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霞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03)
根據《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升職業教育專業和課程教學質量以及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兩大重點任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加強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優質在線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推動職業院校“課堂革命”[1]。
“民航強國”戰略的實施為中國民航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助推力,也對民航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疫情時代,不斷升級智慧課堂,構建更為普適、靈活、智能的教學生態環境成為教育變革創新的新常態。本文試以空乘專業公共英語課“機上安全廣播”技能點為例,從教學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再造以及教學反思等四個方面探討提升高職學生語言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本次教學設計的內容選自職業英語口語教材《航空服務英語口語教程》第12單元 On-board Service (“機上服務”)中的機上安全廣播任務模塊,并選擇《新航向民航特色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的相關內容為拓展材料,時長兩個課時90分鐘,分兩周授課,每周一課時45分鐘。
在教學內容中,以案例導入,有機融合思政元素,引入模擬艙情境式教學。
線上教學資源包括:機上安全廣播微課、網絡課程、語音訓練軟件等;線下教學環境和資源包括:語言學習中心、模擬艙、研究案例等。
教學對象為空乘專業二年級學生。
知識維度:通過高考藝考和大一期間的學習,學生對機上廣播詞相關專業詞匯和句型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技能維度:廣播詞內容繁雜,具體情境中的靈活運用要求頗高,學生普遍實踐應用能力不足,模擬艙情境演練能力欠缺。
素質維度:學生對安全意識、服務意識、民航精神三大職業素養[2]缺乏深刻認知。
行為導向:學生對提高機上廣播能力意愿較為強烈,對實操演練表現出濃厚興趣,但同時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英語語言基礎薄弱的學生,此外,團隊合作意識不足,主觀能力性欠缺。
根據教學內容,基于行業標準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次教學的目標設定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和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機上安全廣播詞的相關詞匯和句型;了解不同類別安全廣播詞的特點和使用情境。
技能目標:熟練用英語進行安全廣播;根據安全廣播的內容和要求與乘客進行流利溝通交流。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優質在線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知,提升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在空乘崗位上的民航精神,即“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將“三個敬畏”牢記于心,內化于行。
本次教學的重點是系統掌握廣播詞中的一大類——安全廣播詞——的相關詞匯和句型,而難點則是基于安全廣播詞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切實提升學生與乘客進行有效交際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語言應用能力。
教學痛點是學生語言能力參差不齊,普遍存在發音不標準、專業詞匯儲備不足等問題,已有知識和技能割裂,崗位語言應用能力欠缺。
本次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任務為驅動,充分利用語言學習中心、模擬艙和多個網絡教學平臺等教學設施和各類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課堂翻轉和線上線下深度混合教學,構建泛在信息化教學環境[3],重視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促進學生智慧成長。
本次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師生共學共促。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基于行業標準,課堂內外一體化,實現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4]。具體教學環節設計(見圖1):

圖1:基于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智慧+教學模式圖
本次教學主要運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協作式教學法、自主學習法和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以任務為驅動,創設問題教學情境。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不同類型的機艙安全廣播詞文本并制作朗讀版錄屏;課后,要求回看各組情境表演及行業專家點評,完成指定主題的模擬艙角色扮演并錄制視頻,從而強化學生探究式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做中學”“學中做”,以做促學,知行合一。
創建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學生崗位共情體驗。課中基于安全廣播視頻的配音比賽和模擬艙內的角色扮演,加強了空乘學生在實際崗位開展語言實操的切身體驗,增加同理心,幫助學生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學重難點,提高其崗位語言應用能力。
鼓勵協作式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課前以小組形式討論并制作廣播詞朗讀錄屏,第一節課后小組討論學習外教安全廣播錄屏并進行廣播詞錄音,第二節課后,以小組形式回看各組情境表演及行業專家點評,討論完成指定主題的模擬艙角色扮演并錄制視頻,充分調動學生協作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共同體和成長共同體建設。
倡導自主學習,提升信息化素養。課前搜集廣播詞文本并錄音錄屏、模仿外教錄制的廣播詞朗讀錄屏、利用凌極軟件和iSmart等教學軟件和平臺進行單詞跟讀糾音練習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口,從而踐行教育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宗旨,有效提升學生基于“互聯網+”“智能+”的自主學習能力[2]。
深入開展案例教學,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課前,學習阿聯酋機艙安全廣播視頻并完成在線測試,課中,基于該視頻進行配音比賽以及基于各大航空公司安全廣播內容的學生錄屏作品點評,同時,對以川航英雄機組為故事原型的影片《中國機長》中的緊急情況廣播進行回顧和分析,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川航機組英雄事跡對“三個敬畏”和當代民航精神的生動詮釋。
在傳統教學過程的基礎上,結合過程再造理論,開展并實踐基于智慧+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再造,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條件,優化教學環節,延展學習時空,提高課堂內外教學效率和效果[5][6]。
1.課前診斷、項目導學
(1)問卷調查、了解學情
課前教師利用移動端學習通發起問卷調查,掌握學生對機艙安全廣播詞類型的了解情況以及學生在廣播詞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2)發布任務、項目導學
教師提前一周發布教學資源和教學任務。教師將配有中英文字幕的阿聯酋航空機艙安全廣播視頻、重點詞匯錄屏、核心詞Fasten & Buckle辨析微課上傳至超星泛雅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為了有效監督學生的課前視頻學習,所有視頻播放條設置成禁止快進播放狀態。同時,教師根據學習資料編制試題庫,要求學生觀看視頻后完成隨機抽取的測試題。平臺詳細記錄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量化每位學生完成的情況。基于安全廣播詞的四種類型(安全檢查、安全演示、緊急迫降、特殊情況),教師根據調查結果以及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將全班分成四個大組。各組分別搜集不同類型的機艙英語廣播詞,制作PPT、完成內容錄音和錄屏制作,將作品上傳至學習平臺。全班同學可分享作品,也可在線匿名互評。同時,教師根據學生錄屏作業內容,邀請外教錄制英音版和美音版兩個版本廣播詞錄音并制作錄屏視頻上傳平臺,供學生進行對比學習,找出個人在單詞發音、詞匯儲備以及廣播詞誦讀情感運用等方面的不足。
2.課中評要、個性訓練(授課地點:語言學習中心)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以及課前導學活動的實施效果,課中教學主要圍繞教學重難點進行鞏固和有針對性的個性訓練。
(1)點評作業、提煉要點
課上教師對學生課前錄制的不同類別安全廣播詞錄屏作業進行點評,指出問題和不足,梳理總結出四種常見安全廣播詞的重點詞匯和核心句型,重點詞匯包括:fasten, seatbelt, emergency, exit, evacuation, turbulence等,核心句型包括:Please keep your seatbelts securely fastened when seated.以及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oth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等。
(2)活動多樣、寓教于樂
在進入正課講解訓練前,通過一組線上課堂活動檢測涉及機上安全廣播知識點和行業操作規范的掌握情況,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授班級學生語言能力,可對以下課堂活動設計進行組合并作題量增減(見表1)。

表1:學習通課堂活動設計
(3)個性訓練、鞏固提升
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是準確流利朗讀廣播詞的關鍵。基于課前導學環節各組提交的錄屏作業,教師首先總結講解學生普遍出現的重點詞匯發音錯誤(見表2),之后要求學生利用凌級學習軟件的跟讀、錄音、回放等功能當堂完成機上安全廣播詞重點詞匯錄屏跟讀練習,及時糾錯,接下來利用學習通開展重點詞匯搶答活動。線上線下混合的單詞強化學習和競賽等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具有針對性,符合語言學習認知規律,有助于鞏固學習成果。

表2:安全廣播詞易讀錯重點詞匯
單詞強化學習之后是重點句型掌握,這一部分通過教師解析難點、帶讀以及截取課前自學的阿聯酋安全廣播視頻中的幾個重點句型進行現場配音比賽等課堂活動層層遞進,在進行配音比賽時,其他同學利用學習通直播彈幕進行實時評論,增強趣味性,實施生生評價。
3.課后鞏固、消化吸收
第一課時后、第二課時前的教學活動仍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進行,通過課堂外教學內容設計與形式呈現,從語言知識點、技能點消化鞏固到思政教學引入而實現翻轉課堂從形式到內容的再升級。
1.課前內化、立德樹人
(1)課前鞏固、專項突破
課前,即第一課時結束后,教師布置線上線下作業,要求各小組再次線上學習外教錄制的安全廣播朗讀錄屏,先模仿再內化,線下在本小組內開展競賽性廣播詞朗讀交流學習和選拔,然后選擇朗讀最佳的小組成員代表本組錄制事先分配好的某一類安全廣播詞音頻,小組成員共同制作廣播詞朗讀錄屏并上傳至學習通PBL小組作業區。小組內成員對錄屏作業進行自評,各小組間就錄屏作業開展互評,教師對每一主題的四組廣播詞朗讀錄屏作業給予評價。
(2)微課學習、承上啟下
與此同時,教師上傳機上安全廣播微課至網課平臺,要求學生領會此微課中提煉的安全廣播詞學習“五步教學法”——正確發音、巧記詞匯與句型、英美發音比較、廣播情感代入、模擬艙情境演練。此微課的設計和使用目的在于糾正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中反映出的仍存在的發音問題,進一步鞏固重點詞匯和句型,并融入廣播詞朗讀英音、美音發音區別以及安全廣播詞朗讀的情感代入等更高階要求,從而為學生實現從機上安全廣播重點單詞、句型到具體情境靈活運用的語言學習進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思政導入、德育滲透
布置觀影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網上觀看《中國機長》影片,撰寫涉及機上安全廣播片段的百字內影評并作為作業上傳課程平臺,通過英雄機組英勇事跡引導學生了解當代民航精神,了解未來崗位中要恪守的“三個敬畏”,了解遭遇險情時機上廣播所要體現出的規則意識和職業素養,增強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
同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第二課時前完成基于四類安全廣播詞內容或元素的客艙服務對話文本編寫和小組預演,拍攝視頻上傳平臺,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客艙服務與溝通能力。
2.課中探究、情境演練(授課地點:模擬艙)
第二課時的課中教學主要體現機上安全廣播詞的語言進階、學用結合和靈活應變,通過模擬艙授課進行小組演練以營造真實工作場景情境感,促進職業素養養成,實現“青春共筑民航夢,矢志不移民航人”的精神升華。
(1)微課回顧、重點強調
教師對機上安全廣播微課中的重難點內容作簡要回顧,如核心句型語音、語調規則、不同類型廣播詞廣播時的情感要求、模擬艙演練注意事項等。
(2)創設情境、模擬演練
語言技能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活學活用,有效交際。為增強學生的情境感,營造真實工作場景,教師將公共英語理論課與空乘專業實操課創新融合。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模擬艙內現場演練課前編寫的基于安全廣播詞內容或元素的四組各2-4人客艙服務對話,內容涉及空乘人員基于廣播內容對乘客的行為作出恰當反應,糾正或指導乘客機上行為,或解答乘客有關疑問。教師利用學習通直播功能讓其他組學生在評論區對同學的表演進行現場評價,同時邀請行業專家觀看直播,便于稍后進行點評。
(3)行業點評、凝練升華
稍后,通過直播連線由行業專家對四組模擬艙情境演練進行點評,主要從涉及模擬艙安全設備的操作運用以及與乘客英語對話的規范性、有效性進行評價,糾正偏差和不足。
教師最后結合《中國機長》中機長和乘務長所做的緊急情況安全播報所體現出的行業規范和職業素養再作凝練,升華“敬畏生命,敬畏責任,敬畏制度”以及作為民航人的使命擔當(見表3)。

安全廣播播報標準四元素釋義 思政內涵Standard(標準)符合行業標準和規范,如安全檢查和演示廣播,播報時側重“清晰、慢速、平靜”原則,而緊急情況廣播,播報時則要體現“鎮定、堅定、自信”原則。Accuracy(準確) 發音準確,播報內容無誤SAFE! (安全)民航安全第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至上(“三個敬畏”牢記于心,內化于行)Fluency(流利) 播報流利

表3:機上安全廣播播報標準的思政內涵凝練
3.課后拓展、能力提升
課后,要求學生觀看直播回放,回顧企業導師對視頻提出的意見,結合課堂上教師的點評修改對話文本,重新拍攝角色扮演視頻并上傳平臺,完成生生互評,師生評價,從而實現學生崗位語言溝通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
在智慧+課堂里,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和引領者,而師生真正成為學習共同體和實踐共同體[7]。富媒體資源、信息化學習平臺和智能移動終端的利用,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突破了課堂時空界限,拓寬了學習渠道,促進了學生智慧成長。
本次混合式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幾個特色:
機上安全廣播的語言能力需求分析和相關教學設計來自航空公司真實案例并基于團隊成員行業企業實踐鍛煉經驗,公共英語理論教學與空乘專業模擬艙實操課有機結合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邊界,信息化的泛在運用更助力了課程再造,實用適用。
課前、課中和課后系列教學活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教練,學生從怯于開口說到大膽秀自我,從傳統英語課堂口語訓練不足、手段單一到課堂翻轉后的全班總動員、學習不設限,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顯著提高。
以產出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由易及難,層層遞進設計教學活動,從語音、詞匯、句法、篇章等課堂語言知識的訓練進階到模擬艙內安全廣播角色扮演之真實工作場景情境下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崗位實操技能。
對民航服務英語能力把握準確,因而相關數字資源開發實用,國外航空公司安全廣播視頻的二次開發和深度應用,課前各類視頻、微課的開發制作,課中和課后基于模擬艙的小組情境演練視頻等數字資源的平臺利用合理、有效,空乘學生的機上廣播能力和客艙服務溝通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通過《中國機長》影片案例教學,深入挖掘提煉與本次教學知識點契合度高的思政要素,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機耦合和自然滲透,實現了價值引領、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多維育人目標的有機統一。
反思不足,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特別是兩次課前學生的線上學習任務偏多,需要做好更科學的授課計劃安排,調整優化課堂內外活動設計;利用模擬艙開展語言實訓在公共英語課教學中雖有創新性,但具體操作因為教學設備跨院系而存在較大推廣難度,需要通過升級版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開展規模化語言實操訓練;空乘學生語言能力兩極分化,基礎薄弱學生占比較大,因而在教學目標設定、學習成果評價等方面需要體現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分層多元評價,加強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強調德技并修,實施三全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文以空乘專業公共英語課“機上安全廣播”技能點為例,基于智慧+教學模式從教學分析、混合式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再造以及教學反思全教學過程作了詳細介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貫穿教學全流程,傳統課堂得以高度延展,課堂教學主體由師生演繹為更加多元,學習更富有彈性,因而語言知識遷移和技能養成更為有效。在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大環境下,作為語言教育工作者,需要恪守初心,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堅定學生為中心發展理念,努力探索升級智慧教堂,深入推進混合式教學,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