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和實踐性均比較強的課程,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秉持培養學生良好邏輯思維的原則,對當下數學課堂的內容、結構及教學措施不斷加以優化。在數學課堂上創設多元情境,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清晰而嚴謹,也能夠讓其在興趣的支撐下,規范完成對相關數學問題和知識的深入剖析,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文章主要圍繞情境教學法給數學課堂帶來的積極影響加以分析,然后從故事、問題、動畫、游戲、探究、生活、反思幾個層面著手,就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實踐運用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以期豐富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情境;小學數學課堂;路徑
作者簡介:盧昊(1989—),男,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助于激活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教學方法,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運用這一方法能夠有效調節課堂整體氛圍,引領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并在深入感知和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相關內容,無論是在理論學習上還是在實踐運用上,都能夠有更加豐富的收獲。數學教師需要了解情境教學法在數學課堂上的重要功效,從多個層面著手加以分析,探索多元而合理的教學情境,在讓數學課堂呈現活力的基礎上,真正實現學生思維與能力的多元發展。
一、創設多元情境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激活思維,引發聯想
數學思維是關乎學生整體學習品質的核心要素。在課堂上有效創設情境,能夠讓學生整體的思維更加靈活,促使其在情境的支撐和影響下大膽地聯想。學生通過思維的發散與拓展,能夠對所學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更自主而深入地探索相關數學知識。以“升和毫升”為例,為了創設情境,在課上,教師可以先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不同大小和規格的瓶子,以及帶有刻度的量筒,之后讓學生觀察每個瓶子中盛水的情況,探索一升水可以轉化為多少毫升水;也可以讓學生就生活中不同的容器以及對應的計量單位加以探討。
(二)引領思考,獨立探究
教育改革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品質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轉變以往被動式的學習狀態,形成良好的主動意識,并通過獨立的探究與思考完成相關的任務。教師明確意識到這一教育轉型,加強情境教學法的貫徹,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引領其在深入感知和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共同對數學文化內涵進行探索、總結與歸納;有助于學生在情境中分析接下來需要完成的任務,對具體的探究方向加以明確和定位。以“多邊形的內角和”為例,教師可以發揮模型所具有的助力情境創設的作用,先將三角板、四邊形模型等在課堂上呈現,之后準備量角器,讓學生自主操作,對某個圖形的各個內角加以測量,并通過運算,探索不同圖形在內角和方面的規律。在測量與操作期間,學生能夠對圖形本身有所了解,也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從角這一層面出發來分析不同圖形的特征與聯系。
(三)促進內化,加深理解
將情境教學法有效運用到數學課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和吸收基礎知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維,并在對課程內容形成全方位認識的前提下,加深理解,提高整體的認知水平,這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實現學生深度學習具有積極影響。教師需把握情境本身在數學課育人方面,以及對于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其高效探究數學學習要點所發揮的功能。以“垂線與平行線”為例,在教學時,對于這兩個概念,如果以灌輸的模式開展教學,容易影響學生的思維發散程度,也不利于其對概念內涵的掌握。為此,教師可以在情境中展示不同線段的位置關系,從相交到平行,再到垂直,引導學生總結對應的數學特點,促使其深入內化相關概念,并且高效地完成課程探索。
二、創設多元情境、豐富小學數學課堂的路徑
(一)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比較受小學生歡迎,其所呈現的趣味性特征比較顯著[1]。教師需縱觀當前的數學教學規劃與實踐要求,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多元故事情境,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數學文化,真正領悟數學文化的內涵及其所對應的規律要點。為保證課堂的開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依托故事載體合理地進行情境創設,根據所獲取的故事基礎材料,就現有的導入環節及其營造的氛圍加以優化和改善,引領學生在感受和思考的過程中,深入分析本課的主題以及需掌握的內容。以“三位數乘兩位數”為例,教師可以先明確該節課的目標,從啟迪計算思維、夯實運算基礎的方向著手定位課程要點,明確故事素材的搜集方向和相關的主題資料,在課堂上創設如每名學生需準備110元的夏令營活動資金的故事情境,之后引領學生根據這一情境思考班級所有學生總共需準備的資金是多少;也可以講述祖沖之、華羅庚在數學領域研究實踐的經歷,將其作為素材有效設置故事情境。
(二)活用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對于幫助學生形成靈活數學思維,促進其深入參與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妙處。對此,教師需遵循情境育人原則對課堂問題進行優化設計,以便學生能夠在問題引領下逐漸形成良好的思考意識;并通過假設、思考、總結、歸納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問題背后相關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的智慧得到有效啟迪[2]。同時,學生也能夠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與技巧,以便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通過獨立思考、大膽假設,探尋有效的方法,提高綜合能力。以“垂線與平行線”為例,在問題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位置關系著手進行有效的思考,并圍繞問題明確接下來的課程學習任務,掌握探索的重點。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尊重學生的主觀想法,合理地利用學生之間的思想沖突,以保證課堂教學更符合實際的育人要求,也能夠在問題情境支撐下讓學生產生深入探索數學的主觀意識。
(三)構建動畫情境
動畫情境在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教師通常會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手段,通過動畫的展示來培育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促使其在對動畫情境形成直觀感受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數學內涵以及相關規律的了解。動畫情境的創設,也便于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具體的數學模型,激活學生的建模思維,促使其在模型支撐下對相關數學概念以及實際問題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對趣味動畫的賞析,真正領悟教材中所涵蓋的基礎知識要點[3]。以“條形統計圖”為例,為了讓學生對這一統計圖形成正確的認識,教師不妨在課上創設動畫情境,通過教學資源整合與課件呈現的方式,展示具體的條形統計圖模型;然后引領學生觀察、總結條形統計圖的組成要素,以及模型所呈現的數據發展趨勢,并鼓勵學生在感知動畫情境之后,利用自身所具備的數學知識和繪畫技能,根據一些數據信息自主構建條形統計圖模型,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四)設置游戲情境
游戲一直很受小學生的歡迎,游戲能夠激勵其產生積極的意識和發揮內在的潛能,并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和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以游戲為支撐,合理地構建情境,引領學生在深入體會的過程中,共同對基礎數學概念以及相關規律進行分析與領悟。在整個游戲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需真正明確學生的核心地位,以激活思維、培養興趣、提高整體參與度為根本任務,從而對游戲情境進行優化設置。教師結合數學的重要知識點,發掘趣味性的游戲素材,對游戲活動以及環節進行合理規劃,能夠保證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真正且高效地掌握基礎課程內容,促進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推進。以“認識多位數”為例,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教師不妨利用數字卡片,圍繞多位數搜集多元化的卡片素材,合理安排游戲任務。在游戲情境中,教師負責擔任裁判,為學生提供卡片等材料,之后開展競賽,讓學生說出對應數字,或者指導學生借助特定的工具進行多位數運算。此外,教師也可以圍繞多位數的基礎內容,開展數字接龍的游戲活動,如讓學生從622開始,按順序說出623、624等數字。
(五)創設探究情境
教師應努力發揮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不再以說教的方式授課,要讓學生主動對課程內容加以思考,并積極探究,總結有關結論和規律。這需要教師遵循情境教學法的思想導向,深入發掘課程的內涵,根據自身對課程要點的理解設定目標,根據教材搜集有關素材或者案例,并鼓勵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有效互動、大膽交流,以加深學生的感悟與理解[4]。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例,為促使學生有效掌握這三種圖形的面積計算規律,教師可合理創設探究情境,先為學生提供一些模型,并準備好剪刀等工具,引領學生自主裁剪,將未學圖形轉化為已學圖形,然后根據所學的數學概念和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深入探究。如對于梯形,若想促使學生正確看待梯形本身的面積規律要點,教師不妨有效滲透轉化思想,引領學生自主回顧之前所掌握的圖形,剖析對應的要點,經過轉化和思考之后再對梯形進行探析。
(六)活用生活情境
教師應認識到生活元素對于情境優化、學生數學智慧啟迪和經驗積累的作用。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的根本特性,深入發掘生活中的趣味元素,然后合理構建生活情境,引領學生自主觀察,并結合生活常識和已有認知,對相關任務、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總結,以深化學生對數學基礎內容的理解。學生在數學與生活深度融合的學習環境下,能夠逐漸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技巧,形成對生活化的數學學習的思想認知。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為例,教師不妨有效設置生活情境。教師可以展示廣告中的圖形,讓學生在觀察中對不同圖形的特征進行概括,如對于有些具有典型的軸對稱特征的圖形,通過找對稱軸的方式加以判定;或者可以讓學生對多種圖形進行篩選、判定,做好圖形分類。
另外,教師需將現實生活的現象、問題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設置具有一定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情境,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并有效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實踐。以“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為例,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統計思維,掌握基本統計圖表的應用技能,教師不妨合理設置生活化的主題探究情境,先引領學生圍繞“運動與身體的變化”這一主題進行數據的深入發掘,通過實踐調研,了解班級學生的身高情況以及平時的運動習慣;然后讓學生通過數據分析,合理地繪制條形統計圖;最后根據數據整體的發展趨勢,引領學生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有關健康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在形成一定的思維、提高應用能力的前提下,樹立正確的生活觀,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七)構建反思情境
合理構建反思情境,能夠促使學生端正、規范自身對于數學學習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回顧自身的學習表現,進行自主反思與歸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總結能力,促使學生通過情境支撐,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以及改正學習中的不足。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互動、課后作業及專題訓練中的表現,創設反思情境,指出學生的錯誤,引領學生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提出優化舉措,以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也可以通過微課的支撐,展示學生這一節課的學習表現,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感知,為自主反思創造優質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趨勢,讓數學課堂有新的變化,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學習適應性具有積極影響。在數學課育人實踐中,教師需關注多元情境的有效創設,分析情境給學生思維激活、獨立思考、知識內化等方面帶來的推動作用,明確課程的育人主題,然后通過創設多元化、系統化、趣味性的情境,引領學生積極融入數學課堂當中,并通過獨立思考及深入探索來有效掌握相關的數學內容,從而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海英.小學數學情境互動學習方式的運用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151-152.
[2]景虹.基于數學史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8):291-292.
[3]黃云壯,田夏彪.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的問題、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觀察,2021,10(03):132-133,140.
[4]于影.小學數學情境式教學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