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的精神為自由自主、愉悅創作。音樂能給幼兒帶來自由的想象空間、豐富的表達方式。但對于幼兒來講,音樂比較抽象,比較難以理解與表現。教師讓游戲精神與音樂活動緊密結合,能夠將游戲精神滲透至音樂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幼兒更自由地感受和欣賞音樂、更大膽地表現和創作音樂,幫助幼兒播下美的種子。
【關鍵詞】游戲精神;音樂活動;落實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D/2020/02/4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吳春紅(1971—),女,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探索世界的基本活動之一。在游戲中,幼兒自由自主、愉悅創作,正是這種自由和愉悅促進了幼兒的思維活動,使幼兒能夠進行大膽的想象,愿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促進幼兒創作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游戲的精神即為自由、自主、愉悅、創作。而音樂比一般的語言更能表達情感,特別是對于語言能力尚處在發展階段的幼兒來講,音樂能給他們帶來更自由的想象空間、更豐富的表達方式。那么,教師如何讓游戲精神與音樂活動緊密結合,幫助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更自由地感受、更大膽地表現,從而提高創作能力呢?文章試借大班節奏樂活動“你笑起來真好看”進行分析。
一、選擇合適的音樂是游戲精神落實的前提
對于比較抽象的音樂,成人比較容易通過感受和想象理解其內涵。但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來講,音樂不像故事、圖畫那樣直白,幼兒必須通過與音樂產生真正的共鳴才能欣賞到其中蘊含的精彩。如果一段音樂非常復雜深奧,幼兒難以感受,教師又不能有效地幫助其解讀,那么幼兒就不能與音樂產生共鳴,不能感受和欣賞音樂,更談不上游戲精神在音樂活動中的落實了。
比如一些古典音樂,幼兒會覺得非常枯燥,如果教師也無法用言語加以說明,那么讓幼兒欣賞就如同“對牛彈琴”。再如一些歌曲,雖然有歌詞,但歌詞的內容晦澀難懂、含糊不清,即便是成人也難以欣賞,更別說是3—6歲的幼兒了。因此,選擇合適的音樂就成為教師開展音樂活動的必要前提,音樂選擇合適了,音樂教育就能事半功倍;音樂選擇不合適,就只能事倍功半了。
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旋律輕松活潑,容易感染幼兒;歌詞朗朗上口,寓意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也不難理解,不需要教師用過多的語言分析;節奏相對穩定、簡單,容易讓幼兒掌握。而且,這首歌曲傳唱度比較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耳聞,在正式活動開展前教師只要稍做指導,幼兒就能跟隨伴奏開始哼唱,并能用拍手、搖擺等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快樂情緒。因此,《你笑起來真好看》很適合用于開展節奏樂活動。
對于大班幼兒來講,首先,其經過小班、中班的學習,已經具有基本的音樂素養,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對一些節奏鮮明的音樂比較感興趣。其次,大班幼兒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最后,大班幼兒敢于挑戰,對于創編音樂節奏這樣的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選擇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作為節奏樂活動的背景音樂,能夠為活動的成功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確定適宜的目標是游戲精神落實的關鍵
目標是教師組織幼兒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作的萌芽。可見,教師在制訂音樂活動的目標時必須非常謹慎,在關注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征的同時,還應準確把握幼兒對音樂的理解特點與表現特點。
《你笑起來真好看》雖然是用于節奏樂活動,但教師并沒有要求幼兒必須按照教師設定的某一節奏進行練習,也沒有要求幼兒必須掌握某一種節奏型。教師的活動目標聚焦兩個方面,一是“和同伴合作用紙盤和小球創編節奏,嘗試用小鼓為歌曲伴奏。”二是“積極參加活動,體驗與表達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第一方面在于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合作,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側重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創作;第二方面在于為幼兒提供積極表達情緒的機會,對幼兒進行情感培養,側重于幼兒的體驗與表達。
教師沒有為追求結果的完美,即傳統意義上的“幼兒能掌握各種預設的節奏型,并能整齊地為歌曲伴奏”,也就沒有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只是引導幼兒自由地創設節奏型,自主地為歌曲伴奏。也恰恰是因為沒有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反而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愉悅地參與活動,創設并表現了多種節奏,使歌曲伴奏更豐富、更有活力。
受遺傳、個性、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幼兒間的差異較大,而合作創作能讓幼兒互相取長補短,各有表現、各有發展。第一目標中的“合作”正是基于這一點而提出的,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合作意識逐漸形成,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培養幼兒社會性的發展,為其將來立足社會并成為社會的合格成員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立足于幼兒的成長,這恰恰是幼兒游戲的終極目標,也是游戲精神落實的關鍵。
三、使用恰當的材料是游戲精神落實的基礎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而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教師借助某些具體的材料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抽象的音樂,進而讓幼兒享受音樂的快樂,是游戲精神有效落實的重要基礎。
在大班節奏樂活動“你笑起來真好看”中,考慮到幼兒對歌曲的樂段、樂句、節拍還不能完全理解,教師借助幼兒熟悉的小球和盤子來幫助幼兒加深感受。盤子代表節拍,一個盤子代表一拍,一個小節有四拍,就擺四個盤子;而小球則表示這一拍中的節奏,一個小球就用一個動作(比如拍一下手)表示節奏,兩個小球就用兩個動作(比如拍兩下手)表示節奏。這樣,把原本需要教師講解說明的音樂知識以幼兒可見的具體物品直觀地呈現,起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
一次性盤子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幼兒的認知一般局限于盤子的盛放功能和班級環創中的裝飾功能(在一次性盤子上進行繪畫或剪貼一次性盤子等)。在此次活動中盤子卻像一位無聲的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了節拍的含義,在提高幼兒活動興趣的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性思維。而小球在平時也只是游戲的材料,在此次活動中卻也充當了無聲的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小球擺放的位置變化改變拍手的節奏。小球顏色的不同,在給幼兒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幼兒看到顏色不同的小球就可以擊打出不同的節奏型,也可以用相同的節奏型拍打不同的身體部位或者用不同的材料擊打相同的節奏型,等等。
為了避免幼兒對較長時間以同樣的材料開展活動而產生疲憊的心理,又為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表現的多種形式,教師在幼兒對節奏變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出示了小鼓。小鼓與盤子、小球不同,它會發出與拍手截然不同的聲音,而且這種聲音平時不常聽見。如果幼兒能夠擊打出有一定節奏的鼓聲,那對于幼兒來講就是一種音樂的創作,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幼兒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創作的愉悅。因此,小鼓的加入,使活動進入高潮,也使幼兒更酣暢淋漓地表達了歌曲所體現的快樂情感。
四、運用有效的方法是游戲精神落實的重點
音樂是美好的,但是要讓幼兒走進音樂的殿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教師應該重在借助音樂培養幼兒對藝術的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創作力,同時也應重在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
教師運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并讓幼兒從中體驗由音樂帶來的快樂。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根據音樂活動的特點,沒有運用較多的語言講解、示范練習等方法,而是運用了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討論法等能啟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方法來幫助幼兒感受和表現音樂。
在引導幼兒初步掌握節奏游戲的玩法時,教師借助盤子和小球代替相對枯燥的語言講解,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方便幼兒理解節奏;在引導幼兒創編節奏時,教師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使幼兒能互相幫助、共同創新;在節奏創編成功以后,教師給幼兒布置集體演奏的任務,使幼兒在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同時體驗合作演奏的快樂;在鼓勵幼兒集體演奏時,教師提示幼兒運用小鼓進行演奏,使幼兒更進一步體驗創作音樂和表現音樂的快樂。自始至終,教師都能了解和尊重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方法鼓勵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表現和創作。
教師運用直觀演示法,降低了幼兒理解音樂節奏的難度,幫助幼兒在邊看邊聽中進行理解,為幼兒的表現和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運用小組討論法,有利于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既緩解了教師個別指導的壓力,又發揮了音樂能力強的幼兒的積極性,同時也減少了音樂能力相對弱的幼兒的思想負擔;運用任務驅動法,進一步培養大班幼兒的任務意識,這對幼兒榮譽感、責任心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五、師幼積極的互動是游戲精神落實的根本
教育本身即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雙向影響的,是互動的。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鼓勵和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及時以適當的方式給予解答,努力形成和諧積極的師幼互動氛圍,使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能達到預設的目標,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大班節奏樂活動“你笑起來真好看”中,師幼積極互動,真正落實了游戲精神。
首先,教師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即教師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選擇了適宜幼兒欣賞和表現的音樂,運用了多種材料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運用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給予幼兒充分表現音樂的機會,使幼兒對活動始終保持較大的興趣。這說明教師充分地了解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音樂基礎,能站在幼兒的角度和立場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
其次,教師在活動中給予了幼兒平等的話語權,以尊重且富有啟發性的語氣和幼兒進行對話,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嘗試,從而在保護幼兒個性化發展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了幼兒的表現。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要求幼兒按照某些特定的節奏進行表演,更沒有出現對幼兒的表現給予“不行”“不好”等否定的評價,保障了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保持輕松愉悅的情緒和積極主動的表現。
再次,當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沒有站在成人的角度輕易地給予幫助或者評判,而是耐心地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所在,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使幼兒對自己的音樂能力充滿信心。對個別音樂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幼兒,教師能及時給予關注,或直接進行幫助指導,或引導幼兒請同伴幫忙,使他們能主動地、有信心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
最后,教師認真關注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一些代表性行為,一旦發現幼兒有價值的表現或創作就及時給予肯定與認可,使這樣的行為得以鞏固和延續。上述這些師幼互動的行為,都說明了教師的心里時刻裝有幼兒,而這一點正是積極的師幼互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游戲精神得以落實的根本原因。
結語
綜上所述,優秀的音樂活動是要能將游戲精神滲透到活動的各個環節,是要能幫助幼兒自由地感受和欣賞、大膽地表現和創作。但是,因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藝術素養的不同,音樂活動能有效踐行游戲精神還存在較大的難度。作為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藝術素養,精心選擇合適的音樂內容,制訂適宜的活動目標,借助恰當的活動材料,運用有效的方法手段,積極促進師幼互動,從而真正幫助幼兒通過音樂快樂成長,幫助幼兒播下美的種子。