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苗苗
(延安大學 陜西延安 716000)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和國家政治安全,當前我國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給當代意識形態話語權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意識形態形勢依然復雜,挑戰依舊嚴峻,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乎黨的前途、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盡管新時代與延安時期的時代背景、時代主題相比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和發展的重視程度、話語權的基本命題、基本內容和基本經驗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的主要內容包括時事策略、馬克思主義理論、文學藝術、歷史觀念。
1.形勢教育
向全黨以及人民說明形勢,以使其更好地了解國內主要矛盾,從而站到共產黨這一面。毛澤東隨后發表《關于目前國際形勢的幾點估計》,回答了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即美蘇之間會不會爆發戰爭,我們要不要同國民黨進行堅決斗爭,在與美國記者談話中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的著名論斷和“中間地帶”的觀點,從而向全黨說明了形勢。內戰爆發后,我黨高舉“自衛戰爭”的旗幟,表明這場戰爭是國民黨強加于人民的,中國共產黨被迫應戰,其目的仍然是制止戰爭、恢復和平。同時,中國共產黨密切關注國際整體局勢,注重加強黨員、學生的國際形勢教育,講述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企圖侵占世界各國的不爭事實,加深他們對于國際形勢的掌握。
2.戰爭教育
在抗日軍政大學,毛澤東親自講授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系統小結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在軍事上取得的經驗教訓,闡明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毛澤東在干部會議上提出了要堅持獨立自主,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是一個重大的軍事戰略轉變。同時指出了抗日戰爭的多種作戰形式,如持久戰、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和殲滅戰。對于當時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毛澤東分析了國情后提出,必須要進行持久戰才能戰勝敵人, 預見性地提出了抗日戰爭經歷的三個階段, 并且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激起了廣大官兵反擊日寇侵略、保衛根據地的革命熱情,促進了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
理論教育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一項重要內容。話語權建構的重要時期——延安時期更是將理論教育發揮到了極致。理論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1.學習馬克思主義原著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為其提供了基礎和前提,翻譯成果集中于幾方面,為順利開展原著的翻譯工作,張聞天在馬列學院親自領導成立一個編譯部,主要編譯《馬恩選集》。毛澤東則為全黨作出表率,他閱讀的馬列原著包括《資本論》《反杜林論》《列寧選集》等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延安成立了專門的出版機構來出版翻譯著作, 其中包括“列寧叢書”,包括了列寧的《左派幼稚病》《從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斯大林的《列寧主義概論》《列寧主義問題》; “革命歷史叢書” 主義主要有《中國問題指南》;馬恩叢書包括《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等馬恩著作。專題文集包括《馬克思主義與文藝》《剩余價值學說史》等以及關于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軍事著作。具體來看,當時哲學方面的《反杜林論》《費爾巴哈論》《列寧關于辯證法的筆記》等等;在政治經濟學方面《哥達綱領批判》《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起源》等。
2.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
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毛澤東在一次政治報告中要求:“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都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1]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將其看作行動的指南,學習革命的科學,要學習其立場和方法,即用辯證和歷史的觀點和方法來看問題。學習馬克思主義是作為一個系統來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哲學課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缺一不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為其提供了基礎和前提,為順利開展原著的翻譯工作,張聞天在馬列學院親自領導成立一個編譯部。同時這也體現在學校教育之中, 眾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在抗日軍政大學開設,如開設馬列主義理論、中國革命、政治經濟學、共產主義等基礎理論課程。
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中說:“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2]深刻揭示了歷史教育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
1.注重學習歷史
歷史教育包括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國民黨史等,首先是對黨員干部的歷史教育,毛澤東要求黨員干部集中研究學習中國歷史,重視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經驗總結。為了使廣大黨員干部對世界有更加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同時也包括外國歷史,要求通過馬克思主義歷史的方法來學習外國革命史。當時,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工作者在創作方面取得了廣泛的成果,出版了諸多著作,由范文瀾主持的《中國通史簡編》成為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編寫的中國通史,后在淪陷區也具有重大影響的書籍。延安毛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增加了西洋史、中國史等歷史課程,為了能夠通過歷史教育讓黨員干部了解革命的嚴峻形勢,從而堅定革命斗爭的理想信念。
2.號召學習黨史,總結歷史經驗
學黨史是為了總結黨的歷史上所犯過的錯誤以及由此得來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使全黨上下團結一致。同時黨史教育也是做好當前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迫切解決六屆四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問題的需要。而對于黨史的教育首先是針對黨的高級干部的,在深入討論學習中,全黨在對歷史問題上的認識趨于統一。毛澤東首先于 1940 年著手“黨書”《六大以來》的編輯工作。在此過程中,毛澤東挑選了包括反映歷史上錯誤路線產生、危害及其如何被糾正的文獻,還有反映黨在這一時期一系列正確路線和政策的文獻,并將其發給延安的高級干部學習和研究。學校專門開設了課程,將《聯共(布) 黨史》作為教科書,成為干部們的必學書籍。毛澤東等人合寫了《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干部專用教材,供黨員干部自我教育,意在對黨史的認識和評價達成共識。
中國共產黨主張文藝是第二支隊伍,文藝要為人民服務,并且主張文藝工作者面向農民、走向農村,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中的文藝話語主要包括無產階級文學和藝術兩方面。
1.無產階級文學
文學創作隊伍包括茅盾、周立波、周揚、黑丁、柳青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隊伍,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通過文學這種特殊的形式,宣揚了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所要實現的奮斗目標, 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一時期包括有關文學方面的刊物《大眾文藝》《文藝戰線》等,大眾詩人創作“大眾自己的詩”,思想情感與群眾相符合。文學創作也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詩界提出要創作思想感情語言都同于工農兵的“大眾的詩”。詩歌、小說等各種文學形式均宣傳抗戰主題、號召全民抗戰。 由中共代表、左翼文藝家等代表在武漢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他們提出“文章下鄉, 文章入伍”的口號,采用比較淺顯通俗的文學形式,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使抗戰文藝涌動變成了群眾性的愛國主義教育運動,對動員民眾參與抗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宣傳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
2.無產階級藝術
文藝工作者大多采取民間傳統藝術形式,通過創作演出團體和組織社團、協會來推動無產階級藝術的發展,努力追求新民主主義的文藝。美術方面,創作眾多漫畫、年畫、版畫、連環畫、剪紙、皮影等直觀的作品形式來反映延安時期廣大戰士和百姓的工作、戰斗和生活,延安文化俱樂部舉辦“街頭畫報”“接頭詩”“街頭小說”三種大型墻報。最著名的就有《區政府辦公室》《不讓敵人搶走糧食》、《減租會》等,這些美術作品以直觀的方式展現了新民主主義的價值觀,對于普通民眾接受并認可馬克思主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音樂方面,也是與當下抗戰主題相適應,振奮人心,成立各種劇團,普及革命歌曲,例如《抗大校歌》《生產大合唱》《八路軍進行曲》等作品,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的具體方面。提倡文藝工作者到群眾中去,多采用秧歌、民歌、戲劇、腰鼓表演等形式,把無產階級革命內容與藝術形式完美地結合起來。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模范時期,通過分析其具體內容給予我們今天取得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以經驗和啟示,更好地開展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
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建構,一元性是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一個重要特點,當前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牢牢占據主導地位,形成馬克思主義的絕對話語權態勢。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在與其他意識形態作斗爭中不斷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元指導。在當今時代,隨著多媒體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依然復雜,經濟社會深刻變革,一些錯誤觀點特別是西方“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仍然冒頭,企圖威脅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社會主流價值受到市場逐利性的挑戰,在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新時期,各種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滲透遏制,所以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要提高警惕,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在任何情況、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否則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迷失方向。
1.加強黨的建設
黨員干部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主體之一,黨員干部的主體素質與能力直接決定了意識形態建構的時效性。黨的建設包括多個方面,包括紀律、組織、作風、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只有黨員干部在最大程度上認同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才能在各項工作尤其是意識形態工作中更好地體現。延安時期黨內通過整風運動使全黨達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共識,高度統一,才取得了意識形態工作的良好效果。在今天,必須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并且在情感上、意志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發揮好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主體的作用。在紀律方面,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增強主體能力建設,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引領示范作用。
2.大力培育理論工作者,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話語表達需要借助人的力量,意識形態工作者的解釋、創新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作用使得其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要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解釋功能,在用理論武裝自己頭腦的同時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1.要使話語方式與大眾生活方式接軌,從學術圈走向生活圈
龍志剛學者指出,建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首先要順應時代話語方式的發展變化,使其理論內涵建立在有效的載體上,并且提出了變革“元敘事”話語方式,創新文化多元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時代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意識形態建構方式也應隨著時代和實際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發展,延安時期意識形態話語權是一種革命話語模式,而在當下,我國處于一種建成性的話語權建構階段,所以必須充分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話語方式上更加貼近多元文化,與大眾生活方式接軌。
2.充分利用各類新載體,創新具有中國和時代特色的話語方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載體創新的突破口。主流媒體要加強多媒體運營,提高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弘揚主旋律。對于一個執政黨來說,過不了網絡這一關, 就難以形成意識形態話語主導權,就過不了長期執政的關,所以要建設好網絡空間,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從而創新具有時代特色的話語方式;同時要根據人們的思想實際對人們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并且認同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
1.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利益訴求
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始終是自己的生存、發展和享受,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如果沒有物質利益或者說看得見的福利做支撐,是很難真正說服人的。延安時期,在讓農民分到土地后精兵簡政,最大程度減少群眾的負擔。民生問題不能妥善地解決,一味指望民眾認同和信奉主流意識形態不過是一句不切實際的空話,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反映民眾利益訴求,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廣大民眾才能發自內心地認同和接受。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體人民,從而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2.要采取貼近民眾的話語表達方式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多樣化的貼近群眾的載體,取得了意識形態建構的良好效果,足以說明了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必須注重表達方式的大眾化。要把馬克思主義從晦澀難懂的“學術圈”轉向“生活圈”,做到群眾能夠從簡單淺顯的道理中感受馬克思主義的魅力,就要借助大眾媒體傾聽民眾的心聲,了解群眾喜歡什么樣的方式,并且及時跟進,判斷哪一種形式能產生最好的意識形態建構效果。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利用活潑生動的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使馬克思主義牢牢占據網絡思想文化陣地,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同時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充分吸收延安時期的歷史經驗,根據人群不同選擇合適的話語方式,根據地區差異制定不同的話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