.11 51.23±2.30 0.148 10.944>0.05<0.05 50.05±3.21 61.29±4.01 50.10±3.24 66.32±3.37 0.079 6.963>0.05<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例(%)
介入治療有別于內科的藥物治療和外科的開放手術治療,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CT、超聲等影像設備的監視和引導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可避免傳統手術帶來的組織創傷,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優勢顯著,但是介入治療的并發癥相對嚴重,如動脈瘤栓塞、遠端血管閉塞等,直接加重病情或導致治療失敗,甚至致使患者死亡[9-10]。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下肢ASO 患者,出院1個月后再次入院率高達20%,由此可見出院患者迫切需要得到持續性護理服務[11-12]。20 世紀80 年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研組織提出來延續性護理概念,并大力推廣此模式[13]。但是到目前為止,延續性護理并沒有統一的概念,每個人對此項護理模式的定義皆不同,但是延續護理的主旨是相同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縱向延伸護理服務時間,橫向拓寬護理層次,使患者回家后也能得到專業的護理,降低再住院率,促進康復[14]。
延續護理成立專門的小組,配以專業的人員,組員各司其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為患者建立獨立檔案,避免出現遺漏情況,可充分掌握患者的資料,便于為每位患者針對性護理,保證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醫師針對患者病情,針對性進行健康培訓、用藥禁忌及注意事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從而提高護理效果[1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患者,鼓勵患者進行適宜的運動,避免因操之過急造成損傷,影響預后,降低治療效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HAMA、HAMD 評分比對照組患者低;根據患者情況提出合理飲食起居的建議,發動家屬同住優勢,監督患者的衣食起居,避免很多患者在出院后由于沒有專業人員指導,產生消極情緒、懈怠的情況,可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情緒疏導,根據患者情況合理調整規劃,確保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能獲得有序、不間斷的醫療服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預后,護理后相比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SF-36 評分改善明顯;通過建立微信群、經常發布不同階段下肢ASO患者護理指南,電話與上門隨訪結合,便于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康復進程,及時解決患者出現的問題,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構建醫患和諧關系,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2.45%,遠高于對照組患者,提示延續性護理深受認可。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提高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依從性,促進康復進程,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